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综述
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综述 摘要:随着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已成 为企业越来越迫切的要求。通过对近年来内部控制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出影响 内部控制质量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识别提供启示。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
公司特征;
治理特征;
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系统;
影 响因素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归集更 是日趋完整。从检索到的文献看,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内 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即判断内部控制缺陷的定性分析、建立规范式定量评价指 标的定量分析。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 分析,概括说可分为公司特征、治理特征、评价与信息披露、构建与执行四类影 响因素。
公司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公司规模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投入内部控制建设的资源越多, 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徐菁忆(2014)认为,财务杠杆越高,外债角度力度越大, 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也越高。但是,当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 出现亏损而触及退市临界点时,企业为了降低退市风险、转亏为盈,易于出现管 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王芸等(2011)认为,财务状况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 相关关系。
2.公司的成长阶段与上市年限 蔚风英等(2015)的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长阶段、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间 的影响并不显著。张颖等(2010)采用Likertscale,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处于成 熟期的企业会显著改善遵循法律法规的情况,更易于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促 进经营业绩并与战略目标呈正相关。因此,成熟期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
3.企业的自身特征 李越冬等(2014)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自身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有重 要影响。上市时间越久的企业,由于早期较为宽松的监管,以及为拯救国企而建 立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适应新颁布法规的滞后性,使得内部控制存在较多 缺陷,有效性较低。周川楣(2015)认为,经营复杂程度越高的企业,内部控制 风险也越大,内部控制质量越低。
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所有者影响 程晓陵等(2008)以沪深股市1162个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治理结构对 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显著优于其他 公司。张先治等(2010)发现,国有控股及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
赵晓铃等(2015)通过深市主板6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发现 控股股东性质对内部控制的质量不具有显著影响。除了研究股权性质对内部控制 有效性的影响外,许多学者对机构投资者也进行了研究。朱熙等(2012)发现, 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具有更专业的投资技能和投资规模,机构投资者持股越 高,对企业内部控制越有积极影响。李阳等(2014)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即机构 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并提出我国应积极引进诸如证券 机构、合格境外机构等高质量的机构,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储成兵(2013)研 究了金字塔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实证检验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中, 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数的负相关关系,即金字塔层级 越多,上市公司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 差。研究还发现,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选择和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来攫取控 制权私利,因此,公司治理中应重点关注终极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
2.治理层影响姚嘉等 (2014)选取2013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剔除数据不 完整的公司和ST、*ST、S*ST公司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董 事会人数越多,董事会会议召开的频率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低。步磊(2014) 以上交所258个A股公司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资产负债率均值为4.84%。其中, 214家公司财务报告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样本数据的82.9%。其研究结果表明, 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会议召开次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影响,说明董事会与 监事会的会议质量能够发挥监督与战略决策的职能。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内部 控制质量的影响不显著,甚至出现消极影响,说明独立董事未真正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雷辉等(2014)采用面板数据模型、Driscoll-Kraay标准误差方法,对模 型进行修正,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 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权利结构,更有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而董事会规模、 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特别提到了异地独立董事因 素的影响,证实异地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假 设。陈汉文等(2014)借鉴Coles、Daniel、Naveen(2007)的做法,以审计委员会 成员中就职时间晚于董事长就职时间的人数占比,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 董事长在内部控制有效性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审计委员会作用并不明显。
刘怡芳等(2014)选择因财务报告违规披露被处罚、对财务报告进行重述和财务 报告被出具费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及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专业性、规模、会议频率4个特征,实证分析审计委员会质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 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的规模越大、成员专业性越强、独立董事占 比越高、开会次数越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即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 制的有效运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周敏(2015)与以往横向研究治理结构 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不同,他将企业分为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 退阶段,研究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纵 向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 影响也不尽相同。
3.管理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