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在对中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探讨,并结合黔西南州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的实际,针对黔西南州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推动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建设”的认识高度,把职业教 育纳入政府经济工作日程,打造与区域经济联动的开放性。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中国先后实行了三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建国之初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20世纪70年代末的区域重点发展战略;
20世纪90年代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三)中国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均衡发展阶段:建国初期,职业技术学校不仅数量少,为了配合区域均衡 的经济发展政策,当时在中西部地区大力开设中等技术学校。
非均衡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由于财政的分权管理,地方对职业教育的 投资有了自主权,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差距开始出现并逐渐拉大。
和协调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地区 间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式 1.中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发达地区发挥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备的优势,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和质 量;
发展中地区职业教育采用“以特色求发展”力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构建适应农村贫困地区人才培养需要的职教模式。
2.职业教育发展的三种具体模式 技术导向型模式、技术开发型模式和技术扶贫型模式。技术导向型模式适 应于经济发达地区;
技术开发型模式和技术扶贫型模式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指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具有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实施型技术人才和技能 操作人才。
3.确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 职业教育体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应考虑建立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 体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而应根据地方经济实力和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 职教体系。
职业教育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所占比重较大,而经济欠发 达地区,更应重视初等和中等职教的发展。
职业教育类别。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三个产业的结构趋于现 代化,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职业教育的类别、专业设置上应以第二、 三产业为主。而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应更多地为农业服务,主要面向第一、 二次产业培养所需人才。
政府主导与市场化。政府主导和统筹硬件建设,在办学上引入市场机制, 职业教育机构主动寻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
二、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围绕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坚持扶贫与促强相结合;
加速推进兴(义)安(龙)兴(仁)“一小时”经济圈建设;
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为契机,加快以电、煤为重点的能源工业发展;
充分利用南昆铁路的扶贫效应, 加速推进南昆产业带建设,巩固壮大“电、烟、酒”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矿 产(煤、金)、建筑建材、重化工、非公有制经济、医药工业、旅游业、草地畜 牧业”等新的增长点。
2.充分利用两条通道。利用集资源、电力、通道为一体的组合优势;
利用 南宁至昆明铁路、“两江一河”航运、兴义机场、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特色经济。
3.切实加强四项建设。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道经济建设;
农业 生态建设;
小城镇建设。
4.加快开发四大资源。以水能为主的能源资源;
以煤、金为主的矿产资源;
以中草药林为主的生态资源;
建设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中药品牌企业。
5.努力实现两个提高。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坚持把教育放到首位,下大 力解决好第一生产力问题;
增加人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三、黔西南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1.学校办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职业学校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巩固和扩大了原有的就业市场。
职业教育学校2007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0%。
2.重视对失业人员及离地农民的转移培训 针对农民及下岗工人文化基础差、职业技能低的情况,分批分年龄地进行 组织,灵活地开展各类各层次的实用性的技能培训,从而让很多人重新找到的工 作岗位。
3.职业学校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 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有所增强,六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组建成立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4.师资队伍建设有所加强 政府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自身的培养、人才的引进,有的学校 已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教师,中、高级职称教 师比例趋于合理。
(二)制约黔西南州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有差距,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社会上重视普通教 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
2.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行业分属不同的部门等多头领导。部门 掌握有大量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3.经费投入渠道不畅,办学条件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义务教育,用于职业教育 的微乎其微,经费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4.就业准入制度贯彻不够理想 企业对员工的劳动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准入制度在实施执行中还存在 差距,这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对黔西南州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思考 (一)从州情出发,确立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全州农业人口基数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十分繁重。黔西南州农业 突出问题是“四低”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低;
劳动生产率低;
抗灾能力低;
农业科技 水平低,特别是科技的载体――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2.城镇职工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大。经调查,造成这些人员失业的主要原 因是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原有的知识技能不能适应新岗位的要求。
3.黔西南州工业规模小,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来说,工业呈现出规模不大、 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特点。
4.州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据黔西南州区域经济的特点,职业教育的 发展为:兴义、安龙和兴仁“一小时”经济圈,应该发挥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备的 优势,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同步发展黔西南州目前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家,其他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0家。
1.与经济联动发展,构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三类人才为区域内紧缺人 才:一是面向煤化工和精细化工高级技能人才;
二是面向金矿的高级金属冶炼技 术人才;
三是面向现代农业园区的高级农技人才。
2.以行业为依托,整合资源,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积极促进校企合 作;
加大投入,提高硬件水平;
引进人才,优化师资队伍。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发挥品牌优势。
(三)着眼长远,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开放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是:以高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教育与培训 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构建互相衔接、相互贯通,多层次、多 元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将职业教育体系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应该使所有人在一生工作 的各个时期都能与继续教育有效衔接,实现工作与学习的相互交替、职业培训与 学历教育相互贯通,改变成才道路单一化现象。
2.实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要尽可能满足所有人千差万别的学习 需要。不仅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各种不同需要。
3.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政府应该对已经选择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应有的条 件,保障其正常的运行。使之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学校承办的办学体制”;
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
加大职业教育管理改革的力度, 增强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能力。
(四)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实施意见》;
认真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 划;
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促使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 教育的发展。2.成立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 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由人事、教育、劳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的职业教育专门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分析人才需求,确定和实施近 期和远期的职教发展规则,总体安排设点布局,使各部门信息通畅,配合密切, 并组织督导评估。从而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综合 优势和整体合力。
3.加强人才需求的调研,使职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准确把握我现有的各类人才的人数,正确预测我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 所需各类人才的人数,根据两者的差额,制定周密的职业教育未来几年的总体规 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
4.加强执法力度,增加经费投入,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职能部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职业教育加强监督、管理,是职业教育健康 发展的重要保证。例如反映最多的经费问题。认真落实《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政府 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再如就业准入制度问题。“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 用人单位应当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征书的人员中录用。国家未规定实行就业准入 控制的职业(工种),鼓励用人单位优先从经过相应职业培训的人员中录用。” 这一规定也未得到认真贯彻。
5.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职业教育中,要克服重技能轻文化素质或重文化轻技能的倾向,鼓励互 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坚持技能培训与学历培训并重,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