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影响分析] 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影响分析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 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矛盾的结合 体。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这不仅对高校的传 统德育工作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而且对尚不具备判断力不和自制力的大学 生,在身心的健康发育和成长方面,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负面影响;德育教育 一、引言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力 度、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所有领域,功能强大的网络覆盖、 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对最具活力、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正 在成长的大学生,网络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与思维方 式。因而,他们所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也是最早、最普遍的、影响力最大。据中国 互联网信息中心历年发布的《中国因特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上网用户中 年龄在18到35岁之间的用户占绝对优势,18至24岁的用户超过了一半;在用户的 职业分布中,大学生最多。也有众多的大学生成为了“网人”,他们在网络世界里 生活着、沉浸着、并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然而,互联网绝对不仅仅是 一个纯洁的虚拟世界,多样化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显现出来,有许多大学生沉迷于 网络“异度”空间,乐在其中,欲罢不能,又有多少大学生由于身受网络不良信息 的毒害而挺身走险,甚至以身试法。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关注与思考,E时代呼唤网络德育教育。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一)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 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 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 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 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 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 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的接受这些信息,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族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 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因特网上信息传播的隐蔽 性,使部分学生在网上容易放松对自己言行的要求,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 己想做的事。例如:语言亲昵、挑逗、肮脏、煽情、粗俗、辱骂等,使得学生对 自己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2](P.138-140) (二)影响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想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 的交流自由。由于网络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大学 生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大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 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 能导致心理疾病,患上“自闭症”。互联网影响着大学生如何看待社会、他人,自 己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也给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带来了消极面,如今的大学生多 为独生子女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沟通方式,造成关注自我、崇尚独 立、自主和个性的非常个人主义;他们相当多地从电脑网络中吸取营养,导致一 方面对网络极度迷恋,患上信息上瘾症;另一方面又感到孤独和郁闷,患上信息 孤独症。互联网给人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环境,人们在这种虚拟环境中,体验着一 种情感,使自身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得到了一种逃避的方式,利用虚拟的 “人机交互”替代实体的“人际交往”,以屏幕为界面来回避直接面对矛盾,这便造 成了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离,甚至忽视了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长此以往,必 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三)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面对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们一 方面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我国 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激烈的动 荡和交锋之中,长期沉浸于互联网,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 和动荡,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消解我们民 族的文化影响力,从而网络文化的异质性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倾斜。

(四)迷恋上网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 由于部分大学生自控能力差,也不善于取舍。上了网,就下不来,达到了 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将大量时间用在网络游戏上,痴迷于“聊天室”,沉迷于“网恋”,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完全不能自拔,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甚至 产生了种种幻觉,没办法只能做了网络的俘虏,长期以往下来,失去了对学习的 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只能退学荒废了学业。

(五)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生理上大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期,若长时间与电脑相处,不仅眼睛超负 荷运转,危害视力,脊柱也易变形,还可导致精神衰弱,情绪不稳,严重影响身 体的发育。[1](P.157)同时,由于某些大学生对上网有很强的依赖性,玩游戏时 精力又高度集中,脑子里时时刻刻想的都是网上的虚拟世界,不能实现客观现实 和虚拟世界间的角色转换,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 大,易形成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不仅如此,长期与网络打交道,又阻滞了认识 ——逻辑的良性发展,导致认知惰怠,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再加上网吧空 气混蚀,人口密度大,烟味、食物味、汗臭味,五味俱全,机器声、打闹声、脏 话声,声声刺耳,卫生、环境条件极差,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防范措施 (一)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 面对网络上良莠参差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 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利用网络防火墙以 及技术更为精湛的软件,过滤有害信息,为大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的信息。

同时,学校和家长应联合起来,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大学生上网 把好关,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和守望者。

(二)加强网络道德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彩的适合大学生年龄段特点的网页,通过校园网 网站和网络德育课,向学生介绍和宣传《预防成年人网络犯罪法》、《网络安全 管理条例》等,学生通过学习和查找,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制度措施,在 头脑中建立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认识到浏览网页上的色情、暴力信息对大 学生的危害,知道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违反法律,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 自觉遵纪守法。[3](P.144-145)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和道德观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选择能 力和免疫力。(三)加大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四)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开展健康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快速成长期,这一时期的成长给他们带来许多烦恼。

他们需要向别人倾诉,但羞于启口。教师和家长对于某些敏感的问题,也不便在 公开场合宣讲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建立健康教 育的专题网站,设置心理学知识介绍,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心理测试或心 理学专业老师在线指导等栏目,使学生通过网络与老师或家长交流、谈心,通过 网络来获得帮助和指导。由于网络交流具有隐蔽性,学生可以匿名,因此,他们 就少了几分顾忌,多了几分坦诚,可以大胆的向教师和家长说出自己的隐私和心 理疾病,以获得最大的帮助,保证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网络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的“文化适应性”原则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 必然受到民族、历史、社会、文化的影响,因而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心 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生活环境制约着学生的心理发展速率和能达到的现实水平, 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 成为实际的行为,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所以,通过校园文 化建设,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提高学生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

(六)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活动 社会、团体要经常开展一些如由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主办的"和讯杯"中国 大学生电脑网络大赛活动,参赛方式完全以大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进行,比赛内 容完全侧重于大学生们的网络素质与网络技能,着眼于参赛者实践运用网络的综 合能力,如"网络创意大赛"要求就网络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 想象与设计,或通过发明某种技术对现有网络进行整体或局部的改进,如远程医 疗、电子商务、信息传递的相关应用等方面。加深了学子们对网络的理解,从而 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引导聪明、勤奋的新一代大学生,真切感受充 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体会数字时代以知识论英雄的创业精神,充分激发同 学们的上进心和创造性,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

四、结束语 网络对学生来说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为此,高校应当积极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对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做到理论上指导,思想上启迪,充分发挥高校德育 教育的作用,加强学生上网的引导,增强学生的抵制力,克服上网引起的人格障 碍等问题,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真正培养出适应新 世纪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栋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