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毕业论文】教育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中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中小学是一个人的教育启蒙阶段,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重大。孩子是祖国 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大潮中, 教育因其特殊性,我们必须给予关注,关注孩子,关注教育,就应该关注现在教 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去解决问题,为孩子们设身处地去考虑。以下是中小学 教育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城市框 架的不断外扩,学校布局的不合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使现有 的中小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下面讨论若干中小学教育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 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更是学校发展与壮大的组 织保证和源动力。教师是学校的一面镜子,他们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魅力,更是 学校的形象代言人。因此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死存亡,《中 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文曾指出“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 师资队伍,是实施基础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可见教师队伍建 设是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形势下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所学校从教书育人的 根本需求出发,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加强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紧密结合,调整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教学 内容和课程体系。完善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不断提升教师教育质 量。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要加强与基础教育学校的联系,结合实际开展教育科学 研究,组织教师定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建议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 加大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引进和培养短缺学科教师,改善教师 队伍学科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竞聘上岗、转岗、提前离岗等途径,切实 解决中小学教师学段、区域、学科结构失衡问题。妥善分流中小学富余人员,积 极推动城镇学校富余教师向农村学校分流,小学富余教师经过必要的幼儿教育或 学前教育培训后向幼儿园分流,教学岗位富余人员向其他岗位分流。进一步优化 中小学师资队伍学科结构,及时补充紧缺学科师资。

要完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规划和管理县域内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责,依法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资格认定、招聘录用、 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和在县(市、区)域范围 内轮岗交流中小学校长,主动配合人事部门做好跨系统的人事调配,合理配置本 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力量,促进学校均衡发展。要深化学校人事制 度改革。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教师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加强对教 师的分类考核评价,把师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标准。完善 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

要规范民办学校师资队伍管理。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在职务评聘、培训 进修、政府奖励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民办学校要聘任具有国家规定任教资格的 教师,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 福利待遇等。

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 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 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 程。

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为12门:英语、数学、科学、设计和技术、 信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和设计、音乐、体育、公民。在 12门必修课之外,学校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社会性的养成、健康教育、 升学与就业指导等。

日本的课程改革突出设立综合学习时间,国家不规定其具体内容,而由各 学校创造性地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例如自然体验、社会参观、制作与生产活 动等。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压缩必修课内容和课时,扩大选修学科,鼓励 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教育地方分权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 课程设置,但各州课程标准都包括4门核心学术科目: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

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公民与政府、数学、科学、 音乐与艺术、外国语、实践技能等。其综合中学一般分为3科:学术科、职业科、 普通科,每门课程在教学时都分解成讲座、课堂实践、工场―实验室实践3个部 分。我国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 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 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 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以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 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 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