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什么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持续了超过30 年与时俱进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工业生产大国。但是我们的世界工厂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相比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合工业的水平和规模严重不足。由于对外贸易依赖性很高,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风险仍悬在我国经济的头上,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屡遭冲击。另一个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正处于劳动力过剩的状态,为了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现有劳动力集约型产业必须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经济发展初期的重要阶段,对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工业生产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劳动力的低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例如,在2010,对中国的第二产业规模统计数据达到2.76 万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9%。第二产业主要由工业构成,工业主要是由制造,所以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主力。因为中国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大大发展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生产和出口占有极大的比例。同时,由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优势,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大规模生产始于2000年左右,2010 年主要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2.25%,资本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出的36.77%,总体占制造业总产值的49.02%。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优势还体现在自己的出口,据海关统计,2012 年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材料、箱包、玩具等7 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总额占出口总额的20.4%。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路径

政府应作为打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路径依赖效应的外部推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首先我国政府应作为主要的外部推动力,例如政府要通过相应的法规政策,加强企业对于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加快固定资产折旧,减少劳动力专业技能专业化与资产专用性的转换,降低政策支持和增加市场进入壁垒,修改现行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新法规,以减少其正式的法律约束;通过培育新的工业文化,取代传统落后的工业文化,减少工业发展非正式文化制约受到行政命令的制约。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利益集团为处境不利的中小企业,通过整体规划和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媒体要积极宣传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产业升级的认可,打破人们主观认识的偏见不足。

企业应作为打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路径依赖效应的内生动力。 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造新资本运营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企业文化,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机制意识的偏差,从而减少了现行制度安排的形成转换成本,减少外资企业提出的既得利益约束,国内企业要不满足于过低附加值的生产,在这个行业之上,我们应该有高增值产业的升级换代的意愿。其次,企业要重视创新和人力资本,当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升级的时候,创新能力和人才骑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或生产环节往往由发达国家所垄断。例如,许多电子产品得零部件通常由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设计设计,然后通过中国制造导入核心组件组装最终产品。核心组件有着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因此难以设计和生产。为了减少技术含量高产品的进口,中国应该鼓励创新,提升人力资本。

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引导消费者购买高质量产品。对于企业来说,有必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开发,以提高产品质量。投资面临风险,在外需旺盛的时期,企业主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尽快转型,其发展前景也是国际和社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中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在上世纪90 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有优势。但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是建立在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人民福利低的基础上的,也是基于低劳动力成本和低资源成本的基础上的。一旦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的供求发生变化,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行业很难生存。因此,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本文也是基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来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前景。

依靠价格优势获取订单,以价格优势经营,无实力提高产品质量。要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生产高质量产品,使企业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和品牌意识,精益求精。对质量好、信誉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和补贴。对于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过关的企业要坚决予以纠正。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是“更高、更强、更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基于中国现阶段国情,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直接升级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产业升级的方向应是技术含量高、生产能力强、产品质量好,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资本积累也有利于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总之,对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路径依赖效应不能完全破坏,路径依赖的自增强机制的强度可以尽可能地减小。中国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水平直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的产业升级应该选择升级优先分岔的路径,即从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工业升级,这样产业升级换代能在行业内达到更高水平,积累了高水平资本和技术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转移产业,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