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处理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过程中的反思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过程中的反思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过程中的反思 时下,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 育理念之下,信息技术如何去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为师生之间架好 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传递出书本所不能表达的信息,促进学生建构学习社群或者 学习共同体,在大量的信息中,去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去探究、交流、建构、 表达,这应该是信息技术当前迫切学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在 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却发现信息技术在与教育教学整合中出现了许多值得让人思 考的现象。

一、“课件秀”! 现象:
许多老师马上要上公开课亦或是赛课了,随即就要为课件制作跑个不 停了,集本校制作课件的能人奇士,打造一流的课件。有时为了显示更加真实的 场景,更眩丽的画面,不惜重金聘请校园外的高手,制作出精美的课件。从而希 望通过“课件秀”在上课时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并进一步期望自己的课件能给评 委老师和听课老师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种“课件秀”在很多的时候往往确实能让 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于是乎,一批深得其要领的模仿者出现了,每逢上课,“课 件秀”的展示成了许多行内行外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课件的使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 感体验,更加形象的理解有些老师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现象。如果能恰当运用课件,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按照上述做法,把信息技术形式的追求在某 一次发挥到及至,非但不能有助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上的普及和提高,反而会给 信息技术在和课程整合的道路上设置出障碍。试想,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这样去做 课件吗?按照笔者制作课件的经验,制作一个算不上十分完美的课件需要的时间 往往是一堂课的几倍。那么试想一下,当那么多老师看到精彩的“课件秀”之后, 在平时的负担沉重的教学中还会不厌其繁,去碰一碰信息技术的边吗?“课件秀” 无疑是将信息技术的使用带进了繁、难的胡同,这种偶尔为止的“课件秀”的生命 力又怎么会长久呢? 因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课程中整合的体现应该是在每一节课上、在实实在在的教学和学习行为中、是紧密联系教学中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而生成 的模式和方法,而非限于某一次精心的软件制作。

二、“花拳绣腿”? 现象:
某次,笔者在有幸聆听于永正老师到我市上课的同时,听到了一番议 论。由于于老师在教学时虽然没有利用课件,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最后出 口成章,气氛热烈。于是有两位同行便议论起来。一位说:“于老师上课果然不 同凡响,没用课件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的热情高涨。”另一位马上应道:“就是, 什么课件,什么信息技术,有什么用啊!都是些花拳绣腿,没有什么价值,看看, 于老师的课没有这些东西,多实在。”我听罢,一时无言。

反思:
我们应该看到,在老一辈的特级教师当中,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控 比较薄弱。因此,在他们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 理解的这种设计不够充分,但是否因为这些就可以下论调了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信息技术到底在课堂上该扮演什么角色?这在许多老师心 目中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必然要改变原先有的课程结 构、形式、甚至内容,而这些将如何操作,确实是个很大的障碍摆在了面前,因 此一部分老师为了适应潮流,便在上课的过程中牵强地加入了信息技术的成分, 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还有部分老师便会很“自觉”的去逃避,有意识的抹杀 信息技术的优势。由此,“花拳绣腿”论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识之士应当看到,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里,这种复古的观念必将阻碍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象:
笔者曾经在执教《鲸》这篇文章时,曾经带领学生上网进行了一次网 络学习,去浏览有关鲸的网站,查找有关鲸的分类、现状等信息。但无论是在“百 度”里面搜索,还是在“google”里面查询,所得到的信息都是半鳞片爪,好不容易 搜到一些内容,可是一打开确是由台湾地区的繁体网页,学生对信息的建构无从 谈起。广告泛滥成灾,大量网站内容粗糙,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网络,诸多严 峻的事实逼迫老师不得不利用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海量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中搜 寻有价值的信息。现在,信息技术从教育的角度看来,无疑已经成了一把双刃剑, 在利于教育教学的同时,其实又在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和教学的效益。“巧妇难为 无米之炊”的现象悄然隐现。

反思:
当教育界都对信息技术大加褒奖,形成了信息技术会对教学带来新气 象,新变化这些共识的同时,我们是否从根本上考虑了去建立一个支撑教学的信 息技术资源平台。与美国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相比,我国网上教育资源的极度匮 乏这种无须争辩的事实已经制约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而仅有的一些可用的 信息资源,还不时受到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如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等等。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需要紧紧的依靠国家的扶持,在教育部门的统 筹安排下,在全社会的关心下,通过计算机技术人员、美工、媒体制作人员、教 学设计专家、学科内容专家、教育心理学、教师、管理人员、评价人员等各方面 专家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以此消除“无米之炊” 的尴尬,从而让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

四、“信息技术=聊天+游戏” 现象:
A、网吧内,十余位初中男生一溜排开,精神亢奋,神情紧张正在热 火朝天的玩游戏,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喝彩声。B、南京有一小学生暑假期间 迷上了QQ,结果得一怪病:生活中也处处模仿QQ,别人和她说话,如果不发出 提示音、晃动脑袋,像QQ那样,她就听不见。C、两名小学生在国庆节期间,接 待了一名特殊的客人,一位来与网上表现得风流倜傥,出口成章的男网友见面的 女大学生。当然,当网络上的身份与现实中的身份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之后,我们 不难想象那位女大学生的尴尬和无趣。

反思:
几则新闻无一不透视出,当在学生的心目中,微机对他们的吸引除了 游戏或者聊天亦或是不健康的思想。我们信息技术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学生的创新到哪里去了?屡屡见诸报端的不是哪个孩子写出了什么程序,不是哪些学生创 立了哪个网站,而是以上的那些让教育工作者一脸无奈的笑谈。而这些已经在众 多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是靠几十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 选手所得到的金牌所能抵消和改变的。

在回归到信息技术教育本源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该如何 去搞好信息技术的教育呢。作为本身创造性极强的信息技术,在让我们的学生学 习的时候,也是应该通过教师有创造性的教学去让学生们喜欢并掌握这门技术的。

当老师只是一味的按照教科书上生搬硬套,或者干脆放羊式的让学生自己摸索时, 孩子们的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求只能是浅尝辄止,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的 注意力肯定会转移到如聊天、游戏这些更加简单,刺激耳目,麻痹精神的活动中 去。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走入了教育教学。但是,我 们看到以上列举的几种值得发人深思的现象正在警示我们: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 的新形势下,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乃至于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 考,既不能盲目跟风,又不故步自封,而是应该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踏踏实实的 工作去探求,去摸索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律,实实在在地做出创造性的教育成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