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代性
浅析以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代性 " 论文关键词:创新精神 就业指导 时代性 毕业生 论文摘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长远的规划, 能否提高就业指导水平,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关系到国家就业工作 大局。我们不能再沿着旧体制下的传统做法,而应该认真学习、刻苦研究、大胆 创新、勇于探索,从多个方面努力,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代性,开 辟一条符合高校校情,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改革之路。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早在2003年, 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国家要进一步做好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 工作,加强对高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指导与服务。中央政府的工作报 告中,专门讲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千方百 计扩大就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 职责。
按照马丁特罗教育发展阶段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教 育阶段,在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50%以上则为普及阶段…。现在我国的 高等教育已经达到15%的毛入学率,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时代,高校大 学生的就业也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
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大学生 就业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已经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影响到 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国计民生。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考核一所大学的重要指 标,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晴雨表”。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那么,创新同样也是我们高校做好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做好新形 势下学生就业工作的指针。
因此,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迫在眉睫。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 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远规划的复杂工作。能否提高就业指导水 平,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关系到国家就业工作大局。下面从六个方面来论述如何适应新形势,以创新精神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 指导工作的时代性。
一、建立健全就业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工作队伍,提高就业服务 水平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设置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一支专门从事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队伍。但有些学校还没有设立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包括研究 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就业指导中心,还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些学校应该 尽快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下设就业指导科、就业管理科和就业信息科, 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学院交给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任务。" 众所周知,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强能力、专业 化、有奉献精神的就业工作队伍至关重要。国家各项毕业生就业政策能否顺利地 贯彻与落实,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这项工 作的队伍的素质高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工作队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 的任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必须紧跟就业工作的新 形势,积极探索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适时加强理论 学习和政策、业务培训,不定期、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调查和研究,进一步强化 市场意识、信息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队伍的调研、分析、科学预见能力、 公关策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真正为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保障。
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队伍建设,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各级主管部门、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强化服务意识,做到服务意识定位,服务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的,必须烙印在大脑意识的深处,落在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实际行动 上。要改变以往一些部门在利益驱动下承办或组织人才交流会的局面,不能将毕 业生作为创收的对象。
二、建立毕业生就业的大基地,加强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联系和沟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就 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同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一样,主要依靠 市场自身来优化、选择和配置。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形式,必然要遵 循市场规律,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要做好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无疑是一个创新点。解决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无疑也应该从这一“切人点”人手。
吉林大学校长最近提出,吉林大学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吉林大学 毕业生的就业率必须做到以大基地促大市场,以大市场促大就业。所谓的“大基 地”就是将与吉林大学有长期的、较稳定来往的用人单位作为毕业生就业的基地。
许多高校可以借鉴此宝贵的经验。以我们东华理工学院为例,我们学校经过四十 多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累和努力,与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单位有过良好的合作 关系,我们的校友遍布这些就业单位。我们可以以校友为纽带,建立与这些单位 的长期合作关系,在用人信息的收集方面能够使我们优先获得,从而在毕业生就 业过程中争取主动,让我们在广阔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根据地”,以基 地为“根据地”向全国就业市场进军。一旦我们的就业大基地建立起来,通过用人 单位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用人单位与社会的广泛的接触,就会形成我们学院在就 业市场的“辐射点”。从而有助于我们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高度重视非毕业班学生就业引导工作 毕业生正确择业观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就能够解决的。现在,国外大学 里就业指导并不是在学生面临毕业时才开始进行,而是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始了, 并且一直贯彻到毕业。国内许多名牌高校也在这方面的工作上迈出了很大的步伐。
我们要结合学院实际,早动手,抓成效,从政策和宣传上,拉动大一、大二、大 三等非毕业班学生提前向就业的终点“冲刺”。
首先,强化前瞻意识。通过学习多种渠道和办法帮助广大学生掌握科技发 展的大趋势和自身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了解学科前沿的动态,了解当今时代所需 求的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和参与社会激烈竞争必备的条件,引导学生自觉 按照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如有一些在校生片面强 调学生干部经历,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所谓的“学生仕途”上,忽视自身专业 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而有些学生片面重视社会经历,因此,在校期间大量 在外兼职,如搞家教、做推销和开小店等,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的减退 等,这都是不可取的。" 其次,增强学生自我完善意识。要引导学生主动审视自己的内在素质,科 学分析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自己基础知识的储备情况,掌握自己的情绪、 意志和能力等;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发展的兴趣,树立自己的奋斗志向,掌握自己 的长短利弊,增强自己对周围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完善知识和能 力体系,培养良好的情操和健康人格。再次,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和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以后面试过程中所需要的勇气,领略耕耘与收获的真谛,同时帮助 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竞争观念。在对今年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 中,笔者了解到有少数同学内心存在不良的竞争观念,其中有这样一件事情:南 昌一家厅级事业单位来我院招聘毕业生,竟发生同寝室的毕业生为了争同一个岗 位而暗中捏造其他同学有不良行为的事实,并向该用人单位的人事科长汇报,最 终导致该用人单位放弃了招聘,理由是该校学生思想素质太差。围绕“自尊、自 信、自强”的主题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活动,增强学生们 直面挫折的意志,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求职道路、人生道路获得成功 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真正发挥就业指导课的教育作用 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我们东华理工学院也不例外,但 还没有多少机构像国外高校那样,把就业指导当成一门学科研究。目前,不少国 内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情况是有毕业班的系都开了,但效果并不明显,课 程大多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教育。有些学生上完课后连国家和省级就业指导机 构对毕业生有起码的缓派和改派政策都不清楚。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怎样利用有效 协议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曾有个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在协议书意见栏里写的 同意试用,与同意录用在法律效果上是一样的。
可见,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助毕 业生在踏上求职的道路上获得系统的理论指导,让他们在具体的求职实践中少走 弯路,不走弯路。高校的教务部门应该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研究生和专 科生应该在研究生一年级和大学一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本科生最好在大学二年 级下学期就开设就业指导课。在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就业指导课应该计算学分, 作为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系统的理论讲授,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 观、择业观,掌握择业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技巧,进行职业目标和就业心理的调 试和指导。在做好择业、就业以及创业的各种准备的同时,应大面积开展“双选 洽谈”的模拟演练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加强面试时 礼仪的修养等。各类高校的就业部门在每年召开的大中、小型的双选会上也应该 有组织地安排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参加,让他们在真实的双选会场上接受锻炼。可 以适当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各地人才交流市场上有目的地现场观摩 同一专业的毕业生是怎样参加面试的,取长补短,达到增加实际经验的目的。在 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上,必须让学生们自己了解一下用人单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从而更加明确在学校的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动力。
五、转变观念。明确思想。学校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都要做到与时俱进 过去毕业生就业实行统包统分,是一种权力功能的体现。现在毕业生就业 市场化,要求的是服务功能的完善。虽然学校不再承担包分配的责任,但并不是 撒手不管,而是承担着为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义务。我们在就业工作 中要本着为国家、社会、学校和毕业生的“四为”精神,抓好每一个就业的环节, 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有些毕业生受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和束缚,留恋公职、干部身份,愿意 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不愿意到企业、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有些毕业生还 存在着一次就业定终生的错误思想和观念,缺乏多次就业的思想准备。许多大学 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择业的定位不准,包括不少大学生的家长,这种观念还很 严重,还停留在过去国家把大学教育办成“精英教育”的时代,认为大学生毕业就 应该找一个工作环境好、出力少、工资高、待遇优的单位J。工作艰苦,工资水 平低一些的单位有些毕业生就不愿意去,农村生源的毕业生大多数不愿回生源所 在地就业。有些毕业生攀比情绪较重,或是高估自己、好高骛远,有些情绪多变。
我们要引导毕业生树立走“立交桥式”的就业道路的思想。首先,要树立毕 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其次,鼓励毕业生提高自己的学历,继续 考研究生。再次,鼓励有经济条件的毕业生出国深造。
六、明确建设就业信息网站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就业工作网站。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 息高速公路已经成为所有行业走向成功的重要依托,加强就业网站建设,实现就 业信息网络化管理,自然而然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网络技术的 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化的实现提供技术上的保证,传统的就业管理工 作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就业形势。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前或就业过程中缺乏与 用人单位广泛的交流,信息流通渠道不够畅通,政策宣传不够及时到位,毕业生 需求信息收集面窄而且比较被动等,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 在求职、招聘过程中信息流失及效率低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我们放眼全国其 它名牌高校和就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事实已经表明,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化正在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评价一所高校就业工作水平高低的 重要指标就是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化程度的高低。
相比之下,一些地处偏远,就业观念落后的地方和高校,在利用计算机网 络这方面存在着不少差距。还以我们东华理工学院抚州校区为例,相比大城市的 高校,我们地处偏僻,要早日实现使校园招聘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市场,优化 就业无形市场的建设就必须根据学院的学科特点,市场的需要,建立起有独立域 名的独立网站。网站可以开辟求职、求才、形势分析、就业热点、就业论坛、就 业指导、就业信息、往届毕业生成功就业介绍等,使之成为毕业生、用人单位与 学校信息交换的平台。用人单位可以到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而毕业生也可以在网 站进行电子注册等,实现新的毕业生求职模式。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传 递信息和发布信息的快捷优势,比如在真的就业还未到临前就做好以用人单位需 求信息登记为内容的电子邮件(当然信函也可以)提前发信息给有长年联系的单 位或其它单位的人事部门,请他们将当年计划抛出信息提前告知我们,实现由我 院就业部门自己建立的“用人信息登记制度”,那么,我们的就业部门就能够将手 中掌握的最大量的信息发布给毕业生,让他们提前进入应聘状态,就业部门也就 能够做网上的“红娘”了。
综上所述,在高校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朝着科学化、 专门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方向发展,是一项崭新的事业。而我们现有的队伍和 人员素质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一形势,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不能再沿 着旧体制下的传统做法,而应该认真学习、刻苦研究、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从 上述多个方面努力,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代性,开辟一条符合高校 校情,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