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发声概念如何影响声乐教学进程
歌唱发声概念如何影响声乐教学进程 摘要:用“胸有成竹”这一成语,比喻声乐教学对歌唱发声概念的建立,最贴切 不过。歌手在歌唱发声前,总想以自己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表现,这先入之见, 就是所谓的发声概念。在实际操作中,歌唱发声的胸中之“竹”,比起画家眼中之 竹,认知与审美难度要大得多得多,其中原因,下文将详细阐述。关键词:歌唱发声概念;变迁;声乐教学 纵观我国的声乐教学,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其中的变化,可以用翻天 覆地来形容。那么,从原来的默默无闻到今天的举世瞩目,我国的声乐教学进程 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歌唱发声概念的“变迁”,是最主要的原因 之一。发声概念的建立,是获得美好歌声的顶层设计。歌唱发声概念,包括了感 性(声音形象的审美)与理性(歌唱发声机能原理的认知)两个方面。在我国的 声乐教学进程中,每一个阶段歌唱发声概念的确立,都有其审美特征和技术变化 的内在逻辑。本来,歌唱发声概念的“变迁”是渐变而非突变,但为方便表述,笔 者把我国(大陆)的声乐教学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是我国声乐教学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官方创 办了部分音乐专科学校,在学校进行声乐教学的多为外籍教师。其中,对我国日 后的声乐教学影响最大的是俄籍声乐专家苏世林教授。斯义桂、沈湘、高芝兰、 温可铮等声乐界大师级的人物均出自他门下。许多现在仍沿用的声乐教学术语, 如面罩、共鸣、关闭等,大多从他传入我国声乐界。由于任教的多为外籍教师, 这个时期学生们所演唱的作品多为欧洲的艺术歌曲或歌剧咏叹调。当时的学生学 习成绩非常优异,但由于办学初期,学术沉淀较薄弱,与当时的国际高水准相比 差距较大。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歌唱发声概念比较粗浅有关。
在感性认识上,学生只能依赖教师示范,还有听唱片。教师未必都与学生同一声 部,难以模仿。就算同一声部,其示范与职业歌唱家音乐会上的演唱还是有距离 的。
听唱片亦如此,总有一定程度上的失真。因而,不是身处声乐氛围浓厚的 土壤,对当时的学生是一种缺憾。再者,当时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仅靠教师通 过一些术语对发声原理进行诠释,对歌唱发声整个系统的技术支撑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阶段为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一阶段为我国声乐界的教学逐 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土洋之争”是之一阶段声乐教学特有的现象。因为学术上的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使得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外来文化的各个流派之间,在 歌唱发声概念的审美方面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经过碰撞与反思,两种“唱法”均有 受益,民唱法,特别是女高音,吸取了洋唱法的“混声”技巧,开始大幅度地扩展 音域。洋唱法,开始注重吐字咬字,让外来的发声法结合国语放出异彩!另外, 当时师从国外名师的我国声乐界的权威人物,其师承的学派有德国学派、法国学 派、俄罗斯学派,也有意大利学派。最终,大家认同了意大利学派的美声唱法在 歌唱发声方面的成就最高,也最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这就是为什么中央电视 台在举办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时,把洋唱法直接归入“美声唱法”的原因。然 而,由于当时对外交流很少和种种原因,美声唱法歌唱发声的核心技术与声乐科 学界对发声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未能在全国广为传播。音乐学院教授学生的发声技 术,大多沿用十九世纪充满各种主观感觉的概念。
第三阶段为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这是中国声乐界开始走向辉煌的阶段。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剧增,这一时期,发声概念的审美水 平与发声机能原理的科学探究在全国范围的传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特别值 得一提的有两个大事件,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 育家基诺.贝基大师到我国讲学,对推动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 的意义!大师的贡献,主要是在发声概念的“正确”感性认识上,起着极为珍贵的 引领作用!从那时起,声乐界歌唱发声方面的教学从注重“共鸣”转向“发声通道” 的调整,注重大小管,注重“高鼻音”,这为解决高音区(特别是男高音)的困难 指出正确方向。另一个大事件,就是央视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 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发声概念的审美认知。
在对歌唱发声概念的理性认知上,由于科学研究的深入,颠覆了人们的认 知。咽音练声法的倡导者林俊卿先生的一系列声乐论著,尚家骧先生所著的《欧 洲声乐发展史》、李维渤先生翻译的《歌唱――机理与技巧》等等,影响巨大。
年轻歌唱家如胡晓平、张建一、傅海静、迪里拜尔等,开始相继在国际声乐大赛 获得金奖,这些变化,与歌唱发声概念的转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分不开的。第四 阶段为本世纪初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声乐教学逐渐与国际接轨,声乐界在国际 上的影响力得到空前的提升。笔者认为,获得如此令人欢欣的局面,乃是因为全 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直至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歌唱发声概念的 得到社会普遍认知所带来的结果。这个时期,由于审美的变化,美声唱法有传统 的风格,也出现了融入现代或流行元素成为新的美声唱法。另外,音乐剧的传入 我国,各种“唱法”互相融合成为“民通”“民美”唱法,等等,标志着歌唱发声概念 也发生“变迁”,走向多元化。声乐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高雅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院系,则是 培养歌唱生力军的主要阵地。在培养歌唱人才的进程中,笔者深感建立正确发声 概念的重要性,理性的认识及思考则为重中之重。目前,许多地方综合大学的艺 术院系,其声乐教学水平与高端音乐院校相比差距较大,其中主要是歌唱发声概 念的差距。从这一方面入手,既是抓住了声乐教学的核心。
作者:黄卡旋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