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电子技术改革研究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改革研究 近年来,以智能电子技术、嵌入式技术、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 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坚持走中国特 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职院校作为电子信息类应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肩负 着重要使命,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给高职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一、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因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两个极端化。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现有两 种倾向。一种是培养目标和本科院校雷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 位宽泛,在实施中受制于培养时间,培养的人才只是本科学生的“缩略版”。另一 种是培养目标与培训机构的短训班类似。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出现嵌入式操作 系统开发、Linux应用驱动、android方向等多种偏向软件方面的专业方向,人才 培养方向频繁变动,所培养的人才像是“培训班学员”。在实施中出现盲目引进企 业技术与意见、对产业发展与转型不了解、着重于眼前利益的现象,使得人才培 养缺乏科学分析,难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二)专业设置陈旧,人才培养手段 落后。当前,以智能产品、物联网、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 息技术引起了IT产业的新变革,然而经过调研发现,许多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类 专业方向与多年前相比没有根本的变化与差异,专业方向的设置依然是将重点放 在培养学生基础硬件的维修维护能力上,未体现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 掌握。这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后还需要再培训 后才能够上岗。在人才就业市场上,硬件基础技术人才供大于求,而软硬件结合 开发的新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这正好说明了现有的侧重硬件的人才培养远未能够 真正满足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三)专业课程体系混乱,课程开设缺乏科学 性。现有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只是简单地照搬本科院校,甚至课程的深度、 学时与本科院校一样。课程体系长期无变化,依旧按照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专 业课、公共课程安排教学。部分院校为了追求校企合作,片面地听从企业人员建 议,未经过科学论证就少开、增开、乱开课程,对课程名称、学时、课程标准随 意变更,使得课程体系混乱。同时为了片面地强调工学结合,未经过系统化设计 便匆匆实施,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事实上,高职院校的 生源质量低,以及只有短短两年半的学习时间都要求我们需要去建立一个符合自 身特点的高职类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四)就业质量差,学生缺乏竞争力。
在同质化教育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无法胜任电子技术的工作岗位,只能从事非对口 专业的工作。而在电子信息类岗位就业的毕业生在大型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线上员 工居多,担任岗位较低的工作。制造生产加班严重,缺乏技术含量,工资低,使 得学生就业易于变动。当前,高职电子信息专业招生和就业难,很多人将其原因 归为在大环境下愿意学习电子技术的学生减少,电子技术难学,学了电子技术不 知道在哪里就业等。但事实上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有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人 才培养模式未能够适应社会的新发展。在上述同质化的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下, 已经引起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简单的电子产品生产、电器维修已经被中职和 职高的毕业生占据大部分岗位,由于薪资低劳动强度大,高职毕业生又不太愿意 从事这些岗位。另一方面,硬件应用开发、电子线路板设计、嵌入式底层开发等 社会大量需求的新技术岗位,毕业生又因为知识欠缺,无法胜任。
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掌握新技术、新产品的人才需求有所 增加,这就要求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合适的人才。高职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 业是电子信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专业之一,为信息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 强大的智能支持。以新技术、新产品为导向的职业岗位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现 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岗位的发展需求。(一)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人才培养 模式要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变化发展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的若干意见》都明确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即以服务为宗 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 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 高技能人才。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紧密适用社会需求岗位,在人才培养 方案上要和各用人单位岗位“无缝对接”。(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 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任务。“校企 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及 时引入课堂,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 容之一,在今后一个较长期的时间里,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 根据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岗位需求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充 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让企业参与进来,由专家教授、工程师、管理人员共同开发 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培养体系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为今后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深化教学 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以技能竞赛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教学 改革,有效形成“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局面。在竞赛过程中, 以实际的项目为载体,形成“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共识。
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设计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电子设计竞赛、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创青春、“互联网 +”等各赛项为高职学院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
三、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化的电子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电子 技术涉及硬件设计以及软件编程,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 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学制时间短,这两者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这一障碍造成 高职院校在实际的电子技术人才培养中效果不理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以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学院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学院与行业企业的多方 联动和长期合作,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 结合起来。一般情况下,较多刚入校的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较为模糊,很多学生不 知道要学什么、该学什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大一学完一些 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在大二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去电子类相关的企业锻炼 2个月。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经过在企业2个月的实习轮岗,对今后工作 的一些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确定好今后要努力的专业方向。比如,企业在研发智 能家居的时候,实习的学生会对电路板制作、C程序设计、电路设计、单片机技 术、嵌入式技术等核心技能有所了解,学生能明白今后这些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会学有所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实践中学到课堂 中学不到的东西,并在工作实践中接受职业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 力,获得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好准备。许多高职学院都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 结合”的重要性,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种办学模式,以培养适应行 业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二)建立适应新技术发展的电子技术专业技能 型课程体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高职 院校应根据当前新技术发展情况、学生生源质量、就业环境和当地经济建设情况 来构建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基础知识模块主要涵盖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电路分析、数据手册阅读等基本 知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 子技术、电子装配调试、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完基础知 识后,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通用技能模块主要突出专业技能通用性、实用性,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这方面的课 程有C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开发、智能电子制作、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技术等 课程,学生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就修完这些通用技能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 好确定后续的专业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技术和智能技 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高度融合为一体。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应 用电子技术专业方向主要有电子产品及电气设备维修、智能产品开发这两个大方 向。专业方向模块是学生通过学习前期专业基础模块和通用技能模块后,根据自 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产品 及电气设备维修方向的专业方向模块主要开设的课程有SMT设备维护、电子产品 生产工艺与管理、芯片级维修与数据恢复、机电维修、安防设备装调等课程;
智 能产品开发方向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有操作系统应用开发、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嵌入式系统综合项目实训等课程。在通用技能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的教学过程中, 理论和项目实训课时比例为1∶1,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用理论知识指导项 目的开展,在项目化实训过程中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另外,为体现专业的前沿性、 先进性,不定时邀请企业的技术工程师、行业专家来校讲座,介绍本专业新的工 艺技术、新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学生学习提供一 个明确的方向。(三)建立以专业技能竞赛促进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全国职业 院校技能竞赛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既提供了一 个展示专业办学水平的平台,也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技能展示的平台。通过 技能竞赛这个平台,学校可以拓展视野,及时了解和跟进行业的发展动态,引领 专业教师新技能的发展方向,促进专业的发展。另外,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能找 到自己今后专业技能努力的方向。坚持以技能竞赛指导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应 做到以下几点:1.以赛促改。技能竞赛主要以当前主流的技术岗位能力为要求 进行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对参赛选手 的要求是真正的高技能、高素质。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推动教学改革,在重视培 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同时,形成以新信息技术下应用电子技术 专业的岗位职业要求为行动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竞赛的内容和方向,逐 步开设新的专业课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近年来已开设芯片级 维修与数据恢复、嵌入式系统、FPGA应用等新兴的技术课程。改进单一的考试 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竞赛获取学分,逐步扩大技能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2. 以赛促学。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激情,建立以创新工作室 为载体的学习环境,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和研究,通过历年赛题实训、 项目孵化,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技能竞赛的奖 励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技能大赛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立有效的学习梯队,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将已有的项目进行逐 级分解布置。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研创工作室,大一学生以电路调试制作和C 语言练习为主,大二开始进行单片机和智能电子的一些制作,大三开始做嵌入式 开发相关的项目。3.以赛促教。教师在指导技能大赛的同时,有利于教师把握 本专业教学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深入技能竞赛项目,可以细化和规范教学环节, 学习到很多实践教学的方法,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逐步加强技能竞赛指导在教 师评优评先以及职称晋升方面的优越性,提高教师深耕技能的积极性。职业教育 是深入校企合作的,通过聘请企业、行业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各类竞赛,更加 有利于建立一个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双师型”团队。
作者:张叶茂 莫淑贤 陈小长 凌永航 唐敢 单位:1.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2. 广西工商职技术学院 3.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4.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 5. 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