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持续发展 [浅谈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已不再仅局限于高管和劳动力层面上, 而是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性技术应用人才。尤其是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导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如雨 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同时扩招也使学生数量与日俱增。这种现象一方面积极响应 了国家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 一个大挑战,即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情况 下,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只有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通过高职教育持续 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效益。

一、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目标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什么类型的高职技术人才 能明确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

明确办学理念,即想清楚办什么样的学、让学生学什么、将来把学生向哪个方向 输出等这一系列成熟又现实的问题。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引领其发展方向的指明灯, 如果没有明确这一点,那该院校无异于群龙无首,也走不远。一旦想清了自己的 理念,那么教学上也就有了自觉性和目的性,也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真正做到 为发展办高职。

(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目标的不同 高职教育的目标大都是培养职业技术型的人才,即可以单项负责生产、管 理、生产加管理等行业第一线的综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具体可分为,能将科研理 论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专门型人才;位居管理层,能把 领导的实际发展意图贯彻到下属机构并圆满实施的管理型人才。高职教育学校将 培养为社会服务、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作为基本教学目标,并从这个目标出发, 统筹设计学生的知识面、行动执行能力、整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方案。而普通 高等教育的目标即是教给学生数理化、政史地等纯文学理论知识,以便能考上大 学继续深造。前者侧重于社会实际,后者侧重于理论知识,两者目标毫无交集却 又相辅相成,共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才是区分于其他高等 教育的根本。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办出各自的特色,才不会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一句 空话。职业教育的特色也不是凭空确定的,而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在《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中讲到职业 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社会化,这种社会化使我国高职教育渗透到与人民生活息息 相关的经济和社会的各领域,并构成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为高职教育 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并作为一种随着社会发展而诞生的新教育模式,在很多 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一)明确教育目标的实用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生产工艺技术 性在与日俱增,一些产品的研发与投入使用工序也变得复杂很多,这时社会急需 懂知识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 这种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准备。他们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保证不 会犯最基本的常识性错误,又要有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以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 现由于操作不当引起危险,同时还能够将理论转换成实体,在社会发展的各领域 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科的设置具有岗位导向 普通高等教育的目标具有学科性,而高职教育的目标就得具有职业性与岗 位性。因为学科是稳定的,不同于岗位的日新月异与变幻莫测,所以高职教育不 能向普通高等教育那样用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专业目录去规范学生,而是要根据社 会的发展变化、岗位的变动情况合理设置高职教育的专业,简单来说就是,社会 缺什么技术人才,高职教育院校就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这样,高职毕业的学生 将不再是社会岗位的求职者,而是社会岗位的创造者,能用自己的专业创造对社 会发展更有用的岗位。

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产教结合问题 通常所说的产学结合是指现代教学和现代生产的结合,二者相互依存、相 互促进,主要的实现途径是教育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合作。产学结合便于受教育者 尽快获得技能并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产教结合最大的作用就是把 科学技术这一潜在的生产力转变成实际有用的现实生产力,同时也为一些技术性 企业新僻了一条吸收高科技实用性技术人才的道路,即可以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实施产教结合是最便捷 的渠道。要走新型化道路,必须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同时侧重于科技的进 步。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生产面临的挑战有两点,即产业界的创新和提高劳 动生产率。当科学技术无法转化成为社会服务的生产力时,生产产品的质量与效 率就难以提高,所以实现产教结合是对高职院校的社会要求。

总之,高职教育要明确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 计划与纲领。这要求我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持续的眼光去衡量学校与社 会的与企业的差距,积极做出调整,使院校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 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给了高职院校很大压 力,面对名校的冲击,只有积极调整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保住高职院 校在我国的地位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