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理论探索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理论探索 摘要:教育是提高人类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开发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 展的基石。概述教育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教育发展方向,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以教育规律、教育程序、 教育科学的理念,理论研究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发展规划,理论探索教师队伍、 教学资源、学校建设和教育经费问题。关键词:教育;
体制改革;
规划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力资源的实践活动,是传承人类思想、文化、生活、知识和 技术的社会活动,是提高人类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开发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 展的基石。中华百年教育,经历四十余年的教育起步、创伤与落后和六十年的教 育普及、失衡与发展,特别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的宏观部署,制定一系 列政策法规,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事业科学 发展。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促动了思想解放,改变了思想观念,增进了意 识形态,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所以,我们要在新教 育时代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认真做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工 作,把教育事业推向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教育指导思想的基本理论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新时期下把教育事业推向现代化的科学发 展方向,促动了思想解放和思维方式转变,增进了意识形态和思想认识提高,这 是在教育史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百年教育,从新民主、新中国、改革开放 的教育时期到2010年进入新教育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四大跨越,实现教育现代化 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是在教育进步和未来 教育发展的新教育时代背景下,经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汇集而成的。教育规划 按照教育指导思想、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规划目标三大部分,并结合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分类教育发展的规律,把多种形式教育整合为一 体,构成全面教育体系,充分体现出我们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提升到一个更 新的高度。
当代世界趋于经济全球化动荡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转变,国 际经济活动呈现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国际发展和经济竞争普遍被认为是教育发展的竞争。在我们国家经历百年教育,如何面向未来教育,如何把教育推向现代 化,如何在国际教育发展竞争,是当前向现代化教育推进的根本性转变。中国有 句名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就是在新教育时代下,为未来教育发展,制 定出发展规划目标,就是要在全国人民、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现代化教育 大业。这是体现教育的思想解放,体现教育思维方式的变化。首先我们要认识到 教育体制改革,是在国家推行各项体制改革下进行的,其次是教育发展规划,必 须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行政区域和人口发展等各项规划的前提下,才能 提出教育发展目标、规划指标和规划任务。因此,我们把做好各项教育体制改革 和发展规划,都要体现在国家意识形态和意识观念之上。因为,教育是与国家和 人民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是指导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为教育工作指明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所以,我们 要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工作是在履行党和国家政 策、宪法、教育法律准则的基础上,按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体制改革与发 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坚持教育指导思想先行的根本性原则, 要在思想观念上,开拓进取,积极向上,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工作,充分体现全 面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意识。二是把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贯彻到全面教育思 想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 育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方向。四是教 育始终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是坚持以提高国民素 质为根本宗旨,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是要充分认识教育发展对增进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繁荣文化、改善民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建设富强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六是当今世界教育竞争,首先是解放思想、 开拓思路,要在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上发生根本性转变。实现教育现代化, 这一指导思想是向人类和社会做出的思想宣言,也是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 实施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的责任和职责,接受教育是一个家庭和个 人应履行的义务。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不仅是单纯的学校教育,而且应充 分体现对人的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在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是建立在国家体制下 构成的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事业组织体系以及社会教育协作组织。教育 体制又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层面,在每个层面再划分类型建立相应的教育机构。教育这些层面、类型、机构相互交融、重叠和互 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在教育四个层面里,家庭教育和自我教 育是在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教育协作组织履行服务与指导下的教育体系;
学校教 育和社会教育是在政府教育部门和政府其他各个部门管理、监督、指导与服务的 教育体系。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包括教育行政与管理机构、教育事业一般单位与 各类学校机构以及教育管理和教育制度的各项改革。教育改革一般被认为是教育 体制的改革,把体制省略了,文字不够严谨。教育改革词语,教育不应改革,教 育是永存的;
既然改革,解词之意,就是把教育改掉或去掉。如果没有教育,人 就像植物一样,人类社会便成为植物世界。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也是有教 育的。有人类,既有社会,就有教育,是人们认识的哲理。关于教育改革提法不 妥,应该给予纠正达成共识。这是因为教育是随着人类而产生的,教育是固有的, 教育的本质不存在矛盾和问题,更不能存在对它进行任何性的改革。为了发展教 育,是对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的改革,应称之为教育体制改革 或教育制度改革。教育界针对学校教育的学校招生工作,提出招生改革,学校招 生是必然的,除非从幼儿园到读博士后是一个学校,并且普及到博士后,这不可 能,谁也不能改掉招生,学校如何招生,那是招生制度改革的问题。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际上还包含教育制度的改革,这是促进教育发展关 键性的问题。如果没有建立较为科学的教育体制和完善的教育制度,就很难发展 教育。目前传统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如果不进行改革或改革迟缓 或改革困难,就不能立足于国际教育竞争。教育体制改革是在国家实施整体教育 和推行教育全面发展的同时,在教育部门及其教育机构和学校机构,包括政府部 门、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含有教育和具有教育属性的组织设置、隶属关系、管理 与服务以及从整体教育到具体教育制度进行分类改革。教育分类应该按照教育规 律,在四个教育层面科学划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大类,社会教育从广义上讲 应包含学校教育,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截然不同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是 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一个人接受教育是从学校到社 会随着成长逐渐提高素质,接受教育层次是衡量提高素质的主要标准。社会教育 体制是由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和国家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实施的各种 方式的教育与其相配套、相对应、相隶属机构体系和社会教育各项制度体系构成 的。
关于教育的概念,在教育领域内存在不同的表述方式,分别从广义和狭义 两个方面概述教育的基本定义,教育从狭义上讲是指学校教育,是由各类学校组 成的。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教育者承担有教育职责、有教育目标、有教育系统、有教育组织的实施对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传承思想、文化、科学、技 术、社会和实践知识,进行培养人才的教育活动,也是直接影响受教育者提高素 质和进步的全面教育活动。设置学校教育专门机构与建立相配套的学校教育制度 相结合,形成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实施学校教育,再把家庭教育、自我教 育和社会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充分体现全面教育的完整性、规律性和科学性。
这里提出教育体制改革,是因为在历史背景、社会影响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学校教育体制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一是国家制定教育法规赋予学校实施教育职 能、职责和学校基本条件并非完全到位;
二是学校结构和布局与行政区划和人口 分布不够合理,城乡与区域学校发展不平衡;
三是教育产业化违背教育原则,学 校市场化是创建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的最大障碍,使教育侵受根本性的危害。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是做好教育规划的前提,学校教育体制改革是全面实行 教育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首先应该从教育单位机构改革,主要是学校教育机构 及其内设分支机构体系的整合,并结合在区域和人口进行学校设置的调整。教育 机构按照国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与相应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大类,教育层次从幼 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四个层次七个级别的学校机构进行规范 性的调整。为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应依法取缔市场化行为的学校,保证学校教 育体制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人才培养体制主要是受教育者在学校接 受教育层次的培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招生制度和 其他分类制度。扩大教育开放,加强世界教育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教育资源, 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竞争,应做出具备现代化的教育规划。
学校教育体制是按照学校教育层次设置学校机构和建立学校制度组成的 体制体系,首先应把幼儿教育规划安排好,幼儿教育包含0~3岁家庭教育和幼儿 园教育并称学前教育,幼儿园应视为学校,幼儿园机构是由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组 成的,街道、市场有收益性的英语班、美术班、艺术班、体武班以及其他各类专 业班应调入幼儿园,依法取缔有收益经营性的行为。初等教育亦称基础教育,主 要包括义务教育,科学设置小学和初中学校机构,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规划的前 提;
义务教育由公立学校为主体、私立学校和具有职业性的专业学校构成的初等 教育机构体系,按照区域和人口分布建立学校机构、取消市场经营性学校以及各 类专业班是初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
中等教育体制是由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和相应的制度组成的,主 要以公立和私立两类办学的管理模式,涉及政府部门、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和公 民个人。创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由于学校资源不足、经费缺乏、学生就业困难、升学失衡,社会上出现营利性升学补习班和职业补习班以及中等成人职业班,学 校体制和制度比较杂乱,国家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目标没有完成。
如何整合中等教育学校,规划已经做出比较规范的中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实施管理 办法。
高等教育主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包含高等学校和科 研机构。高等学校分国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即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专科教育 包含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是由中等职业和高等职业学校组成,专 科级别学校又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普通专科学校两类,普通专科学校逐渐 被职业教育所取代,这是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科教育按照综合、 行业与产业分类形式设置本科学院和本科大学两类规模型学校机构。研究生教育 是建立在本科学校和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形成了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高 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只有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推 进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自我教育包含非在校远程教育、非脱产成人教育、函授 教育以及非在校自学,应按照高等教育体制,依托高等学校建立比较完善的自学 考试考核制度。自我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依托高等学校构 建比较规范的高等教育体制。
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但由于客观原因和管理问题,仍然存在以下 不足:一是高等教育法规滞后和缺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是高等教育学校机构设置和制度体系不够规范,学校布局、学校结构、学校规 模、学校资源不平衡;
三是高等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高校教育经费偏少,学校建 设标准偏低,高校债务压力过大;
四是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存在管理、引导与服 务不到位和越位的问题。实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国家以公立高校为主体,提倡 私立学校为辅助的办学形式符合国情。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建立以专科教育的 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逐步形成以专科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体制。成人教育实际上 是成年人教育,具有社会性、非正规性的教育,是在全日制专科、本科和高等职 业技术学校以外接受的教育。进入成年继续接受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
成人教育一般称为成人高等学校教育,由于成人学校全脱产在校学生占全部在学 人数比例较小,成人高等学校应调整,更名为某社会学院或某社会大学,使之成 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基地和场所,应按照普通高校体制、制度和管理模式,实行普 通高校、社会高校和自学考试统一的高等教育文化知识层次毕业学历制和结业非 学历的教育制度,社会高校应招生成年人离岗在校学习。广播电视和远程信息网 络是高等学校教育利用的现代教学资源,应建立在高校内设置的教学单位。研究如何建立现代高等教育体制,首先按照高等教育现状和发展总体目标, 设置多少高等学校和相应机构,专科学校(即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本科学院学 校、本科大学学校的校数各占多大比例,然后设计各类学校的规模。建立研究生 教育机构是培养高层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体制方面应二制合一,取消现行的在职 研究生教育制度,实行统一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制度。通过教育体制改革,设置 机构简捷,要求体制规范,做到制度落实,实施深层管理,努力完成规划的发展 目标。
民族教育发展规划必须按照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俗,保护民族语言,传 承民族文字,科学有序地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特殊教育主要是残疾人教育事 业,是整体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普通教育共性方面的基础上,注 重特殊教育体制建设,制定全面实施规划的保障机制。社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成 长全过程的教育,在学校接受教育是提高素质的关键,进入社会接受教育,主要 包含成年人教育、培训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
三、教育规划实施的探索思路 研究教育发展的思路,应重视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发展方 向的研究;
研究教育体制的改革,应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研究如何剔除陈旧的教 育体制和制度,加快实施创建科学、完善、先进的教育体系进度;
研究教育规划 的标准,应在深入调查、见证实践、总结经验、找准问题、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 行研究。教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表示应实施规划的思路和要求,是在未来十年基 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检验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规 划的重点,是实施规划的关键。教师是教育之本,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是按照国家 财政预算程序实行的,应规划如何建立健全完整的法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
规划就是改革,改革就要规划,如何进行改革,必须科学规划,虽然这是片面的, 但它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研究规划、做出规划、实施规划,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完成教育发展目标的使命和任务。教育发展规划应立足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规 划,社会教育涉及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和民间协作组织,学校教育规划主要是教 师队伍、教学资源、学校建设和经费预算等。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法》界定:履行 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名家说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学校人的集合是 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 学生,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教育发展。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随之1994年《教师法》与相关法规和政策,都在推动着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造就一大批教育家,激励教师和 校长创新教育思想、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以精湛的业务传承他人,以高尚的师 德影响社会。二是提高教师地位,关键是如何落实教师待遇,既要做到提高教师 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又要做到教师工资高于公务员工资和其他行业的工资, 然后再把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落实到位,用实践检验教师是真正的崇 高职业。三是如何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系,研究院所机构和师范类学校是培养教 师的基地,是补充教师队伍建设的来源,教师可采取统一准入、统一调配与双向 选择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即双制学校的形式,把在校教师分教学、管理和生活三 类教师,补充管理教师和生活教师;
资格教师准入、教师培训、教师施教、教师 退出应做出相应的规划,调配教师应设置二编制,即学校教职工基本编制和教职 工与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编制,科学制定编制应按照工作量并结合岗位,从每所 学校汇集全国教师队伍人数,把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好;
双制学校实行统一教师工 资标准,并规定长期从教私立学校教师退休工资与公立学校教师一样由国家负担, 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学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学是深层的,具有科学性。教育现代化,关键 在教学;
教育科学化,关键是教材。早在1954-1966年,除了五七、五八、五九 三年影响外,经过教科书编写与施教,文字简易化,文言通俗化,知识科学化, 为国家培养一大批教育家、专家和高层人才,成为具有世界竞争能力的科技队伍, 验证了最佳时期的教学进步。随着教学进步和教育发展,现在仍然存在文言不够 通俗,有些文字不够简易,有些学科教材过于抽象,有些教材知识与实践不够紧 密,教材知识规律失衡,教材编辑失控等问题。所以,应大力倡导教学经验,开 拓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规划配置先进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学科教材亦称为教科书、教学资料、教 学仪器、教学设备、教学网络或叫远程教学等,教学资料和仪器作为学科辅助教 材,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和网络扩大教学范围。教学应使用国家统编教科书和教学 资料,科学划分学科知识层次,力争把学科知识提高到现代化的教学水平。
学校建设从狭义上讲是校舍和设备等固定资产配置,直接展示学校的环境 条件和文明程度。学校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教育发展。回顾 教育发展历程,学校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变化,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质量不断 提高,学校环境不断改善,为教师施教学生受学提供良好的条件。然而,学校建 设仍然还存在配置不公、配置缓慢的问题。比如,国家规定学校建设指标过低, 没有完全规定学校教师与学生生活用房指标,现代网络教学用房标准也不够到位。
又如,据教育统计资料,学生人均使用校舍面积与过低指标和质量指标差距过大,有些学校设备不够,条件比较落后。再如,据教育调查反映,农村城市中小学校 建设包括经济发达城市中小学校食堂设施简陋,生活用房不够,有些学校因无生 活用房,没有建立食堂。按照教育现代化目标,应规划出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 学校。规划学校建设,一是按照学校建设形成固定资产应划分:教学用房主要包 括教学办公用房、教室(网络教室)、图书馆室、实验室、体育场馆、会堂等, 生活用房包括教职工和学生宿舍、食堂、其他用房等,公共设施包括门卫、围墙、 道路、园林等以及学校设备四大类。二是按照学校教育层次和级次,学校教育规 模和标准,应重新规划适应现代学校建设的设计和学校资源配置的指标。三是应 全面开展校舍和设备普查,核定使用周期,汇集总体数据,然后按照规划学校规 模和标准,并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做好新建学校资产完整、扩大学校规模资产补 充、未达标学校资产配置和学校资产消耗定补,把学校建设落实到位。
规划保障经费投入为研究教育经费管理、研究保障教育经费提供至关重要 的理论问题。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教育经费来源是以政府投入为主, 社会投入、私人投入和社会各界捐赠集合的经费。教育经费支出是以学校经费支 出为主,主要包括社会公共教育、非学校公共教育、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等。政 府投入是通过财政预算直接向公立学校拨付并对其他学校和公共教育给予的补 助。教育经费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关系到学校建 设,关系到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教育发展需要保障经费,又要管理经费,更要 经费效益;
经费支出既要做到均衡使用、公平公正,又要做到科学运用、激励先 进。
教育与国民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国民 经济的繁荣。教育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经费投入,政府投入是通过财政部门从国民 经济取得的财政收入。为了推进教育发展,国家竭尽全力不断加大对教育投入, 全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承担如此大国教育,显然 是比较艰巨的,这与世界教育比较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很多矛盾和问 题。
我国教育投入与世界教育投资比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投入指 数差距很大,据教育统计和教育调查反映教育经费不够,专家普遍认为教育经费 投入偏低,直接影响教育发展,影响教师队伍建设,影响学校基本建设,影响学 校教学质量。由于学校经费短缺,诱发学校乱收经费,造成学校债务沉重。教育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经费的问题,目前社会普遍反映是由于教育投资不公,导 致学校差异太大,教育明显不公,教育发展失衡,教育矛盾突出。教育矛盾与问题,教育不公与失衡,我们应以客观原因分析,是由于教育、社会和经济是互动 的,如果宏观决策不够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人口流动规划失控,就很难避 免投入差异。社会进步必然推动教育发展,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教育扩张,只要发 展教育,就要扩大教育,教育需求经费就会极度膨胀。所以,这些矛盾和问题是 客观的。
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三大措施:要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加强经费 管理。加大教育投入提出两个指标:一是按照三税的3%征收教育费附加,只能 说明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投入,但没有其他实际意义,是因为教育费附加投入占全 部教育投入比例较小,区域教育费附加收入差异太大,应取消教育费附加,按比 例加在正税上,既减少税目内的附加,又不麻烦纳税单位和纳税人,对增加这部 分收入统一转移支付。二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充分体现政府增加教育投入的决心和行动;
但是,我们应从指标的多方面进行分 析,这个指标显然是不合适的;
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6 年《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以及其他相关法规都提出世纪末 达到4%,而到2000年只有2.9%,没有完成指标;
过了世纪末从2002年《全国教 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2004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2010年《纲要》又提 到4%的比例,2008年只占3.3%,如果每年加0.2个点,或者按照预算增长点,到 2012年自然就能达到4%,这是由于国家财政是按照传统预算和教育经费支出基 数逐年增加相应的比例,并没有完全做到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据有关资料显 示:2002年世界教育支出比重平均为4.4%,2005年OECD28国平均为5%,专家 预计2010年世界平均将超过5%,同时预测全国教育需求、国民经济实力和国家 财政能力,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应该达到或超过5%,占GDP4%的比例明显 过低。
如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如何提高教育经费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如 何把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一是高度重视,二是具体行动,三是促进落实。首先, 教育部门应做出高度重视反映,组织经济、教育专家和工作人员,研究世界教育 投资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比较,研究并收集国民经济分配、政府财政收入、财 政性教育经费、社会教育投入和个人捐赠教育等相关资料。其次,教育部门应做 出具体行动反映,组织财务、统计工作人员开展全国教育普查,从每所学校教职 工和学生、学校资产和经费包括资产评估、补充经费等进行分类清查汇集,然后 按照现代化学校标准核算出全国教育经费需求。最后,教育部门应做出促动落实 反映,组织专家和工作人员汇编国家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可行性报告,提供国家 经济完全具备承受教育需求能力的依据,论证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家财政收入、教育经费投入两个比重的理由,要求调整政府投入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支出 预算,保障大幅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研究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目标,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预示 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教育发展规划。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促动了思想解放,这是百年教育从新民主时期、新中国、改革开放到2010年进入 新教育时代教育发展的四大跨越,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