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研究生教育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然而在“互联网+” 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使得研究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受到严重的冲击。本文以“互联网+” 为背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主体,从研究生群体自身特点出发,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探讨培育培育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进行联合,这种联合,不是简单的过程相加,而是使互联网深入到各个行业中深度结合,催生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特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其融合于经济领域及社会各领域之中,从而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提升产业,提升经济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的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是我们党新时期的重要论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方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方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和践行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继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引领国民教育,引领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引领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各个领域,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情感认同,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思想道德基础就会缺失,前进的方向就会迷失,所以,必须继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互联网+”背景下培育研究Th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互联网+”背景下培育研究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互联网+”已成为校园学习生活的新常态。“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快捷性、多样化等特点,高校就应该利用“互联网+”对研究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研究生教育,以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根据中文互联网数据咨询中心(CNNIC)《第3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2016 年12 月以前,中国网民已经达到7.3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且以10-39 岁群体为主,其中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30.4%;网民中手机网民规模最大,有6.95 亿,占95.1%。研究生群体正好处于20-29 岁年龄段,网络已经成为当代研究生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来源,研究生已经不仅仅从教授的讲解和图书馆阅读获取知识和信息,而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互联网”已经成为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的基本平台,因而,高校使用互联网对研究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

2.“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群体的特征。当前,国家对研究生招生政策已经不断放开,研究生群体数量更进一步扩大,导致研究生群体内部差异性大,研究生情况更为复杂多样。应届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数量最大, 这些研究生社会接触相对较少, 相对单纯,价值观和道德体系有一定的可塑性,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空间较大;而有过职业经历的研究生, 他们已经进入过社会,原来在学校教育阶段所形成的价值观体系, 在社会现实的冲击和挑战下,已经被逐渐消磨损耗,其价值观和道德体系相对于应届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更为复杂。然而,当他们重新回到学校生活时, 学校道德教育的适时介入,其原来在高校受道德教育的成果又会重新浮现,就有可能达到期望中的教育目标。

(二)“互联网+”背景下培育研究生群

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 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需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概述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继承并创新了时代要求,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 培养社会主义人才观的客观需求。为使我国在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迫切需要大批量有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多规格、高层次专门人才。研究生群体是我国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源泉,研究生群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能否实现,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研究生群体教育既要注重人才培养,又要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既要培养研究生群体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又要培养研究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研究生的理想信念,筑牢研究生的精神支柱,明确其人生发展方向,传递正能量,使其在科学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