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设计管理论文 数学的论文

幼儿数学教育设计管理论文

幼儿数学教育设计管理论文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要真正设计好却是不容易 的。这是因为,一个活动的安排与设计,不仅涉及到教师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 认识,对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掌握;
而且还涉及到活 动设计的合理性、新颖性。笔者认为,要设计好一个数学教育活动,必须根据以 下的步骤进行充分考虑和安排。

一、确实把握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这里所指的发展水平是指幼儿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发展水平。有的教师认为, 自己天天接触幼儿,已经很熟悉了,对幼儿的了解肯定很透彻,很深刻,其实不 然。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幼儿的身体、心理的发展和成人是不一样的, 尽管我们许多教师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对幼儿的了解往往还是从成人的角 度来揣摸。要想真正了解幼儿,随时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就应该和他们保 持密切的联系,和他们进行交谈(包括集体、小组和个别的交谈),也可以通过 倾听幼儿的谈话来了解幼儿。通过对幼儿的了解,我们才能掌握大多数幼儿在数 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哪些掌握得好,哪些还有欠缺;
幼儿最喜欢哪种形式的教学活 动,最不喜欢哪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幼儿最喜欢哪些数学学具,不喜欢哪些学具;

哪些幼儿有哪些长处,哪些幼儿有哪些不足之处等等。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才可考虑具体活动的目标,考虑 所选择内容的范围和多少,考虑设计的合理性与新颖性,才能胸有成竹地去设计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

二、选择合适的具体活动的目标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包括总目标(教给幼儿有关数学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 能,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身 心的和谐发展)、单元目标(10以内数及加减运算、量、几何形体、时间、空间 五个单元的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在每一个单元目标下,根据小班、中班和大 班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每一个具体 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在选择具体的活动目标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将 总目标时时放在心上,在每一个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中都要体现这个总目标。具体地说,就是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合理地安排有关内容,使每个活动设计都包 含着知识或技能方面的要求、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的 要求、培养幼儿智力方面的要求、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的要求。如在“复 习6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的内容体现出 幼儿对运算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可以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幼儿在操作时的表现(如取放用具的动作轻、快等)体现教师平时对幼 儿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
还可以通过对幼儿运算时的速度、准确性等的要求体现 对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方面的培养;
通过幼儿饱满的学习情绪、 积极参与运算竞赛的热情体现教师对幼儿身心和谐的重视程度。当然,不是每一 个活动都能体现总目标的方方面面,如其中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这一条, 在上述活动中就不可能全部体现。但是,每一个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都应该或 多或少地体现总目标涉及的各方面的内容,都不应该违背总目标提出的在知识、 技能、兴趣、学习习惯、智力、身心和谐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教师要了解有关的幼儿数学教育的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并在 此基础上了解具体活动目标可能包括哪些目标。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是教师 设计具体活动目标的参照物,教师可根据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来确定具体活 动目标,了解自己需要设计的具体活动目标在单元目标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应 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
具体活动目标在本年龄阶段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在其他 年龄阶段有哪些相关的要求等等。如上述的“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这个活动的 设计,就可以根据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了解到,这个活动是在大班下学期进 行的,可包括以下的目标:通过复习使幼儿进一步理解6以内加减的含义,正确、 熟练、灵活地进行“6以内的加减运算”,复习加法交换律。

最后,根据具体目标所包括的内容选择适当的目标。再以上述“复习6以内 的加减运算”为例,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参照以前的教学进度和教 学效果,选择合适的目标容量。如可将这个活动目标定为:(1)进一步理解6以内 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6以内的加减运算能力;
(3) 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其中,第2条目标是本活动的重点目标。为什么把第2条列 为本活动的重点目标呢?这是因为,这个活动的名称是“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 因此,使幼儿通过复习熟练掌握6以内的加减运算无疑应成为本活动的重点目 标;
此外,第1条目标和第3条目标已在其它一些活动中列为教学的重点进行过了, 而幼儿虽然已经学过了6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但没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过加 法和减法的练习。三、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 在选择了合适的活动目标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活动目标和各章的教法提 示,先考虑教学内容的范围。还以“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为例,这方面的教学 内容应包括:(1)交替出现加减运算的式题,让幼儿进行运算,要求算得又快又 准确;
(2)请幼儿列出得数不超过6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加法交换 律;
(3)在进行6以内的加减运算时,注意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了。在设计时, 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如幼儿的大脑皮质在学习开始时,活动能 力较低,以后会逐渐提高。根据这一点,在设计活动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开始的活动时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兴趣,以后再逐渐提高难度, 把活动引向高潮。又如,根据大脑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兴奋过程与抑制 过程的运动规律,在安排和设计活动时,难度和份量适当的内容才有利于兴奋与 抑制的集中;
相反,难度过大或过小,份量过重或过轻的内容不利于注意力的集 中,会加重大脑皮质机能活动的负担。由此,在设计和安排活动时,教师应该注 意教学内容的适当(不多也不少),难点不要大多;
难点应该安排在活动的中间 部分,不宜安排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

在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时,还要考虑活动的新颖性,并力求使自己教学的 特点和优势体现出来。如有的教师善于用语言引导幼儿,在安排活动时,就可以 多考虑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和引导幼儿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需要 提醒的是,设计的新颖性不是要教师玩花样,不是要教师绞尽脑汁想出什么惊人 之举。新颖性是与合理性、可行性相结合的,离开了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新颖只能 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们不妨这样设计:(1)根据教师口头应用题的题意列 出得数不超过6的加减算式,在列出算式后必须说出算式中的加数与被加数、减 数与被减数分别表示题目中的哪一个数字,表示什么意义;
然后请幼儿算出算式 的答案,并说说这个答案表示什么。例如教师可出这样的一道题:“小平吃了3 颗糖,小明吃了2颗糖,小平和小明一共吃了几颗糖?”请幼儿列出算式:3+2=,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的3和2分别代表什么(3代表小平吃了3颗糖,2代表小明吃了2 颗糖);
然后请幼儿算出算式的答案:3+2=5,请幼儿说出5代表什么(代表小 平和小明一共吃了几颗糖)。通过对算式中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的分析,幼儿 就进一步了解了6以内加减运算的含义。(2)出现许多得数不超过6的加减运算式 题,让幼儿分组,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运算。这部分的内容要多一些,时间要长一些。一旦幼儿出现运算错误,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分析,看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 错。在运算过程中,引导幼儿看清加、减符号,以免算错。(3)请幼儿列出得数 不超过6的加减运算式题,然后将其中的加法式题找出来,请幼儿写出交换加数 与被加数以后的加法式题。如幼儿写出3+2=5,教师就请幼儿将3和2互换,问幼 儿答案有没有变,为什么不变(因为它们只是交换了位置,数字并没有变)。

四、考虑活动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充实 在活动基本设计好了以后,教师就要考虑设计的是否合理。此时,除了要 考虑是否遵循了前面已提及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外,还要考虑时间的长短是否 合适。在小班,数学活动以20~25分钟为宜。在中班和大班,数学活动以30~35 分钟为宜。教师要考虑自己的活动设计是不是难点太多,如果太多,就有可能超 出预定的时间;
如果没有难点或难点太少,就可能达不到预定的时间。

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在活动设计中,是否注重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 性,是否安排了幼儿操作活动、参与探索活动的内容,如果没有,势必影响幼儿 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

最后,教师还要再一次考虑自己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估计正确,预定的 教育目标能否达到,教育内容是否合适,活动设计是否体现了自己的特长,是否 合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