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 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 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 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一、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目的,把学生获取知识作为 终点,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 能力的现象,因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培 养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教学 情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定义、法则、公式等数学结 论“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把握知识 的来龙去脉,受适当的思维训练,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出示带有方格的几个三角形,问学生 谁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很快算出了结果。接着出示不带方格 的几个三角形,让学生算出它们的面积,学生感到困惑。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告 诉学生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 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拼、摆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 形。学生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拼成的这 三种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似拼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拼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最后让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探究, 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发现并抽象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实践说明, 只有学生自始至终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所发现;
而由学生自己发现的 规律及获取的学习方法和结论才是深刻的。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那种重教法、轻学法 的状况,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 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 去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可充分 利用学具、教具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说一说,把抽象的数 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这样来展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1.运用学具操作实验。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若干个l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任意摆一个长方体(形状尽量不同),然后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即每排几个,几 排,几层,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接着让学生通过 观察总结出小正方体的总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 较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以及长、宽、高同体积的 关系,发现规律,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3.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组织学生通过画图分析、说思路、讲算理等方 法来进行。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参 与教学的过程中情绪高涨,愿学、乐学。同时也使学生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 识过程中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逐步学会运用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综合、 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方法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运用知识,从而发展 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让学生全体参与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面 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水 平以及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学习效果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 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程。心理学实践表明,反馈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课堂上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大胆发表见解。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某工厂四月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四 月 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的时候,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实际烧煤 量比原计划少,也就是说原计划烧煤量多,求四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该用(1 +)才对,为什么用减法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及时组织学生 讨论。有的学生通过画图进行讲解,有的通过找等量关系进行说明,使学生克服 了受以往解答应用题思维定势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特点、 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使全体同学人人受益。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 巧的必要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堂练习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差异。及时调整教 学以减少失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有目的、有针 对性地设计多层次的课堂练习,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并加强对这 一环节的指导力度。如在学习了正反比例后,设计一些判断题。象正方形的边长 和面积,圆的半径与面积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等让学生判断,使学生全面、 深刻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扫清障碍,避免形成错 误的思维定势造成负面效应。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到实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 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重任。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全体学生都能健康、全面地 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