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美育思想

张伯苓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张伯苓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张伯苓先生的美育和美育心理思想 1戏剧教育 张伯苓先生不是文学家或艺术表演家。他一生献身教育事业深深体会到了 “寓教于乐”p“寓德于乐”的教育心理学道理,所以在开办南开大学之初就非常重 视戏剧的美育功能。他提倡戏剧目的是把戏剧作为美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手段。

他指出:戏园不只是娱乐场所,更是宣讲所p教室,能改革社会风气,提高国民 道德。首先,他希望学生通过戏剧表演获得一些深刻的人生感悟;
他根据莎士比 亚世界即舞台的观念,强调戏剧是人生的缩影,舞台上的演练能让演者获得许多 的人生体悟,是走上社会的准备。1916他在《舞台p学校和世界》一文中说“:世 界者,舞台之大者也。其间之君子p小人p与夫庸愚p英杰,即其剧中角色也欲为 其优者p良者,须有预备。学校者其预备场也。”其次,他希望通过戏剧让学生认 识p社会认识人生,并在角色的扮演实践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满足感,同时获得一 些为人处事的经验刺激表演者的成长和发展。再次,他还希望通过演剧活动让学 生体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
力培养学生与他人 p社会以及环境的沟通能力;
以便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2音乐教育 张伯苓的父亲久庵先生擅长琵琶并且对音乐有笃学精神,这与他重视p爱 好p欣赏到实施音乐教育有重大影响。张伯苓重视音乐教师的遴选;
南开的音乐 教育造就了沈汀等我国老一辈的著名音乐家。

3环境教育 张伯苓先生的美育思想也体现在南开大学建筑的设计和建筑的颜色上。南 开的校色是紫白色象征性的要求学生应具有高尚的情操p廉洁奉公的品德体现了 美育的心理作用。在学校建筑的设计上他不仅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还重视建筑的 文化属性和建筑艺术的美育功能;
他非常重视校园美的整体性,有些建筑还渗透 着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体现了寓德育于美育的原则。张伯苓先生认识到赏心悦目p 整洁卫生的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p心旷神怡,因此他重视校园环境美和学校建 筑美。张伯苓提倡“镜箴自鉴”和“考美”。所谓镜箴就是在教学大楼和办公楼面对 正门,竖一大镜,镜框镌有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要求师生,对镜自鉴,实际是对自己容貌美、心灵美、言行美的要求。启发自觉 遵守纪律,自我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所谓“考美”。是对学生宿舍和教室整洁美 观的考核。南开教育重视全校的美化。对学生宿舍、教室的整洁卫生、美观尤为 重视。南开大学的美育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增强了学生奋进学习的力 量;
南开大学以美育促智育p德育p体育p方法取得了劳动教育的成效,并且已经 体现在多数南开人的心灵美p言行美p和环境美中。

二、张伯苓先生美育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张伯苓先生的美育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时代学校的管理仍有很强的现实 指导意义。张先生把戏剧引入学校教育不仅以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的学习为主, 而是利用戏剧的情境达到教育的目的,希望借助于戏剧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和团队精神。张先生在当时全盘苏化的时代背景下仍然突破现实环境的束缚,寻 求新的教育模式。反思我们当代的有些学校的课外活动是纯粹了为娱乐而娱乐, 没有更好的利用戏剧表演等其他的活动加强学生内心素质的提高和实际能力的 锻炼。更没有哪个学校的校长有突破社会环境的束缚独立开创新的教育模式的勇 气。对于张伯苓先生重视的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更没有得到重视;
音乐被 中小学视为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不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 展;
在大学音乐教育只被专门的音乐学校和音乐专业所重视,学生的真正意义上 的素质教育仍然没有实施。张先生的“镜箴自鉴”在精神素养和人文精神缺乏的当 今时代更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各级学校只是为了贯彻上面 的政策,完成上面可以考量和监督到的要求(学生的头发不要过长,不许染发, 不能穿奇装异服等)。这些政策的执行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接受能力, 硬性的贯彻国家的政策;
有些学生不能接受自己长发被剪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这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相反的结果。我们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张 先生的“镜箴自鉴”进行反思,对于学生的管理不仅体现在对外在形式的强制性管 理(着装,发型);
而是合理的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

对“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几个方面也需要重视, 时代的快速发展,急速的生活节奏让学生和教师都感到有很大的精神压力。人们 很难做到不傲,不暴,不怠;
所以各级教育部门应该从某种程度上加大对学生和 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

作者:侯雪次 郭建飞 贺克丽 工作单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