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类课程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学课程

小学教育学类课程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学类课程教学论文 一、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的迫切性 文学教育作为现代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特别是教育学专业的 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将小学教育专业与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分 开,特别强调加强前者文学类课程教学的迫切性,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小学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和小学教育的关键性。相对于学前教育和中等 教育,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任务更为繁重。因为小学阶段一共有6年,孩子从6 岁入学,一直到12岁毕业升初中,他们从一个懵懂、幼稚的儿童逐步成长成为一 个青涩的少年,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他们对外在世界的逐步认识与评判, 这些都会在这关键性的六年时光内得到发展,除了家庭、社会之外,学校与老师 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会随着 他们的识字量、阅读量以及人生经历的增多而增多,他们对外在未知世界的好奇 心和探知欲会越来越强,同时他们会根据自身的想法对外在的世界做出自己简单 的评判。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引导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 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认知事物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些均需 要小学教师具备有强大的知识容量和浓厚的责任意识,需要小学教师付出更多的 耐心、爱心和热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些名言警句从一个共同的层面强调了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视野、 敏锐的思维等美好品质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一名小学教师 而言,他更是应该具备以上种种优良品格。试想一个人格不健全、审美能力低下、 思想境界不开阔的人又如何能作好孩子们的引路人在当下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物 欲横流、道德沦丧的时代,孩子们的思想极容易受到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这 样一个利益至上、梦想被无情粉碎的时代,如何引导孩子们去求真、求善、求美, 是每一个教师肩负的重任,可以说,当今的小学教师乃至于大学教师都肩负着前 所未有的对学生进行有效人文教育的重任,相比于中学和大学教师而言,小学教 师身上的担子更重。

2.现有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文学就 是做梦。因为有了这个梦,单调的生活将变得复杂,窄小的心灵将变得广阔。文 学鼓励我们用别人的故事来补充自己的生活经历,也鼓励我们用别人的体验来扩 展自己的精神边界―――每一次阅读,我们仿佛都是在造访自己的另一种人生, 甚至,阅读还可以使我们经历别人的人生,分享别人的伤感。”[2]无论是中国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学,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无论是成人文学还是儿 童文学,它们实际上都具有开阔人的视野与增长人的见识、拓展人的思想与精神 边界等作用。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开设文学类课程,这既是专业教育的需要, 更是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需要。两千年以前,孔子曾言:“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孔子对文学的审美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现和重视 为后代的文学教育和文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我们今天的大学教学不仅 要从孔子的教育观上吸取经验,更是要在具体行动上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教育学 专业学生的文学教育。只可惜,现在很多大学开设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根本不重 视文学类课程教学。笔者随机抽查了十所学校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居然发现有个别学校没有开设任何文学类课程。而在另外九所学校当中,我们发 现它们开设的文学类课程却各不相同,自由度非常大。在这九所学校中,它们开 设的文学类课程比较集中于儿童文学、古典诗文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 文学、外国文学、古典文学作品选读、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等七门主干课程, 其中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开设较为普遍,而后几门课程的开设在不同的学校情况 各不相同。每所学校基本上开设了两门及两门以上的文学类课程,除了儿童文学 之外,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三门课程的设置上 存在着一定差异,课程的安排、课程的性质、课时的多少各不相同,在它们之中 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相通点。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它 们存在的差异比较大。宁波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比较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其课 程学分均为6分,湖北理工学院没有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取而代之的 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分三阶段进行教学,共6学分。对于“外国文学”这 门课程,各个学校似乎不大看重,除了湖北师范学院开设了“外国文学”这门课程 之外,其他学校均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另外,重理论轻实践,也是现有高校小学 教育本科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着的不足。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的是综合性 较强的实用型教育人才,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养成良好的人格素养、具备科学 的教育理念,同样还应该有着较为宽厚的文化基础。因而在制定相关人才培养方 案的时候,一定得注意各类文学、艺术等课程教学方式的合理安排。而在所抽查 的几所学校当中,大部分学校的相关课程教学方式均为理论教学,它们的课程教 学基本上是通过讲授的方式去完成,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学阅读、鉴赏能 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进行有效的文学品读、欣赏,既可提升学生的 知识容量、扩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同时还可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虽然有几所学校开设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或“古典诗词鉴 赏”、“文学鉴赏”类课程,可它们对学生文学品读与鉴赏的实际训练并未做硬性 规定。从这些现状均可看出相关学校对该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认识上的不足和重视力度的不够。

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的科学设置 鉴于目前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在文学类课程教学上存在着的不足, 要改变这种不良的教学现状,要求相关的教学部门重新认识文学教育的强大功能, 要求他们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做出变革,在相关课程教学上也应该做 出具体、详细的安排。总而言之,相关教学部门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进行教学 变革,进而使现有的这种不良教学现状得到改善。

1.重新审视文学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拓展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 学时。文学是一门软学科,它不像那些应用性较强的理工科学科,学生可在较短 的学习时间提升其某一方面的技能。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先生认为:“文 学教育始终都是人的心智教育、情感教育、人的精神和生命意义的教育。”[3] 因而,对学生特别是这些将来要从事于小学教育工作的学生的文学教育必须是持 续的、有效的。利用文学作品的品读教学来滋养学生的心灵,健全他们的人格、 培养他们的爱心与浩然之气,以便于他们将来能以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去教育祖 国的下一代,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有的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文 学类的课程教学基本上集中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以 及“儿童文学”这几门课程。除去“儿童文学”这门课程之外,其他的三门课程之间 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中国很多现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受到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 文学的影响很大,如冰心女士创作的小诗与中国古典诗词、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 诗歌之间联系紧密,她的“爱的哲学”三个组成部分“爱自然、爱母亲、爱儿童”都 可在泰戈尔先生的诗文寻找到相关的足迹。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在具体文学创作 中,后世作家对前世作家的文学创作经验或对同时期作家创作的学习,这都是非 常常见的现象,也正是因为如此,“比较文学”这门课程应运而生。当然,对于小 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学习,关键是 要对中外文学经典作品进行持续的、有效的阅读与赏析。我们可在课程性质、课 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加大力度,来强化对文学类课程教学的力度。“中 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外国经典文学作品选读”、 “儿童文学经典赏析”以及某些学校开设的“文学基础”课程,这些课程都应该设置 为“专业必修课程”,首先课程性质的设置上对其进行重视。将它们视为必修课程, 也就意味着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时间内必须接受较为全面和较 长时间的文学品读训练。除此之外,对于以上这些课程的课时安排,我们也应该 做出合理的安排。中国古代文学历史较长,经典文学作品较多,它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因而我们可适当加大“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 课程的教学时间;以此类推,我们可适当减少“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读”课程的教 学时间。以“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课程教学32学时为标准,我们可将“中 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为48或56学时,将“外国文学经典 作品选读”课程教学时间设置为12学时。也许有人认为,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 没有必要开设“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读”课程,那么,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在课时 安排或课程教学内容上做出灵活处理。我们可将对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品读放入 到“中外文学经典赏析”这门课程以内,根据这门课程的课时安排,适当地给予四 分之一或五分之二的教学学时;或者干脆将其作为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外时 间独立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可将这部分的阅读纳入到最终的课程考核范围之内, 也可将这门课程设置为课外必须选修课程。在文学已经走向全球化、各国文化交 流越来越密切的今天,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大学生适当地理解外国文学名著是非常 有必要的。

2.打破常规,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在笔者所调查过的十所高 校中,大部分学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文学类课程教学均被设置为理论课程,实 际上,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对中外文学经典的了解,更 需要的是在对相关作品的阅读、品味过程中去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和开阔知识见 解。“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合今天的课堂。对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 的培养而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相关文学类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非常 重要。在制定课程教学规划的时候,首先一定要规定清楚某课程理论学时和实践 学时的数量,以便于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落实。另外,我们还可将课堂讲 解、训练与课外学习相结合,采用规定课外学习内容、发放课外阅读资料的方式 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课外延伸,不过对于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一定得纳入相 应的考核范围,否则,收效甚微。要想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 得,除了在学时上做出硬性规定之外,还应该在课程教学上形成有效的课程教学 体系,例如我们可将“儿童文学”的教学工作分为两部分来进行,或者说是分成两 门课程来教学,即“儿童文学与创作”和“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选读”,这两门课程可 同时开设,第一门课程应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第二门课程可设置为专业选修课 程,后一门课程是对第一门课程教学的延伸。且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均应注意理论 讲解和实践训练的结合,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训练应该互补。另外,在具体课程 的教学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名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来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在北 京大学中文系,一直就有众多教授来“抬课”的优良传统,也就是说一门课程根据 课程内容的不同让不同的教师来讲,让每一个教师讲解其研究得最深的那一部分 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解读作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其学习效果。当然,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不尽相同,要想使小学教育本科专 业文学类课程教学状况得到彻底的好转,需要有关院校做出持续和有效的努力。

文学是一门滋养人的心灵的学问,但愿我们相关高校能科学对待文学类课程教学 工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

作者:陈新瑶 工作单位: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