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态文明教育思考
校园生态文明教育思考 一、有关基本概念的研究 “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研究”是研究所涉及的两个基本概 念。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相关研究可以做以下归纳: 1.“广义狭义”说。即研究视野的不同。该观点把生态文明教育看作是社 会对社会成员的各种形式教育,又把它看作是具体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活 动。如刘经纬等人认为,“广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定位于社会契约与广泛的道 德观的对于社会全体公众的教育。狭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学校在理论和实践中, 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的专门教育。”[1]相关的观点还有,单纯广义的表述:如 陈丽鸿、孙大勇认为,“生态文明教育是针对全社会展开的向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的教育活动。是全民的教育、终身的教育。”[2]狭义的理解:如余志健认为,“生 态文明教育是一种把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大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教育。它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高校德育注入了新的内涵。” [3]从广义或狭义的角度分别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界定,有利于根据不同教育 对象的特点和教育要求选择教育内容和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但是,已有 的概念表述偏重于对教育对象的区别,缺乏对教育内涵的揭示。2.“素质教育” 说。如郑世英认为,“生态文明教育是对人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帮 助人们建立起人对待自然、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伦理观念,能促进人们的自我人格 品性和精神境界的升华。”[4]该观点把生态文明教育看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 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质,是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准确定位, 然而,该表述对师生作为教育主体在表述上显得有些模糊。3.“生态道德说”。
如王世民等人认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它要求教育 者从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养成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与相应的 道德文明习惯。”[5]该观点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活动内容,强调从 德育的角度对待生态文明教育,但是对二者之间关联的认识有待深化,对相关的 教育内容有待丰富。以上对“生态文明教育”概念内涵研究的分析可以给我们以下 启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是“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树立”,为此必须高度 注重生态文明教育,其中通过学校对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学校 教育有别于社会教育,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必须与正在开展的素质教育有机 结合,必须处理好与学校德育的关系。为此,进一步探讨以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所 需人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以学校德育为载体,体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特有要求的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对于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文明教育与素质教育及高校德育的有机结合具有必然 性。“1995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把素质教育正式纳入高校德 育目标体系,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全面、科学的德育目标体系。”[6]而 新时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与时俱进,它丰富了高校德育的目标 体系,因此,我们认为,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指高校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 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为价值导向,以生态情感认同、意 志强化、信念培养与行为方式养成为着眼点,以确立生态价值观为重点,以培养 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素质教育。
二、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视角的评析 审阅有关文献可以看出,由于学者对问题关注的角度不同,其不同的研究 视角形成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不同理解。归纳有以下几种: (一)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德育的关系 对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德育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 此研究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纳入论”。从德育的角度审视生态文明教 育,认为生态文明教育与学校德育联系密切,培养目标基本一致,生态文明教育 是高校德育的有机组成,应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之中。比如王景明在 《高校德育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中认为,“在高校德育中,把树立生态文明观 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王康在《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中认为,“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体 系看,生态文明教育丰富了高校德育的内容。”2.“创新论”。主要是从生态文明 教育的角度审视高校德育,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推动高校德育改革创新。比如 阮碧辉在《生态文化视野下高校生态德育探究》中认为,“高校必须借鉴生态文 化理念,构建生态德育模式,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唤,也是高校德育建设 的新课题。”杨怀祥在《生态文明时代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中认为,“生态文明 为学校德育拓展了新的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文明时代,学校德育具有新 的价值取向。”3.“要素论”。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搜索,2007年以来,从德育视角 来探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文献大约有17篇,其中核心期刊有6篇。学者们对此 相关的研究内容,如内涵、必要性、途径措施等要素,本文作了以下归纳:(1)从 内涵、内容等方面来看.学者们认为,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之中,丰 富了德育的内涵,引起学校德育内容和模式的重新建构。比如周卫平等在《高校 德育应增强生态文明教育》中认为,“生态文明教育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 综合素质,为高校德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吴存兵等在《高校德育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的培养》中认为,“在新的教育观指导下,我们必须加入生态因素,重 新构建大学生德育教育新内容。”(2)从必要性和应然性来看,学者们认为生态文 明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之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比如刘倩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研究综述》中认为,“纵观目前的文章,论者们几乎 无一例外地首先强调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与必 要性。”阮碧辉在《生态文化视野下高校生态德育探究》中认为,“生态文化视野 下高校实施生态德育的应然性是:生态文化为高校德育提供突围路径、现实基础 和理论基础;必然性是:生态文化对高校生态德育具有规范、渗透、凝聚和认知的 功能。”。(3)从途径措施方面来看,学者们认为高校德育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要 是观念的培养与行为的养成。比如唐晓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 教育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中认为,“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环节中强化 渗透教育,引导大学生构建生态文明观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强环保体验,注 重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皇甫艳玲在《生态文明:学校德育的新视域》中 认为,“要构筑学校德育教育新体系,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创建生态文明基 地,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为依托,构筑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立体体系来实施生态 文明观德育教育。”可以看出,目前学者们从德育的视角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和 德育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有一定的基础和价值,已经认识到了它们之间有着 密切的联系,生态文明教育的纳入不仅促进了学校德育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生 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但是目前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学者们从德育内容、 目标、内涵、体系等方面来全面研究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然而 内容比较散、论述较简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系统性研究也 要加强。第二,学者们提倡从“德育”来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认为高校生态文 明教育与学校德育有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后如何丰 富学校德育新体系、如何创新德育模式、丰富德育内容等方面来进行探讨,但其 研究内容并未真正地对“两者的密切联系与影响关系”作详细深入地研究,缺乏系 统性研究,研究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对于构筑学校德育教育新体系,需要从 理念、目标、内容、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论述和充实,以实现创新。
(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生态文明教育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上提出的,它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 且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求坚持五个统筹。在2012年召开的中国 十八大上又正式确立了它的指导思想地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从此视角 探讨,以求找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效达到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涉及高校的文献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科学发展 观理念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大学生生态文 明教育》等。学者们认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价 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该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高校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教 育,并提出具体的路径。比如,黄平芳在《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 教育》中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认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必然要求。”[7]刘甜甜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 探索》中论述了“要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并且阐述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开 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三)运用生态文明理论,加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背景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研 究 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又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高 度,这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一些专家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 角度,结合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比如赵秀芳、苏宝 梅在《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教育的思考》一文中论述了“生态教育是生态文 明建设的教育支撑,也是生态危机背景下的全球共识,认为在高校中开展生态教 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陶小模、秦佩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一文中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进而提出 了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人与自然、 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视角来审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进而提出相应的路径措施,有助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将促进 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四)从科技伦理的视角分析生态文明与大学生科技伦理观之间的内在联 系 党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 效率,因此,在高校普及科技伦理知识,为社会培养相应的人才,最终将有利于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如薛建明在《科技伦理视野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 育》中认为“生态文明体现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道德伦理、蕴涵着人与自然 和谐的科技价值伦理,生态文明的提出有助于解决科技的双重性带来的生态危机,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五)其他视角 1.运用复杂科学的基本原理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如王素华等在《复 杂科学视野中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一文中论述道“复杂科学主张用整体思维、 关系思维、非线性思维、动态思维来考察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复杂科学的理论 来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所具备的复杂科学的特征,进而启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如 何更好地开展。2.运用经济学理论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如苏畅在《高校生 态文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学分析》一文中认为,“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生态文 明思想政治教育,找出二者的契合点,可以更深刻认识高校生态文明思想政治教 育的规律。”3.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视角探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如于冰的《和谐 社会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朱佳佳的《和谐社会视阈下高校环境道德 教育有效性研究》,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增强高校生态文明教 育的有效性,并在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现状,并 提出途径措施。4.从培养人文素养的角度来研究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如王辰等 在《基于人文素养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研究》中认为“从提高人文素养 着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是最为基础的工作,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 径。”除了以上的视角研究,还有从其他角度展开研究的。如王为科等的《中国 化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思想》;黄治东的《论社会转型视阈下高校的生 态教育》;郭岩的《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李俊斌的《论 环境法治视阈下生态文明实现之路径》;盛雅j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 明》;肖克艳等人的《议程设置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应用》等。
总之,无论是从哪个视角来研究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学者们都是试图借鉴 这些学科理论,并且企图从国家提出的一些理论思想,以及基于生态文明教育所 要实现的目标来找寻一些理论支撑,从中找到它们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契合点,进 而运用这些理论来探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此更好地开展高校生态 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目前研究的相关文献还比较少,理论研究 上并不太成熟,势必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深入、创新研究,尤其是在如何利 用这些理论来探寻有效的途径措施方面。
三、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内容的评析 就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内容、目标、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另外,也有涉及其模式、主体性建构、载 体等方面。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 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目前研究普遍的观点,如曹迎《论高校 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认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新一代大学生的 综合素质,激发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树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8]具体 目标,如姜赛飞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究》中认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以培养 大学生生态文明综合素养为主旨。具体目标体现在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行为 两个方面。[9]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概括来讲,普遍认为内容主要涉及理论和实践教育方面。当然也涉及理念、 观念和行为能力的培养等。如姜赛飞认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态 文明理念的普及;生态道德意识的唤醒;生态道德素质的形成;生态文明行为能力 的培养。[9]曹迎认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科学 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文明观的绿色精神教育。[8] 另外林智理在《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的实践策略研究》中认为,生态文明教育内 容极为丰富,具有跨学科性特征,涉及的学科很多,应该以“化零为整”和“化整 为零”的方式进行。[10] (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学者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姜赛飞认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开发课 程资源,建立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课程体系。[9]陈新亮、王英在《加强大 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刍议》中提出通过校园载体、建立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制定生 态教育方案和相应的行为规范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1]曹迎认为,高校生态 文明教育要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8]黄平芳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 讨》中认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7]林 智理在《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的实践策略研究》中提出要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评价 体系。[10]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进行分阶段教育”、“网上生态文明教育”、 “在‘对话’德育教学方式中创造意境并探索相应的方法”、“教育价值观的重新认识 与思考”等方法和途径。对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内容,学者们从不同方面 进行了论述,研究内容很广泛,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成果,但是目前研究出现一定的雷同现象,研究也比较浅,需要深入、详细、创新性研究。
四、结论与前瞻 (一)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学者们从各种视角研究了生态文明教育,有一定的 意义和研究价值,尤其是从德育的视角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和德育的相互关系进 行的研究,已经认识到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文明教育的纳入不仅促 进了学校德育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而德育与其他视角 又有着密切的关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在一切教育中处于先导地位。
从学科角度来讲,德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处于领先地位、起着统帅作用,它们之 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区别是,它们都属于不同的学科范围,侧重点不同。联系则 是每门学科都渗透着德育的内容,无论从哪个学科理论视角来研究高校生态文明 教育,最终在途径措施方面都要通过德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来开展。比如王素华、 马健芳在《复杂科学视野中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一文中论述道,“高校生态道 德教育要开展开放性的生态道德课程、要求打破封闭式的德育课程。”对于其他 理论视角,它们最终也要通过学科的宣传,纳入到学科中来,更多的是通过德育 学科来开展,对于高校而言,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总之,相比较来说,生 态文明教育与德育的联系最为密切,而生态文明教育与其他研究视角的关系研究, 也有一定的意义。德育始终处于优先和重要的地位。目前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内容、目标、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是存在着散、浅、重复、雷同的 现象。需要从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角度加强对有关研究的整合与提升,同时,生 态文明素质教育具有更强的实践性要求,而现有研究中有关教育实践策略或者实 践探索的创新性研究不多,亟待加强。第二,在研究对象上,从已有成果来看, 相关的文献仅侧重于对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进行单独分析,缺乏把高校生态文 明教育与社会、家庭、社区的生态文明教育联系起来,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 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教育合力,强化学校生态文明 素质教育效果,这方面有待研究。第三,目前,与德育视角相比,其他研究视角 的相关文献是比较少的,总的来说,这些视角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高校生态文明 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各个视角研究的都不是很深入。对于德育的视角, 虽有研究,但是内容零散、不全面,研究的内容尚浅,并未详细深入、系统性研 究。
(二)前瞻以上研究归纳对我们研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前 面说过,研究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我们进一步研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基础。
从现有研究来看,无论是哪个视角,对于我们研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都有很 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德育的视角。因为,生态文明时代,对社会提出了新的社会 道德规范,不仅人与人之间,甚至人与自然之间也有道德的存在,要求对全社会 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而这也是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学者们普遍认 为应当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之中来开展,因此,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理 应也要通过学校德育来开展,通过德育来探寻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以实现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有效性。除了德育的视角,其他视角对于我们研 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各学科之间是相互兼容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如此,它 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来研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 教育,可以以一种新的角度来审视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本身,不再以孤立、枯 燥的方式来开展,而是新颖、独特的方式。另外其他理论的角度,也为生态文明 素质教育找到了合理的理论依据,明确了其教育目标,对于我们研究高校生态文 明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着眼于包含生态文明 素质教育在内的德育新体系的建构,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系统深入,在高校生态 文明教育的内涵、内容、目标、途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要有创新性,重点是高校 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实践探索的研究。2.加强比较分析基础上的整体性研究。通 过比较高校、社会、家庭、社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不同做法,发现其中的共同性 和规律性,从而找到对我们的有益经验借鉴,更好的形成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合 力。重点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研究。3.加强多视角研究,尤其是 德育视角的研究,要运用德育的理论来重新审视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系统研 究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否具有德育的属性和价值,是否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研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如何与现有的德育体系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德育 资源,以此探寻更有效的途径。这些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价值空 间。
作者:路琳 付明明 工作单位: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