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下的大学生诚信教学
人本下的大学生诚信教学 1.诚信教育机制构建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中共中央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其核心为以人为本, 因此,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首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学生作为独立主 体,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体现出人的诸多主观能动性,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 时,大学生尚处于心智发展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 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能力相对不成熟。在构建诚信教育机制时以大学生为本,综 合考量其身心发展特点。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思想家罗杰斯提 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形成“完整人格”。他认为 人本主义教育应该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有建设性和责任感、行为合乎规律但又不 随意受人控制、有选择的兹有等特征的人。在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时,首先 以“人本”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此种教育机制,促进大 学生最终能够具备诚信品质,并外化为诚信行为,以此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2.诚信教育机制构建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一些特点,特别是“90 后”的大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思维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现代性。
因此,高校在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时,应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其 诚信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将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个人修身”的理念贯穿于这个过 程当中,让学生在养成良好诚信道德行为之前先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知识和理论。
因为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的这些理念注重培养个人的内在修养,注重个体的自我 提升,是一种主观修养的理念,同时历史上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也多次证明了这 些理念的价值,所以在今天的诚信德育建设中,学校有意识的将这些理念贯穿其 中是能够收到一定效果的。在实施这一理念的教育时,学校应注意到学生个体的 差异性和其发展的阶段性,针对不同程度、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因材施教原则, 从而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将历史再 现于学生眼前,通过生动的成功事例来加深其对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这一理念的 印象,并转移到自身的道德培养。通过一定的引导,运用理性与感性结合的方式 将这些理念自然化为学生自身的修养。
3.诚信教育实践运用 “以人为本”方法。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支撑下,诚信教育的实践工作可以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从具体实施的方法上来说,应借鉴传统道德教 育中“内省”、“体悟”、“主静”等方法,通过个体主观的接受来强化“修身”等思想, 从而是其道德价值观更加深化。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主线的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 凸显出来一个明显的特征便是在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反求诸己”,个人在修身 的同时,“存心养性”,自我调整,从而达到提高修养的目的。因此,德育在实施 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也是有意义的。通过上述将“个人修身” 的理念内化为学生自我修养的思维,进而再将“内省”“体悟”等修养的方法引导给 学生,使之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利于其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的养成。
4.建立全方位、系统化 “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系统 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目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一定考验,据此有必要探 索相应对策,予以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建立全方位、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 解决此问题,同时,也为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提供条件。具体而言,建立全方位、 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家庭“人本”角色的正确归位。家 庭成员的人本角色在学生的个体成长中占据重要位置。家庭成员中父母和子女的 角色,需有正确定位,唯有如此,家庭教育的作用才能正确发挥。其次,高校加 强“以人为本”育人、教学、管理“三位一体”机制完善。高校中从师资配备、课程 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当以“人本”理念作为指导,从而发挥“三位一体”机制 的作用。再次,社会环境凸显“人本”精神,提升公众“人本”意识。我国目前处于 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各种矛盾充斥的时期,因此,社会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社 会上存在一些不良风气,造成人文环境的空气纯度相对较弱,公众“人本”意识较 为淡薄。因此,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提升公众的“人本”意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章小亮 李世宏 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