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社保绩效审计的影响
大数据对社保绩效审计的影响 我国的社会劳动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人 民群众也与日俱增,社会劳动保障所筹集累计结余的资金规模也日渐庞大。我国 社会基金理事会在在2016年6月3日披露的年度报告(2015年度)中指出2015年度 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总收入金额为46012亿元,比上年增加6184亿元,增长15.5%。社会劳动保障资金被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器”“调节器”,其作用为调整国民 收入的二次分配,关乎我国国计民生,能够促进建设形成小康社会。对于审计来 说,紧紧围绕“十三五”提出的民生审计,完善我国社保制度,提高我国社会劳动 保障资金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问责机制,进一步的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 的中的“免疫功能”,使得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得到最根本的保障。同时丰富绩效审 计内容,完善绩效审计制度。
社会劳动保障资金作为保障民生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遗留问题的日益严 重。如统筹层次过低,我国社会劳动保障制度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统筹层 次过低,并已经严重危及到我国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 劳动保障制度的改革分别由地区自行决定,各个地方分别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政 策、标准等,导致各个地方缴纳水准和管理方法差异甚大。其次,社会保障待遇 不公,社会保障待遇在各地域之间的不公平、各个部门如企业与事业单位、政府 机关人员之间的社会劳动保障待遇不公平、就业人员在不同的公司所有制和不同 职业的异同造成了社会保障待遇的不公、是城乡之间的不公平。再次社保资金投 资效益过低,投资制度的不合理,我国的制度的政策对社保资金投资有严格的规 定,省及省以下的社会保障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其投资收益远远赶 不上通货膨胀率。这就意味着社会劳动保障资金的在投资管理方面是负效益,这 使我国社会劳动保障资金形势雪上加霜。由中央一级进行统筹管理提升社会劳动 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是要想实现基金的安全和增值必经之路。传统审计已经不能 满足当前的形势的需要,加强社保资金绩效审计,并通过建立社会劳动保障资金 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完善社会劳动 保障制度。
政府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使用中,存在着忽视效益性,甚至是铺张浪费的不 良现象,而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将资源合理高效的使用,解决腐败浪费 现象,提高政府效能,是政府部门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社会劳动保障资金对 于社会安定有着不容分说的重大作用,早日对社会劳动保障资金进行绩效审计, 对社会劳动保障资金相关管理部门和委托机构的工作效益进行监督。而现在我国对社会劳动保障资金审计覆盖面很低,社会劳动保障资金绩效审计更是寥寥无几, 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和设计也不到位。因此社会劳动保障资金审计必然要 从常规性审计转向为绩效审计,审计重点也从合法合规性向资金管理体制以及完 善社保制度方面的改革倾斜,使得对社会劳动保障资金的管理和改革成效作出合 理有效的评价。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技术不断增强,迎来 了大数据的时代,影响着几乎社会全部的经济活动,同时对各个行业产生了不和 忽视的作用,对于审计而言,如何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挖掘、分析技术来革新 审计方法,促进审计模式的创新和转变,对社会资金绩效审计这以特殊内容的审 计作出更大的贡献。大数据,顾名思义指的是不能在正常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用 普通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分析处理的数据集合。其主要特点为:数据量巨大,互联 网每天产生的数据的数量都是巨大的;
数据处理速度快,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 和分析,先进的计算机处理器和算法使得处理速度极其快速;
数据多样性,以前 只是文字数字范围内的概念,现在包括视频、图片、语音等多种形式。然而,近 年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工作模式逐渐趋于陈旧,对于数据分析,还停留在抽样 调查分析的阶段,同时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对大数据化时代的有充分的 认识。同时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会劳动保障数据库,利用好大数据时 代带来的数据获取的便利性,全面性,与绩效审计提出的“3E”指标相结合,创新 绩效审计方式。开展全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式,抽样分析本身是存在固有缺 陷的,运用此种方法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得到的分析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失真风险,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日,普通计算机已经能够处理大量的复杂数据,利用科学 的分析方法,使得分析结果更为可靠和准确。人们已经有能力摆脱抽样分析的束 缚进行全数据的处理,这也使得审计由抽样审计变为全部审计成为可能。社保资 金绩效审计本身在评价其绩效时,就极其需要强大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以往的 定性分析或者抽样调查,评价的结果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利用全数据的定量分析, 使得“3E”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其次,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使得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更为便捷,“云”服务 和运算的实现,被审单位数据存储于云端,审计无须再导入个人电脑,而是通过 云服务,将计算请求提交至服务端,服务端将任务分配至云网络的空闲计算机, 并迅速得到计算结,返还至本地。新流程可缩短等待时间,提升审计效率。最后, 持续性审计将成为审计的重点,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化审计将使持续性审计模式 成为现实,社保资金绩效审计可以常态化开展对机构和业务的持续关注、风险评 估、持续监测、专项分析、审计发现跟踪等活动。在开展大数据绩效审计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大数据是信息的集合,而信息本身的属性是双面性, 我们在利用大数据的便利性的同时,也承担这大数据带来的风险,在大数据风险 管理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建立严格有效的数据加密管理体系,控制好数 据传输以及授权体制。其次,建立大数据的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目前而言,针 对大数据的使用方面并没有明确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目前的法律、法规和审计 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应用大数据技术,因此审计应用大数据技术缺乏法律依据。大 数据技术应用的合法性问题是审计立法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只有拥有 符合其发展规律的法规支持,大数据技术应用才能成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基础。
最后,我国在大数据的相对应的相关的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不成熟,大数据存储分 析能力上,还是处理技术上都还处于一个很薄弱阶段,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领 域的技术普遍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所以,要达到信息智能化审计,无论从人力、 财力还是技术上都需要长时间大力投入。因为审计工作只有驾驭了大数据,通过 建立高级大数据的分析模型,实现快速抽取大数据的核心数据,高效分析这些核 心数据并从中发现价值,才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挖掘,才能在海量数据中迅 速、准确地发现疑点,使审计工作真正成为信息化智能审计,解决审计中存在的 各种问题,达到通过快速全数据分析,发现疑点,靶向检查,系统研究,从而大 大提升审计工作效能。
通过大数据背景下对社会劳动保障资金进行绩效审计发现制度存在的问 题,提出社会劳动保障资金运行管理之中的不合理的地方,并据此对社会劳动保 障资金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存在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提高社会劳动保障 资金管理的效益和管理水平,伴随着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社保历史 遗留问题不断开始显现。社会劳动保障制度的持续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取 决于社会劳动保障资金在数年后老年人基数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能否足额支付,这 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我国社会劳动保障资金的运营和管理 水平。在保障社会劳动保障资金金安全性的基础上,使得社会劳动保障资金的保 值增值。因此设计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社会劳动保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能够指导我国社会劳动保障资金的进行高效的管理和运营。
作者:王晓丹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