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双重视野下的特色小城镇发展研究——以息烽县流长镇为例:红色旅游去哪

  年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为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贵州省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同时,贵州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圣地。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的客观体现,也是革命老区实现旅游惠民的重要举措。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协调发展,为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1 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共生发展模式1.1 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内涵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所遗存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开展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对于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密切联系党和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旅游又称“绿色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的发展对于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渊意义,同时也将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升生活质量和水平。

  

  1.2 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坚持整体开发,实现旅游协调发展要树立区域统筹、整体开发的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从整体上对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规划,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要围绕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目标,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服从整体安排,形成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整合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具有共同的文化特质,都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但二者在旅游功能上又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红色旅游的突出功能在于其学习性,而生态旅游的突出功能在于其休闲性,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当利用它们功能上的互补性,优化资源组合,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形成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互补发展的优势,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创立品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打造充分展现景区(点)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品牌,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不同主题风格、不同特色风貌的精品旅游路线,走复合型发展的道路。同时,还应立足于自身优势,加强对外宣传,并实现与周边红色经典景区以及生态景区之间的联系,打造旅游经典产业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提升景区(点)的可达性,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而完善景区内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景区内的住宿、餐饮、公厕、旅游导览图、标识牌等公共设施,则可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因此,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是实现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2 流长镇旅游资源概况流长镇位于息烽县西北部,三面低谷环水,北抵乌江,东临息烽河,西靠翁桶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镇域内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都很丰富,是贵州省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之一,也是息烽县域北部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及生态保育区。

  

  2.1 红色旅游资源流长镇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息烽县乌江景区是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1935 年3 月,中国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后,顺利到达乌江北岸,从金沙县后山乡,经流长镇内的大塘、江口、梯子岩三个渡口顺利南渡乌江,到达息烽境内。

  

  被周恩来同志誉为“龙潭三杰”的钱壮飞同志在此壮烈牺牲,乌江公路大桥附近的大塘渡口耸立着高为19.35 米的“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纪念碑”,右侧的红军烈士陵园安葬了11 位南渡乌江牺牲的红军战士。另外,流长阳戏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主要流传在四坪村等地区,是为纪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而演唱的,具有极高的民俗学价值、民间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

  

  2.2 生态旅游资源流长镇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乌江峡谷风光和生态农业景观,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乌江沿途自然景观奇美壮观,峡谷风光自成一体,有“乌江百里画廊”之称。在流长镇内的主要景点有:鹰嘴峡谷、大塘渡口、鲤鱼山、骆驼峰、赤壁峡谷、梯子岩渡口、手扒岩等。同时李安寨村的沟头溶洞,怪石林立,石笋、石钟乳千姿百态,为当地的一大奇观,是非常有价值的旅游开发资源。镇域内特色生态农产品主要有前奔村皮匠岩的“红军梨园”和营中、新中、水尾村一带发展的新场葡萄园区,葡萄品牌注册为“乌江红”。

  

  3 流长镇特色旅游发展研究根据流长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依托“100 个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的重要契机,从整体发展理念出发,对镇域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结合其未来发展需求和区域分工,将流长镇建设为以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的特色小城镇。

  

  3.1 旅游景区(点)规划流长镇有丰富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将红色人文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结合起来进行开发,将进一步增加流长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极大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乌江峡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区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进行开发建设,以红军长征南渡乌江历史事件为契机,延续长征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将其打造成“贵阳市息烽县文化体育红色示范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旅游型景点主要有大塘渡口、江口渡口、梯子岩渡口、息烽乌江大桥、红军南渡乌江纪念广场、红军烈士陵园、手扒岩等。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景观优势,利用自然山水格局,发展乌江峡谷风光生态观光旅游。以自然峡谷风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型景点主要有鹰嘴峡谷、鲤鱼山、骆驼峰、赤壁峡谷等。

  

   公园型景点在镇域范围内打造三个不同类型的公园型景点,分别为流长镇红色文化公园、宋家山生态山体公园、流长湿地公园。流长镇红色文化公园选址在乌江沿岸红军南渡乌江纪念碑以南沿江地段,以红色文化为主体,植入体验式游览理念,打造集教育培训、风光游览、旅游接待、红色体验为一体的公园设施;建设甘溪宋家山生态公园,作为集避暑、度假、休闲、探险为一体的城市近郊公园;在大水井村,依托大水井水库打造湿地公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收集雨水,防治洪涝,同时作为居民休闲避暑的重要场所。

  

   观光农业型景点重点打造以前奔村为核心的前奔梨观光采摘园、以新场葡萄为代表的葡萄观光采摘园、以宋家寨为代表的特色果蔬观光采摘园。主要展示生态农业景观和原始农耕文化,传递绿色生态理念。

  

   民俗风貌型景点在集镇打造黔北民居风貌的特色街区,展现特色民居风貌,同时在四坪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陈列馆等展示当地特色民俗文化风情,以四坪阳戏这一文化艺术瑰宝为重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请为契机,吸引大批文化艺术爱好者和游客来这里欣赏体验。

  

   休闲旅游型景点重点打造以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为一体的水尾村顺江码头;以水上钓鱼、安全游泳场、划船、快艇、水上娱乐室、水上餐厅、水上歌舞厅等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前奔村水上游乐中心;以体育运动、生态休闲、徒步旅游为一体的甘溪村、龙塘村山体户外体育休闲旅游景点。

  

  3.2 旅游线路规划规划遵循旅游集中连片发展的原则,以主要道路串联各个旅游景区、景点,形成三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红色旅游线路沿乌江观光大道打造经典红色旅游线路,串联乌江沿线的主要旅游景点,该旅游线路起点为水尾村顺江码头,终点为长涌村青杠林渡口,并与鹿窝镇衔接,途经水尾村—四坪村—前奔村—龙泉村—长涌村五个村,沿线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红军长征南渡乌江的三大渡口:大塘渡口、江口渡口、梯子岩渡口,以及息烽乌江大桥、南渡乌江纪念广场、红军烈士陵园、手扒岩等。该红色旅游线路向北延伸至遵义,向西南与鹿窝镇、九庄镇衔接,实现红色旅游的联动发展,打造区域红色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生态农业旅游线路串联镇域内具有特色的果蔬园区,形成连接东北部水尾村、新中村、营中村葡萄产业园区—流长集镇—西南部宋家寨特色果蔬采摘园区的东北—西南向旅游线路,并延伸至鹿窝镇。同时形成连接长涌村—宋家寨村—李安寨村的特色果蔬采摘、农业观光旅游线路。

  

   综合旅游线路综合旅游线路是联系红色旅游与生态农业旅游的重要通道,自西北向东南连接毕节金沙县—前奔村—流长集镇—李安寨村—小寨坝镇,主要依托流小线形成,将乌江峡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与生态农业景观进行串联,形成综合旅游线路。

  

  3.3 旅游设施规划在集镇建设特色商业街区,作为旅游购物的集中场所,并配套建设相应的旅游餐饮、酒店宾馆、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

  

  在乌江峡红色经典景区建设息烽县流长镇乌江沿岸双向观光大道,观光大道起点从水尾村顺江码头至终点长涌村青杠林渡口,并建设停车场、红色圣地研学中心、红军长征步道、景观雕塑、旅游公厕等设施。

  

  围绕前奔梨产业园和新场片区葡萄产业园,积极建设园区道路、给排水、电力设施等,同时新建旅游公厕、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力争在经果林产业园区建设乡村三星级客栈和特色农家乐,以便更好地接待来此旅游的人群。

  

  在流长镇前奔村大塘渡口水域建设旅游服务中心,作为流长镇旅游开发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同时建设息烽县流长镇水上游乐中心,打造集钓鱼、安全游泳场、划船、快艇、水上娱乐室、水上餐厅、水上歌舞厅等吃喝玩乐为一体的水上人间天堂。

  

  在水尾村顺江码头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使之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与休闲、垂钓等为一体的天然休闲渔业(水上娱乐)基地,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园区发展,丰富园区建设内容,力求做到常留客、留常客,预防景点建设中的一次性风险。

  

  4 结语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的良性互动局面,是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新型路径。流长镇作为旅游型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典范,应充分利用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契机,以红色旅游为主轴,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后盾,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建设特色旅游景区、景点,创立自身特色品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形成特色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服务规范[S].

  

  [2] 陈扬,蒲欣冬,陈怀录.甘肃省红色旅游小城镇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通渭县榜罗镇为例[J].旅游管理研究[3] 储德平.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共生发展模式探讨——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 禹玉环.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5] 李婧,刘晓辰,陈天.基于文化生活建构的旅游小城镇城市设计路径初探:以承德御道口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