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为教”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论文】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以乐为教”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论文

“以乐为教”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论文 “以乐为教”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全文如下:
【摘要】音乐是伴随着我国文化的诞生而一起产生的,一直传承到今天成 为我们当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重视音乐在当今社会 中的重要作用,合理有效的利用音乐这个广泛的领域进行“以乐为教’’,来对当代 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理有效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以乐为教;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我国拥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化,而“乐”也是伴随着文化的诞生而孕育 而生。“乐”的诞生,并不是仅仅的因为统治阶级的娱乐而随着诞生,而是因其拥 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统治阶级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引导人民,教育人民才诞生了 “乐”,直到今天,音乐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同样有相当重要的教育借鉴作用。

一、“以乐为教”的起源及发展 (一)中国古代“以乐为教”的产生与起源 礼乐源起于夏代,只不过,有关夏代的记载没有发现公认存在的直接 证据,例如没有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白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 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因此,有明确记载礼乐的朝代应属殷商。商代的乐是华丽的, 甚至非常重视音乐之美,《诗-商颂-那》有记载:“猗与那与!置我鼓。奏鼓简简, 衍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靴鼓渊渊,GG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於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敷,万舞有奕。”诗经的这段词句明确的记载了殷商 时期“乐”已经诞生。但是,这仅仅是说明了“乐”在殷商时代产生,并没有明确说 明在商代音乐可以育人,真正有史料所记载的“以乐为教”,要始于西周时期,可 以说,西周是“以乐为教”的开端。

古代的“乐”,并不像现代的乐是指歌曲或者乐曲,古代的“乐”,主要 是指奏乐所用的乐器。这在甲骨文和金铭文上有着明确的记载。周文化制度的开 创者周公认为,乐并不是仅仅用作统治阶级的祭礼和乐舞使用,而是应该和礼有 所搭配,用来巩固政权、维持秩序、稳定社会以及安定人心的工具。著名学者易 中天先生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持秩序,而乐的作用则是安定人心。人心安定, 秩序就能维持;秩序井然,社会就能够稳定;社会稳定,政权就能够巩固。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系统工程。” 以礼来维持秩序,在初创时期,必然会受到许多人的质疑。因而必须 使用“乐”来进行 调和与搭配。易中天先生指出:“乐是音乐,同样也是快乐。音乐是‘乐 音的运动形式’,而乐音的特点就是‘差异’。不同的乐音,音高,音长、音强、音 色,都不相同。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单独来听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组合在一起 之后,就很好听。好听是因为和谐,和谐是因为多样与统一。”古代社会非常讲 究礼节,认为礼节是社会之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单独只有礼节来进行统治,维持 秩序、安定人心这显然非常不切合实际,也不能够使人民所心悦诚服,安于统治。

只有将礼与乐有所相互搭配,这样才能实现统一。“礼乐兴和”,才能安民心,才 能构建所谓的“和谐社会”。

(二)中国古代“以乐为教"’的合理发展 这是周文化制度的创始人周公所创建的“乐”,从此之后,乐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由原先仅仅泛指乐器到了诗歌、舞蹈与音乐的“二合一”,称之为“乐 舞”。并逐渐与古代伦理教育思想所融为一体。易中天先生指出:“伦理最重要的 是秩序与和谐,而音乐最重要的是节奏和韵律。中国古代的礼治社会,就应该像 音乐作品一样,而社会成员,则应该像乐音。”这其中自然会有很多的差异与不 同,但是有差异才多样,多样统一,才会和谐。因此《礼记乐记》记载:“君臣‘和 敬’,宗族‘和顺’,父子‘和亲”’。所以,“乐”也和“礼”一起,成为了中国古代以德 治国的“两个基本点”。这就是“乐”在商周时期的产生并逐步发晨成为统治阶级以 德治国的统治必需之中的一部分,也是“以乐为教”的源头奠基。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礼乐崩坏”时期,这个时期是 社会动荡时期,从而产生了百家争鸣,因此诸子对于“乐”以及“以乐为教”都有其 不同的态度与看法。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认为亦乐非乐,指出“五音令人耳聋”“至 乐非乐”。墨家学派的墨子更加不赞同“以乐为教”,认为王公大臣威乐必厚敛于 民,又妨碍耕稼纺织,亏夺人民衣食之财,因此著有代表作品《非乐》。这时仅 仅只有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倡重视音乐,孔子在其《论语》中指出:“兴于 《诗》,立于礼,成于乐。”同样说明了“乐”对于礼教德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人而不仁如乐何”,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有了乐相对于仁同样重要。又指出: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说明对于靡靡之音的强烈批判,同时可以体现出音乐好恶 的重要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儒家学派非常提倡音乐的重要性,这也是儒家能够击败其他诸子百家,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派成为唯一 的正统思想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中国古代“以乐为教”的发展与完善 自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开始进入了儒家正 统思想的统治时期。在这长达两年多年的时间里,虽然统治者都以四书五经来教 育人民,进行科举选拔人才。但是,对于“乐”的作用也没有忽视,“以乐为教”也 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倡。例如,儒家学派的“五经”原先应是“六经”。孔子再传弟子 公孙尼子为乐经》作有《乐记》。《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制氏以雅乐声 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 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 相远。”可证明《乐经》应该存在过,只不过毁于历史的传承之中。

同时,儒家学派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 数。称之为“六艺”。《周礼保氏》日:“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 二日六乐,二日五射,四日五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乐”也仅随与礼教之 后排在次位。由此可见,“乐”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时期并没有被批判 甚至是遗忘,而是封建统治阶级相当重视的部分,并用此来引导人民,教育学子。

(四)近代以来“以乐为教”的应用与实践 近代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与懦弱,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中 国古代时期“以乐为教”的内容已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了。有志之士引用新的理念, 新的思想来救亡处于水深火热的国家与人民,也有相当部分的作曲家音乐家创作 了大量的音乐歌曲来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使得“以乐为教”自近代以来发生了一 系列的改变,从而产生了合理的应用与实践。例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 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卢肃创作的《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了中国人民抗 击法西斯势力的决心,贺绿汀创作的《游击队之歌》,同样加深了抗日军队打击 侵略者的决心,等等。尤其的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唤醒了大量 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而对敌人和困难,《义勇军进行曲》也成为了新中国的 国歌,至今唱响与华夏大地乃至整个世界。正因为有大量的爱国音乐家的大量爱 国救亡的音乐,在相当程度上鼓舞了中华名族的士气,教育了人民群众,避免了 中华民族成为亡国奴的命运,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样出现了大量的爱国歌曲来引导与教育人民。

一首《歌唱祖国》响彻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社会主义好》-歌,以轻松欢快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 激发了当时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等等。这些歌曲,在当时人民文化水 平较低的情况下,以歌曲的形式让人民群众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正确的思想引导, 教育了人民群众,从而加快推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

自改革开放至今,由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正确引导, 我国现今已有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音乐。这些良好的音乐创作乐曲“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教育和引导着中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 正确道路上前进,也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深厚良好的文化基 础。

二、中国共产党对“以乐为教”的提倡与引导 中国共产党对“以乐为教”来引导和教育中国人民相当重视。早在延安 时期,党就十分重视各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从而有了一大批爱国音乐与歌曲随之 诞生。在根据地的民主气氛之下,文艺运动呈现出活跃的景象。毛泽东同志在《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 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邓小平同志在谈论文化时 也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 度的精神文明。

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 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 同志式关系,等等。”同时也深刻的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 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 有纪律和艰苦奋斗。这也不是抓一年两年的事,要一直抓到底。” 江泽民同志在谈论音乐文化的时候指出:“文化应该是健康的,使人 精神振奋,又是丰富多彩的,能够满足人们多方而、多层次的需要。进行曲,战 斗曲,小夜曲,抒情曲,都要有。”同时也多次强调:“宣传工作,主要是抓好主 旋律。”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指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 展战略。自党的之后,在全而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也多次强调了文艺的重要性,他深刻的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艺术一定要脚踩大地,并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同时,也 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讲话中分析了当前文艺现状,对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创作提出了要求 和希望。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影视等各 领域的著名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要领会好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 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自从建党以来, 就一直大力强调文化艺术的作用性,并大力发展先进的文化艺术。时至今日,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得文化呈现先进性及多样性,必须大力提倡音 乐的重要性,提倡“以乐为教”,将音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从而加强人民的 素质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三、提倡“以乐为教”,使音乐融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社会,我们以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以高新的现代科学技术作为辅助,大力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全力奋斗。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 用则不可忽视,因此我们要以正确合理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我们每一 个人都能够朝着这个伟大的目标进行奋斗。“以乐为教”,将音乐融入现代思想政 治教育之中,则可以使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多样性,教育的效果也会有 显著的提高。

(一)音乐的“通晓性”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乐记乐本篇》记载:“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 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得。德者得也。” 所谓音乐的“通晓性”,即为人的心灵的结合。人们在听音乐时,要使得耳朵与心 灵有所通晓,在听音乐的时候,不能仅仅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聆听。

更何况很多高质量的音乐也都是作曲家用心灵而创作出的。由此我们可以说音乐 源于人的心灵而产生,同时是为了表达人们的情感而产生的,因此“乐”的起源是 “人心感于物”的结果。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和音乐一样,要有通晓性。教育者在进行教 育的时候,不可以仅仅一味使用灌输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教育。而是应当在教育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感情,用心灵去进行教育,用心 灵去打动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可以从心底认同教育者的教育。同样,对于受教 育者来说,接受教育也应当像聆听音乐一样,不能仅仅以听觉系统去接受,要以 自己的心灵去接受教育,使自己的耳朵和心灵融会贯通,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 要和教育者的心灵进行相互沟通,相互认同,使得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音乐的“通俗性”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以乐为教”,最重要的是要让音乐融入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用 音乐来进行教育,以歌曲来进行施教育人。“以乐为教”的根本缘由,是由于我国 的具体国情与人民群众的教育水平情况所决定的。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层次 差异较大,因此很多思想理念,思想观点想要彻底让人民群众去懂得理解,具有 较大的困难,教育的成效也会略显逊色。音乐歌曲对于教育来说,最大的优势就 是通俗易懂,编成曲目之后,更是朗朗上口,使人们便于记忆。因此,将重要的 教育内容、教育理念编词谱曲,交由人民群众去传唱,去相互交流,这样既可以 将教育内容使得大众去传唱学习,加深印象,便于教育,使得教育更加有所成效, 又可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音乐的“广泛性”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以乐为教”与一般理论教育的不同之处更在于其具有的“广泛性”,即 无地域性无时间性地进行教育,这就意味着“以乐为教”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无条件限制的用音乐来进行教育育人。但是其中仍然具有很多的困难,例如具有 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优秀音乐作品的数量还很有限,很多领 域是被商业流行音乐,甚至是另类不良音乐所占据。因此,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 要去大力提倡主流音乐的创作,尤其是从基层群众中去大力提倡。我国人口众多, 有才艺的人民群众更是比比皆是。因此,大力倡导“草根创作家”去谱写美好的曲 目去教育人民,使得“教育的音乐”也能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展其广 泛性。

这样创作出既有利于社会和谐又能使人团结向上、积极进步的音乐, 来对人民进行育人施教,使人民群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美好音乐的同 时,又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正能量”的教育。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视流行音乐的 作用,不能因为流行音乐的内容没有教育意义就将其作用全部抹杀,因为许多流 行音乐也具有积极向上的作用,具有育人的功能。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很多的流 行音乐是非常受到当代青少年的喜爱,甚至很多的中老年人也很喜爱流行音乐。因此,我们要利用音乐的广泛性,取流行音乐的精华部分,删去其糟粕部分,对 流行音乐进行严格甄选,选择思想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流行音乐进行教育育人, 将流行音乐这个广泛的领域纳入施教育人的平台。

综上所述,“以乐为教”是具有合理性和强有力的生命力的,它既是对 古代教育的有利借鉴,更是赋予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无尽的革新源泉。因此,我 们将历史悠久的古代传统“礼乐”教育思想与当代理性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合 理的结合,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重要的启示。同时,也丰富了悠久的中国文 化内涵,大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发展。大力将主流的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的教育理念引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从而推动着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走向新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