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整合与学科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思考 摘要当今社会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 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今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 容,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有 效整合,提高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成了我们在教 育战线工作中研究信息社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育观念教学改革创新教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 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①现代教育教学离不 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因为现当代,人类 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 递增。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 技、生命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 新的广阔前景。”②事实上现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 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 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 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 命。本文就为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谈点教育教学实 践与学习思考,仅供教育教学工作参考。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 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当今 的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 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 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 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 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 “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 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 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 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 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是为了更好 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科的整合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 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 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 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 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 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 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 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③为我们实施科教兴国的各项工作提出了 很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速度,才能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人才这样光荣而艰难的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党和国家 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需要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我国要跟上世 界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 轻人才脱颖而出。”④`才能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 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 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 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主要表现在:1. 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
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 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
创 新意识培养匮乏;
2.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多数还大同小异,没能 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了奢谈;
3.教学手段:各个学校添置了不少设备,但设 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教学方法:在教改中 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 广;
5.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 在运用。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抓紧机遇,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 技术,并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国防、法律等方面积极加以运用” ⑤本世纪是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 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现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远 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⑥需要教育战线特 别是高等院校,一定要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江泽民同志指出:“教 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 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⑦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 需要教育创新才能适应创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需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重视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 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构建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 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 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即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形成“研究 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 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 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 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 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 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 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 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 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 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 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 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 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 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 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以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效率。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即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 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 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 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 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 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且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 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5、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 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 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即“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 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 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大利而是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 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 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 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改变,哪些要素有利于培养人才,哪些要 素才能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和学生的学水平,哪些要素不适合原因在哪里,只有 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 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知识信息整合是我们需要的 整合、是有意义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