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育母语文化的意义与愿景_愿景的意义

声乐教育母语文化的意义与愿景

声乐教育母语文化的意义与愿景 [摘要]声乐教育与母语文化关系十分密切。但在我国的声乐教育中,母语文 化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全球多元化声乐教育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特点是我 国声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声乐教育回归母语文化的过程中,要尽量使母语中的 民族文化特色最大程度地得到保护与传承。同时,要吸收国外先进的声乐教育理 念,完善以母语声乐文化为内容的教育教学体系。

[关键词]声乐教育;母语文化;回归;意义;愿景 声乐指的是融合了民歌、戏曲、说唱等形式的新的艺术形式。声乐教育是 音乐教育的一种,指的是音乐教育中声乐的教学,声乐教育的内容、形式从很大 程度上影响着声乐艺术的发展[1]72。母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也是声乐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音乐教育中母语文化的回归就是重视声乐教育的母语 性、民族性,强调对传统民族声乐的学习。实现声乐教育中的母语文化回归,有 利于传统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传承,能够使声乐艺术保持独特的民族性[2]36- 39。

一、声乐艺术与母语文化的关联 (一)母语文化的概念界定。“母语”借自英文“NativeLanguage”,可以理解为 “本地的语言”或是“天生的语言”,也就是一个人从幼儿阶段开始掌握的语言。这 种语言一般不需要后天专门的学习,可以通过与周边人的接触自然而然地掌握。

与母语相对的是“外语”,即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才能学会的语言。中国是一个民 族众多的国家,对于很多拥有自己语言的民族来说,其民族语言就是“母语”,例 如,维吾尔族的维吾尔语、藏族的藏语等[3]28-30。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地 域辽阔的国家,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特定的方言,这些方言属于汉语的范围,但是 在某些语音、语调、词汇方面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有些地区的方言非 常具有特色,并以此形成了有特色的音乐、文学等,如以陕北方言为基础的陕北 民歌[4]1-35。声乐教育回归于母语文化,也就是在声乐教育中强调民族的“第 一语言”,重视以第一语言为特色的声乐作品的学习,在课程等方面强调声乐教 育的母语文化[5]2。对于我国实际而言,就是尊重并学习各民族、各地区的特 色声乐作品。通过母语文化的学习,拓展学生对声乐教育的认识,了解具有各地 区语言特色的声乐作品。(二)传统声乐艺术的母语文化特征。语言是声乐艺术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能充实声乐艺术的内容,声乐艺术又能丰富语言的形式, 二者相互借力,共同发展。在我国传统声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母语文化[6]79-80。第一,随着母语文化发展,传统声乐艺术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社会文化 影响着声乐艺术形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较早出现的音乐形式“劳 动号子”就是在传统劳作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其次,我国较早出现的音乐作品 《诗经》也是在传统采风习俗的影响下创作的;再次,魏晋时期动荡的政局形成 了多样的社会文化,也促进了声乐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等。总之,社会政治的发展 会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声乐艺术的变化。第二,传统民族声乐具有 明显的母语性。在语言上,很多传统民族声乐都是以母语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在 表演风格上,母语的独特性形成了传统声乐作品的特色。传统声乐艺术的母语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传统声乐作品都是以本民族母语进行创作,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7]33-34。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声乐演唱讲究“字正腔圆”。

其次,大部分传统声乐作品的内容都以民族文化和风俗为主,以民族的五声调式 为基础,极具母语特色。再次,在民族文化影响下,讲究“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 符合我国传统声乐理念的要求。总之,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声乐作品离不开母语 及母语文化。在母语文化的影响下,传统声乐作品才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性,才能 不断传承发展。(三)现代声乐艺术的母语文化特征。我国现代声乐艺术是对传统 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传统声乐艺术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 创新发展。在发展中,我国现代声乐艺术受西方艺术表演形式影响,形成了许多 独具特色的声乐作品,如20世纪初的《长恨歌》等。在借鉴西方艺术形式的基础 上,现代声乐艺术的母语文化特征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性。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声乐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 中,传统声乐艺术要在坚持母语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外来音乐形式,形成现 代声乐形式母语文化下的科学性,促进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第二,现代性。在 不断发展中,现代声乐技术既继承了民族语言特征,也吸收了西方现代化音乐形 式,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声乐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现代性[8]209-211。第三, 艺术性。现代民族声乐在演唱技巧上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演唱方法,音色更美、音 域更宽,在艺术性上有了显著提高。第四,时代性。也就是现代民族声乐形式具 有了明显的当今时代的特征,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总的来看,在西 方声乐的冲击下,现代民族声乐中的民族性越来越不受重视,在声乐教育中,母 语文化也越来越被忽视,现代声乐艺术带有了明显的“西化”性质。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母语文化与多元化 (一)国外多元化音乐教育范例。美国声乐教育的多元化趋势发端于19世纪 初,原因归结于大批移民的涌入,导致本土教育必须进行重大变革,以满足人口 多元化带来的教育多元化需求。然而19世纪美国音乐教学的主流依然是德国古典音乐,直到19世纪末,音乐教育内容才开始向欧洲音乐倾斜[9]50-60。20世 纪初,鉴于国内纷繁复杂的局势,美国正式提出多元化教育理念。二战结束后, 美国将更多精力投向跨文化教育,意图借此实现和平共处。同时,大量美国声乐 教育从业者开始接纳黑人音乐,将其视为美国音乐的组成部分,并纳入声乐课程 体系。20世纪末,美国颁布《豪斯赖特宣言》,阐明了音乐教育的多元化目标, 强调除传承西方音乐外,还应广泛借鉴其他地区的民族音乐。二战后的英国出于 重建需要,同样吸纳了大量移民,势必也使其音乐文化开始呈现多元化属性,这 也反映了这一时期音乐教育的多元化趋势。英国音乐教育素来以欧洲古典音乐为 主,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非洲、亚洲部分地区的音乐也正在逐渐丰富英国 音乐课程体系。值得指出的是,英国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便是帮助学生获得鉴 赏和演奏多种风格乐曲的能力。德国作为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之一,虽然始终 坚持古典音乐教学,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学 生,教育部门已经开始寻求解决办法,并已在其课程中加入更多多元化音乐元素。

日本虽然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极其强烈,但对于外来文化也表现得十分包容。在 明治维新后逐渐西化的过程中,日本对欧洲音乐文化表现出极高的接纳度,同时 将西方音乐纳入各级教育体系,与西方音乐进行深度融合。综上可知,虽然每一 个国家对自身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是也都正在逐渐接纳其他民族 音乐,多元化音乐教育已是大势所趋。(二)我国母语文化与声乐教育的多元化。

我国的民间音乐研究起源于两千多年前,随着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兴起,我国与 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加之我国本就拥有众多民族,文化迥异,因此可 以认为我国早已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国家,这种多元的文化结构为我国音乐教育提 供了珍贵的素材。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重要成果,教育事 业同样实现了快速发展。音乐教育体系更是吸纳了众多国外优秀理念。随着《新 课标》的颁布,我国音乐教育在坚持民族化的基础上,正逐步向多元化迈进。开 展多元化音乐教育,应以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为依托,逐步融入西方音乐元素。唯 有充分挖掘传统音乐的独特价值,我国本土音乐教学的特色才能得以体现。除西 方外,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音乐文化同样值得借鉴,这些国家既广泛吸收 了外国音乐元素,又较好地维护了本土音乐文化[10]142。因此,在吸收世界 音乐元素,实现多元化的同时,应当更加注意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由于我国 多民族的特性,民族声乐作品中已然包含多元性,同时母语音乐文化也体现出了 多方面、多角度的文化特点。不论世界音乐如何发展、如何融合,我国声乐教育 都应当以民族声乐为基础,继而寻求创新。不论对于哪一个国家而言,声乐教育 的基础都应该是其母语和本土文化。因此,没有母语文化,民族声乐也就无从说 起。在民族音乐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已有众多学者对民族音乐与母语文化的关联进行了深入探究。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任一个民族的歌谣, 都是其智慧的凝聚,都是属于该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11]31-35德国在科 技领域虽然领先于世界,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然而其仍然将古典音乐奉若神灵;
俄罗斯更是将民族音乐视为音乐教学的根本。音乐语言是中国母语文化声韵的独 特表现特征。可见,深入了解母语文化、掌握民族音乐、传承母语音乐(以声乐 作品为主)是发展我国母语音乐文化的重要前提。民族文化日益多元化,使得声 乐教育的多元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音乐教育多元化 已是大势所趋。总之,声乐教育多元化是顺应世界音乐教育理念的,而我国也应 根据国情把民族本土音乐、母语文化作为今后声乐教育之重点。从世界范围看, 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声乐教育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母语文化声乐教育应着 眼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融合形势而进行深入探究,最终达到民族声乐作品与母 语文化多元性的共同发展。

三、我国声乐教育中母语文化回归的意义 (一)我国声乐教育中的母语文化优势。我国声乐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母语 文化,因此声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母语文化优势。第一,民族特性是声乐艺术应 该涵盖的特征,通过表现各种民族形式,传递民族精神是声乐艺术的重要任务。

母语文化代表着民族特性,母语文化的回归能够赋予声乐艺术更具有民族特性, 在“哈日”“哈韩”潮流中,我们必须保持传统民族音乐的特点。第二,声乐艺术起 着沟通社会的桥梁作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纽带,在社会民俗影响下产生,对 于传承地区文化、沟通地区间的联系具有重要作用。母语是民俗活动的基础,推 广母语文化,能够增强民族意念,进而引发民族认同感。第三,母语是民族文化 的基础,也是声乐艺术的重要方面,这种母语化的民族声乐反映着民族习俗,也 影响着社会的道德准则,起着约束人们行为以及影响社会舆论的作用,能够促进 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总之,母语文化是我国声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在音乐教学中,教学者应将母语文化作为声乐教学的基本准则,使民族文化、民 族音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与传承。母语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希望国家能使有关母语声乐作品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继承,且让世界各国有所认 识接受。(二)我国声乐教育必须回归母语文化。实现声乐教育中母语文化的回归, 是改进声乐教育的要求,也是在国外音乐冲击下保证声乐艺术民族特性的必然要 求。首先,在我国目前声乐教育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无论是中小 学音乐教育,还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都忽视了母语文化的作用。但是,对于声 乐艺术来说,母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强调声乐教育中的母语文化回归。

其次,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在声乐教育中都重视母语文化的重要性,这是世界声乐艺术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了提高我国声乐艺术的影响力,显示我国声乐 艺术的鲜明个性,必须重视声乐教育对母语文化的回归。总之,不论在国外还是 国内,人们都认识到了对母语文化回归的价值。学校既是传承母语文化的重要媒 介,也是向学生介绍母语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将相关 背景知识融入教材内容中,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及了解我国音乐教育中的母语优 势,并以声乐教育为主来推广与发展各地区的母语文化。

四、我国声乐教育中母语文化回归的愿景 (一)营造良好的母语声乐教育环境。良好的母语声乐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 中影响学习者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意识到母语文化在声乐学习及传承中的重要性。

为了营造良好的母语声乐教育环境,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营造一个具有民族 特色的声乐环境。首先,可以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手段宣传母语声乐文化 教育。现代媒体手段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可以通过 电视、网络等创办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选秀节目,鼓励民间优秀声乐表演者参与 节目,并聘请专门的声乐专家担任评委,通过各民族音乐的展示及专家的讲解, 使人们意识到母语文化在声乐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各地区相关的文化部门、音 乐机构也可以举办相关的母语声乐教育讲座、社会活动等,通过形式各样的活动, 使人们了解母语声乐教育,进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母语声乐教育环境。第二, 在学校的声乐教育教学中,可以开办与母语相关的声乐活动。首先,可以开设相 关课程,鼓励老师用带有母语特色的声乐作品指导学生,加深老师和学生对母语 声乐的认识。其次,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母语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一方面,教师 可以带领学生去各地“采风”,使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具有地域特色的声乐文化;
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内举办母语声乐相关的比赛或表演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展 示个人才艺,还能增强学生对比赛内容的关注,进而提高学生对母语声乐教育的 关注。再次,可以在学校开办相关社团或是学生组织,让学生作为宣传主体,加 强母语声乐教育宣传的同时,加深学生自身对母语声乐教育的意识。第三,通过 媒体传播营造母语音乐文化氛围。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传播速度快,传 播量大,网络、电视等已成为传播母语文化声乐作品的重要媒介。学校应定期举 办文化活动,构筑以母语音乐为核心的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对母语音乐文化 的兴趣。然而,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通讯上的障碍,无法通过信息媒 介进行母语文化宣传,因此,应当通过相关音乐教育单位、机构、团体,筹办活 动或邀请讲座来营造良好的母语音乐文化环境[12]4-9。总之,加强对母语声 乐教育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母语声乐教育环境,能够促使人们深刻意识 到声乐教育中母语文化回归的意义,进而促进对母语文化的回归。(二)以母语声乐文化为内容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健全的母语声乐教育体系,完善的课程设置等, 是切实有效地推行母语声乐教育的重要保障。1.改变音乐教育意识,重视声乐 教育的母语文化回归第一,相关教育部门要制定相应的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强调 音乐课程中民族声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出台相关方案,制定明确的声乐教育标 准,从课时量、课堂内容等方面对声乐教育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从 制度层面保障声乐教育中对母语文化的回归。第二,从思想观念上,相关教育工 作者要充分重视母语文化在声乐中的重要性,不断整合声乐艺术中的母语文化资 源。首先,要充分整合我国民族声乐教育资源,意识到母语文化在声乐发展中的 重要地位;其次,相关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我国传统声乐的规律、特征及相关内 容,提炼声乐发展中的母语文化,为母语声乐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再次,相关高 校、音乐研究中心也应该深入研究声乐作品,从教育者的角度,总结其中可以用 于声乐教育的有用资源。2.完善课程体系,调整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目前来看, 我国很多中小学没有设置音乐课程,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相关课程,课时量也很 少,教学效果较差,并且不重视传统音乐的学习。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也很少 强调传统音乐的重要性,这不利于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 着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相关音乐课程设置。首先,增加中小学音乐课程 数量,提高音乐课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比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其次,在学 校音乐教育中,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应该合理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声 乐知识的比重,并重视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的赏析。再次,可以开设中国乐 器、乐理相关的课程,也应该向学生讲解中国声乐发展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 解母语文化影响下的声乐发展历程[13]158-160。第二,不断优化教材内容。

首先,要编制母语文化相关的声乐教材,在教材编写中,在基本理论知识不变的 情况下,设置与当地母语相关的声乐作品为参考,并由教师着重讲解。完备的教 材能为母语文化相关的声乐教育提供参考与指导;其次,要积极引导母语与方言 音乐教育相结合,丰富母语声乐教材内容,使学生了解更丰富的民族声乐形式。

第三,调整音乐教师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的专业性。目前很多中小学的音乐教师 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无法保证教师的专业性,教学效果也没有保障,高校 音乐教师很多也不重视声乐教育中的母语文化。为解决这一问题,要做到以下几 点:首先,在中小学,应该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进行教学,保证教学的专业性。

同时,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加强与学生的 互动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供教学效果;其次,要重视教师自身声 乐知识的水平,保证教师在声乐教育方面的能力。还要提高音乐教师对声乐教育 中母语文化的认同,并把这种认同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三)对世界优秀音乐文 化保持尊重、欣赏及学习的态度和立场。世界优秀声乐文化对我国声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借鉴国外声乐先进的唱法、特色的内容等,我国声乐 得到了长期发展。因此,在促进母语文化回归声乐教育时,也必须对世界优秀声 乐文化保持尊重,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学习世界优秀的声乐教育方法。第一, 在态度上,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世界优秀文化,积极开展交流,促进母语化 的中国声乐走向世界。要注意以下原则:首先,在发展本土音乐作品时,应当更 加注重民族音乐;其次,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西欧发达国家,也要注重学习亚洲 国家的声乐形式,并不断学习其他有民族特色音乐的国家的先进声乐形式。民族 音乐不存在优劣之分,不同民族的音乐各有其独特之处,不能以某一时期的衡量 标准衡量音乐作品的优秀程度;最后,要立足于我国实际,在交流学习中把握好 标准,实现“洋为中用”,而不能仅仅“崇洋媚外”,明确我国声乐教育发展现状, 不断促进我国声乐教育发展。第二,要加强对西方先进的声乐教育理念及方式的 学习。首先,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声乐教育理念,并充分运用这些教育理念,充实 自我,开拓眼界,促进我国声乐教育走向世界,实现民族与专业的共同进步。其 次,要重视对其他国家声乐教育方式的学习,几乎每个国家在发展中都形成了独 特的声乐教育方式,应该加强对这些特色声乐教育方式的学习。再次,要学习西 方声乐教育中对本国家母语文化的重视,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我国的母语声乐教育。

第三,在声乐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国外声乐文化的学习。在教材编写中,要重视 世界音乐的比例,并适当加入具有国家地域特色的声乐作品,使学生了解其他国 家的民族特色声乐,中、外声乐作品的教学比例以6:4为宜。

总之,对于世界优秀声乐文化,既不能过分崇拜,忽略母语声乐教育,也 不能固步自封,隔绝与世界优秀声乐文化的联系,否则,不利于我国母语声乐教 育的发展。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世界优秀声乐文化,借助世界优秀声乐教育实现 我国母语声乐教育的发展。实现声乐教育中的母语文化回归,是保持声乐艺术民 族特性的需要,也是应对国外文化冲击的必然举措。近年来,我国文化发展中出 现了盲目崇拜国外文化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母语文化的缺失。为了改变声 乐艺术中忽视母语文化的现状,必须从声乐教育入手,提倡母语文化的回归。在 声乐教育中强调母语文化回归,有利于保持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促进社会和谐发 展。要实现对母语文化回归,既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声乐艺术环境,也要完善学校 相关课程设置,提高声乐艺术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比重。同时,也要正确对待世 界优秀声乐文化,以母语声乐教育为前提,吸收国外先进声乐教育理念,进而促 进我国声乐教育中母语文化的回归。

作者:黎丹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