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语境国家 [中国法学需要本土语境]

中国法学需要本土语境

中国法学需要本土语境 也许你听说过他,也许你并不知道他是谁,但如果你是个法律人,如 果你自诩为一个法律人,也许你是一个对他并不赞赏而是怀疑甚或是否定批判的 法律人,但无论如何你都该对他的思想进行一下关注,关注一下他的法律视野, 关注一下他分析问题的角度,即使你并不认同他的思路,他的观点,即使他的分 析,他的角度所带来的分析的结果真的并不符合当今的主流而或许真的就是不对 的,你仍然需要看看他,看看他的这本书!这本书中渗透着他对中国目前法学研 究的独特分析视角,这本书里凝结着他不断思索、不断分析,不断关注现实中的 法学问题,这本书里包容着他对中国的法学,中国转型中的法学的一种总体的但 绝非是流于空洞的宏大话语而是从具体数据具体事实提升到制度背景,语境分析 的判断,也许这一判断并不正确,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所分析的是中国的转型时 期的法学,而他说分析限定的巨大变迁转型中的中国在他自己看来还也只是“也 许”! 也正是因为这是也许,他并没有对一切从一种宏大的好像真的是了解 了所有的变化但实际却可能没有任何证据的理论纬度出发,而相应着他对转型中 的制度变迁的确认与怀疑之间的是他的理论分析采取了从现实中的中国法学发 展的研究中提取或许未必很科学但却足够反映问题的基点出发,对现实社会语境 背景下的中国法学发展的现状从一种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从一种依托于社会变 革语境背景的轮廓出发进行一种现实主义的分析,从一种微小的却可能对法学研 究其实有很大影响的问题出发,从一种看似招致了广泛的法学关注甚或是社会关 注而事实上却可能成为法学研究之牢笼的问题出发,他没有试图寻找一种泛而广 之的解决任何问题的办法,而是向中国的法学发出一种警示,向中国的法律共同 体发出一种声音,或许这种声音是为他人所称的离经叛道,或许是他人所不认可 的标新立异,但他却一直在努力地发出这种声音,在一种主流的语境背景之中, 发出一种可能是主流霸权话语不认同的价值判断!而这一判断确是在实际地分 析了现实中的多种变迁因素基础上而得出的!也许并不正确,但即使如此,我们 也不能不承认,他的声音的的确确地反映着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也许 正在转型的中国的现实! 无论你是否承认,我们的社会确确实实地在发生着变化,与这个日益 市场化的背景相对应而未必相适应的是中国的法学也开始呼喊着市场化下的法 律语词的或是市场意识形态的可能实际上却只是一种变了形的带着浓厚政治话 语色彩的法学话语!而这种宏大话语下的法学研究可能深藏着某种某个人或是某几个人某一类人某一层次的人的利益!而或是这种利益并不存在,却忽略了其 他的某种某个人的或是某几个人某一类人某一层次的人的利益!而这种存在或 不存在在中国的法学研究中也是并不应该的,我们的法学绝不是在研究“词”,而 是要研究“物”,研究一种“情境”。法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必须而且必然要与现实 的情境紧密相连,而我们现在所最应该直面的情境可能就是也许正在发生的中国 的转型!我们的法学研究不能脱离这个情境,而去呼喊着一种似乎在为现在的所 谓“愚昧”进行“解魅”的新鲜但其实不过是某个外国的某个人在某个或许已很陈 旧古老的时代所创造出来但实际上其实未必或许根本不为我们的乡土人文所能 接受的“语词”!我们的法学者不能时时刻刻地将自己以一种解救大众的救世主 的身份滥用着自以为是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言人的语言霸权,否则,一不小心, 就会把自己当成了耶稣! 他从中国法学研究的几个基本纬度出发,探询着中国法学研究中存在 的欠缺,对中国法学研究进行着批判,他从对中国法学著述引证分析中国法学的 研究,从中国法学论文当然包括产出数量和质量分析中国法学的研究,他从中国 法学著作的翻译当然也包括质量分析和数量分析来分析中国法学的研究,当然他 的研究结论常常是对现实不满的,对现实进行这样那样的批判的,然而他没有停 留在理论上或是有实践支撑的批判之上,而是从一种更为深刻的制度背景对中国 法学的发展当今状况之原因之前途进行着一种语境的分析,从社会科学与人文底 蕴分析,从公共知识分子的结构分析,从学术产出的制度问题分析,从而找寻或 对中国法学造成了阻碍或是实际鼓励的中国法学发展的那种乡土化情境,从而试 图寻找着中国法学加快发展但与实际相适应而绝对不是跟着国外的脚步狂飙的 真正的出路,尽管这种努力未必成功,尽管可能他还是要对制度化,情景化的法 学更为广之的社会科学发展的限制性情境进行批判,但这绝对不是一种放弃了对 未来的追求而被后现代主义所淹没的乡愁与怀旧,而是一种满腔热忱的对中国法 学发展的一种深刻的爱和社会责任感,为什么你“恨”,其实是你骨子里那种无法 剔除的“爱”! 也许他提出的方法论正像他的研究一样像他所说未必是正确的,而他 确是在为中国法学寻找一种当今转型背景下的发展之路!也许时代会告诉我们 真正的真理,但我们确实在这样一个转型的时代中的中国,曾听到过关于中国法 学的这样一种声音,而这一切,也许真的是中国法学的也许真正发生! 中国人民大学·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