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途径简析】

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途径简析

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途径简析 摘要:艺术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华艺术教育 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依靠教育的力 量,艺术教育应根植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改变现行 艺术教育中重技艺而轻人文的现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建设优秀文化 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在新 时代下对于艺术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核心目标。本文即围绕艺术教育中如何传 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行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艺术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方式 一、艺术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发展和兴旺的力量之本。可以 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传统,它表现为哲学、伦理、文学等 等。文化里最根本的东西是哲学,因为哲学讲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 题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它的思维方式在文化当中具有极为 重要的地位。[1]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在当今 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是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大精神力量亟待解决的现实课 题。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动力在于教育,因此,发挥艺术教育在 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润物无声的教育熏陶、引导示范作用,就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艺术教育,不仅可以立足中华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汲取营养精华,大力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不断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价值观念的认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汇 聚精神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的目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 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构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教育作为文化传承 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内涵是要依托于文化。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教学树人、科研育人的活动中,在教学、科研体 系中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教材和课堂中,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 相结合。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进而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不仅可以向大学生通过专门开设优秀传统文化 类的通识课程,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而且还有 利于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播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有效平台, 共同构成现代大学传承知识、播撒文明的教育体系。

(三)发挥艺术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的根源即是文化,任何对于艺术的教育和创作都是基于对文化的理解 与剖析。当代高校教育中,艺术教育对于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促进大学 生进行文化创作、文化交流、文化思考有着积极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 以能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其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我国五千年来 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 其主要包括琴、棋、书、画、艺等众多文化瑰宝。因此,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艺术教育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到艺术教育中,通过艺术132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以艺术的强大吸引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利用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深远影响,以艺 术教育价值挖掘传统文化的深远价值,进而建设、发展、传承传统文化。

二、艺术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 (一)树立教育目标,坚持正确方向 1.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具有丰富而深远的教育意义。[3]优秀传统文化 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紧密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梦想的渴 望、中华民族光荣梦想的特质、中华民族逐梦的坚韧顽强,这些都与“中国梦” 文化内涵有机契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展示中国梦的内涵与意境, 努立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责任心,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 国梦”而书写精彩人生的无限潜能和奋斗动力。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宣传教育紧密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据五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 基的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教育和宣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归属感,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我国 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他们 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理解。此外,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 培养创新人才都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2.建立一整套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遵循艺术 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特点,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科学合 理地规划教学环节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做到有的放 矢,突出重点,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挖掘文化内涵,丰富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 文化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 精神。[4]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拓宽优秀传统文化 选修课覆盖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此外,在艺 术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中,应拓展艺术教育范围,将众多具有地方特点和民 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到艺术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过程中,如传统民居、传统服饰、 传统民间工艺、地方戏剧等,不断丰富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3.坚持艺 术教育中技艺与人文并重的方向目前,艺术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即是注重 技艺教育,轻视人文内核。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思想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感受 文化底蕴,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所以在艺术教育中传承优秀文化,首先需要坚 持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是注重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注重技艺与人文并重。技 艺在于科学文化知识、操作技艺的培养,人文注重思想道德、文化品行的塑造, 这两者是促进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两翼”。将科学技术与 人文艺术教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成立艺术与人文相关的大教研室,专门从事艺术与人文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可 成立相关“艺术与人文大讲堂”,聘请相关研究者或艺术名人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还可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精品社团”建设等文化艺术活动。同时,加强一、二、 三课堂的联动互促,树立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课外与课内、普及与提高的 教学理念,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 能力,促进学生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二)完善教育机制,优化教育保障 1.重视传统文化教材编写与审核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就必须要有 完善的教材作为内容支撑。近年来,教育部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纪高 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体现国家对传统文化教材的使用高度重视,有关大学和出版部门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 国传统文化精神》等书籍,部分已经使用到了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课堂,[5]作 为优秀文化传播者就可以通过这些书籍积累丰富经验。但总体来讲,高等院校的 传统文化教材还很不规范,有些都是本校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缺乏专家指导, 加上资金不足,大多教材都比较粗糙,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6]因此,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编 写、审查和指导工作,成立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门组织和评审机构,应该对中 华优秀文化在教材中的使用进行审查和监督,使相关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发扬其 优秀文化的精华,去其已经过时和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同时,还应结合本地 域特点,编写规范化的、突出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教材,从源头上解决和完善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问题,逐步将传统文化教学引向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2. 规范艺术教育师资队伍艺术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而老师作为教育的 执行者,同时也是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取 决于传播队伍的实力。一支强大优秀的教育师资队伍,能够有效地促进优秀传统 文化的传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一方面,建立起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 师培训机制,搭建平台,定期开展培训研讨,促进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水 平和科研水平的发展。[7]另一方面,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库,包括那些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研究者等,邀请他们到高校进行现场讲解。同时,在高等院 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培 养和造就一批高学历、高水平、学者专家型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把艺术教 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把相关理念融入到高校管理服务体系 之中,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现优秀 传统文化理念,对广大学生产生影响、示范和教育作用,借助实际的管理和言行 形成对学生的良好影响与引导。3.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制度评价机制在教育教 学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教育评定机制作为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一种 较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必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保障作用。[8]对于优秀传 统文化的传承,良好的教育评定中加大艺术教育的成分,从制度建设推动文化进 步,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 价机制,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尤其 重要。评价机制体系中要包括众多因素,要包括评价机制的执行者,也就是艺术 教育的传播者,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者,也就是学习者,还要建立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将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作为监测评价高校老师教学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大学生德育建 设、综合素质考评,以及各项大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评价标准,以此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以激发教 师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建立四维教育阵地,扩大传统文化影响 1.紧抓传统课堂教学阵地在艺术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从改革教学内容、教 学方法与手段入手,紧抓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不放松。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 授课方式,注重其文化历史、文化根源、发展路径,将之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 合,有效地展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文化的背景意义 和作为展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气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 提高。同时,要重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课堂教学与应用性人 才培养的关系。不断探索在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新方 式,确保课堂教学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 修为。2.营造传统校园文化氛围中国传统道德修养历来重视外在环境对人的品性 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同样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 要手段之一。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更为隐形的教育。建构 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熏染体系,并将艺术教育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营造深厚的传统文化传播氛围。如成立国 学、文史等传统领域的学习研究社团,成立书法、国画、传统乐器、戏剧戏曲、 诗词歌赋等方面的兴趣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实践活动。在校园相关场所树 立先贤雕像,镌刻传统格言,营造带有浓郁的、具有优秀传统文化色彩的校园风 光,将有形与隐形的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从课堂上到生活中全方位渗透传统文化, 使两者达到相得益彰之效,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大大 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9]3. 搭建艺术创作实践平台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为 主观性极强的艺术活动,其中体现出创作者的思路、意图和所想要表达的主旨。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背景下,应积极搭建艺术创作的平台,激发学生对于传统 文化的深入理解与思考,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可利用全国各地青少年教 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利用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展 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在众多的平台上来展示和挖掘优秀艺术作品。此 外,艺术教育还可以与文化艺术产品公司合作,打造实践平台,充分挖掘与开发 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使之时尚化、现代化,不仅可以产生良好效益,还可以 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发扬。在现在众多数字媒体传播的高效高质进 程中,众多的网络艺术作品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其中也不乏传统艺术作品创 新,这使得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与现在文化艺术市场得到很好的结合,通过这些文化消费品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培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和社 会风气。4.拓展社会实践艺术渠道社会实践是更为生动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 践过程中融入环境、深刻感受、提升领悟,将社会实践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能让 学生领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体系,要引导高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乐闻、 乐学,更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乐用、乐行。如吸纳大学生自愿 参与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传统文化场所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去,进行优 秀传统文化的研讨,对重大历史文化名人及重大历史事件开展纪念活动,组织大 学生在社区中送温暖、献爱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扬敬老慈幼、帮扶互助等 中华传统美德等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大学生在参与、体验、实际践行中更深 刻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以优秀 传统文化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演变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者,成长为推 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创造者,转变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挖掘的推进者。

拓展艺术传播渠道,让艺术教育融入于大学校园,在大学生身上真正达到内化于 性情,外发为事功。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重要场合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 重视,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 化软实力。”[1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11]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高校作为培训国家栋梁之才的中坚力量, 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将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凝聚起“中国梦”的强大内 生力量,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李燮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