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企业积累了海量的用户数据,逐渐掌握了用户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偏好,并将其提供的金融服务由最初的简单支付渗透到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代销基金和保险产品等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的这一创新给金融业的未来带来了广阔前景。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传统支付结算领域不断拓展新的渠道,如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电视支付、移动pos等服务方式陆续推出,不断为客户提供更多便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形式的不断创新,B2B, B2B2C等支付服务模式也随之推出,并伴随着包括从结算、担保、融资等多个方面的创新。而是在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现在有足够的理由让传统银行业坐立不安了。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内地互联网金融正风生水起,7个月,余额宝规模突破2,500亿;6个工作日,理财通规模过百亿;6分钟,8.8亿规模的支付宝“元宵理财”售罄……在市场流动性普遍吃紧的春节前后,互联网金融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展现了它强大的吸金能力。同年,以互联网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同样向传统金融提出了明显的挑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金融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快速发展的过程说明,互联网所带来的创新,不仅体现为技术层面的飞跃,更承载了互联网精神。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带来了新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催生了新的合作,对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带来了挑战。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银行作为金融领域中的主要商业模式,将会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六大商业模式分别是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利益,这都是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本文就是在这一研究背景下,详细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定性分析和微观定量分析两个方面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方面,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正给商业银行施加最大压力,因为这些平台打破了商业银行在交易和结算上的垄断,改变了支付平台与银行之间的利润分配模式。2)在资产方面,包括 P2P网络信贷平台、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及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替代性融资影响有限,因为其与银行的竞争较弱,但不排除在未来此类市场规模有很大增长空间。3)在负债方面,电商平台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推出的诸如 MMF 等个人财务管理服务以较高回报吸引了大量存款从银行系统流出,虽然这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但幅度有限。而在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下,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受影响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政策研究与产品创新上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应该因地制宜,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方案与策略,以保证银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本章节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给出了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为论文整体布局理清了思路脉络,以方便阅读与参考,最后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指明方向。第二部分,本章节主要论述国内外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及延伸。最后探索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试图利用网络经济下的长尾理论来解释一些互联网金融现象。第三部分,本章节主要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分别从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等几个目前发展比较热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着手,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后文的影响分析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本章节主要分别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个方面论述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这一章节也是本文重点章节,因为目前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都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上,做定量分析的还比较少。本章节定量分析主要通过假设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不同替代程度,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模式对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以及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另外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刚刚起步,相关数据积累不够,所以本节的定量分析也只能做到浅尝则止,更深入的定量分析还要进一步研究。第五部分,本章节主要结合上文的分析,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方面给出了政策性建议,银行业要吸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经验,敢于创新,自我改革,要与互联网企业在合作中寻求共赢,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第六部分,本章节主要对整篇文章研究成果做了一个概述性总结,同时对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做了几点猜想与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总结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几种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别利用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尽量通过数据来证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程度,为我国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为我国银行业在未来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指明方向。关键字: 互联网金融 六大发展模式 商业银行 定量分析1.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机遇与挑战并存2013年兴起的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现在有足够的理由让传统银行业坐立不安了。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内地互联网金融正风生水起,7个月,余额宝规模突破2,500亿;6个工作日,理财通规模过百亿;6分钟,8.8亿规模的支付宝“元宵理财”售罄……在市场流动性普遍吃紧的春节前后,互联网金融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展现了它强大的吸金能力。同年,以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同样向传统金融提出了明显的挑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金融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快速发展的过程说明,互联网所带来的创新,不仅体现为技术层面的飞跃,更承载了互联网精神。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带来了新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催生了新的合作,对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带来了挑战。1.1.2 研究意义—颠覆还是并存实践证明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而互联网金融也正悄然改变中国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面对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快市场化建设的金融改革目标,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市场环境,金融行业将何去何从?互联网为金融带来的只是新工具还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它将怎样冲击金融行业现有格局?而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竞争中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应该如何借助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浪潮破局,将支付结算等传统服务项目与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相适应,进而依托信息化理念对产品设计、渠道分布、管理模式进行再造,是银行在互联网时代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2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1.2.1 研究框架与思路1.1 研究框架第一部分,本章节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给出了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为论文整体布局理清了思路脉络,以方便阅读与参考,最后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指明方向。第二部分,本章节主要论述国内外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及延伸。最后探索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试图利用网络经济下的长尾理论来解释一些互联网金融现象。第三部分,本章节主要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分别从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等几个目前发展比较热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着手,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后文的影响分析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本章节主要分别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个方面论述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这一章节也是本文重点章节,因为目前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都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上,做定量分析的还比较少。本章节定量分析主要通过假设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不同替代程度,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模式对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以及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另外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刚刚起步,相关数据积累不够,所以本节的定量分析也只能做到浅尝则止,更深入的定量分析还要进一步研究。第五部分,本章节主要结合上文的分析,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方面给出了政策性建议,银行业要吸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经验,敢于创新,自我改革,要与互联网企业在合作中寻求共赢,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第六部分,本章节主要对整篇文章研究成果做了一个概述性总结,同时对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做了几点猜想与展望。1.2.2 研究方法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以及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研究方法如下:第一,理论分析法,本文运用现代网络经济理论,即长尾理论,解释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余额宝的成功)的一些现象。第二,比较分析法,本文在第四章节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上,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优劣势比较分析,非常清晰明了的看出各自的优势,以及可以互相合作的地方。第三,敏感性分析法,本文在第四章节的定量分析中不是采用经济类论文中经常采取实证检验分析,而是利用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敏感性分析来研究互联网金融各种模式对银行业的影响程度。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非常新颖,目前在学术领域对其的研究多停留在介绍性分析以及描述性研究上,或者是单从某一个互联网金融模式出发研究其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1.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不大可能削弱商业银行目前的整体市场地位。2.随着金融服务业变得更多元化、竞争变得更激烈,传统金融机构将被迫创新并差异化其业务模式。持续的重组、甚至是“弱者”的退出是有可能的。我们预计随着传统银行将网络渠道逐步整合进其经营体系,网络渠道最终或将成为传统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6.2 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几个核心的拓展方向面对互联网这一颠覆性的技术进步,银行业务未来的拓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互联网战略平台的建设。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互联网金融各项创新涌现,传统银行吸取经验开始投资于网络渠道,二者很少跨入对方的业务地盘。第二阶段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如火如荼,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合作继续攀升,同时在竞争中考虑转型。2.小微贷款和消费贷款。小微贷款方面,阿里小贷已是珠玉在前。不仅止于此,依托于大数据的消费信贷同样具备巨大的业务潜力。在发达国家,消费信贷是银行极重要的一块业务,例如美国消费信贷占总贷款的比例达到 1/4。但在中国,还没有一家全国性银行在该领域(除了信用卡业务之外)着力。当然,中国社会经济环境有着种种限制,例如借贷消费与中国传统的消费文化非常不相容,又例如消费信贷通常违约率较高,而其清收工作可能会对银行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构成负面影响。不过毕竟网购的群体借贷消费的意识在中国居民中明显偏高,且除了信用卡业务之外,中资银行在消费信贷上的投入和能力都非常有限,这些都使得该领域可能成为下一个蓝海。3.基于移动数据的渠道选址和功能优化。若能够拥有相关大数据基础,银行可以通过分析客户在表达出金融需求时的地理位置数据,来优化网点、ATM 机等渠道的选址和功能。4.基于大数据的产品研发和营销体系优化。在拥有了相关数据资源之后,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找更能打动客户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式,以此来优化自身的产品,并提升营销资源的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