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范文4000字
毛概论文范文4000字 毛概论文范文4000字篇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摘 要】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和 作用,阐明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原则、 思路和方法。【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校园;建设 2006年10月11日,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协调发展、制度建设、和谐文化、社会管 理、社会活力、党的领导等八个方面的内容,立意高远,指导性强,是我党在抓 经济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又抓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经典之 作,也是我党、我们国家和民族建设与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和谐文化建设,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和谐校园与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 政府一样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和谐校园难以构成完整意义上 的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讲,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教育是其 中一项,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尤为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 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因 此要完成这样一个重要任务,没有和谐的校园是不可能的。和谐校园应该成为和 谐社会的试验场和样板间。
二、建设和谐校园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的生存靠质量,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来自本质优良,爱岗敬业的各 个方面、各个专业的人。建设和谐校园为的是校园里的人,靠的也是校园里的人, 只有把党政工作的重点放在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用好人上面,才能保证学 校各项工作的和谐。
(二)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必须把协调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 在一定的时期集中优势资源于一点,求得重点突破,占领学术制高点,以此为基 础提升学校的影响与地位,再牵动其它学科的发展是必要的。一旦有了突破就要 借势发力,兼顾并带动其它学科,否则时间长了势必造成更大的不协调、不平衡, 也就是不和谐。
(三)坚持制度建设原则 和谐的环境要靠和谐的秩序来维持,而和谐的秩序来自于科学合理的 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形成公平正义的根本,而公平正义又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 础,所以必须重视制度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为 主要管理内容,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四)坚持推陈出新原则 和谐是指在各种关系、各种利益、各种矛盾处于对立统一之下的一种 动态平衡。如果这种平衡是非动态的也就是各自都不再变化,处于休眠状态,那 么这样和谐是毫无价值与毫无意义的。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在解决了旧矛盾、 旧问题后又出现了新矛盾、新问题,这才能发展,才能够进步,才能够维持新陈 代谢,生生不息,不提倡无原则、无发展的和谐,和谐不是妥协。
(五)坚持共同建设原则 和谐社会涵盖全社会方方面面,而和谐校园也包含了学校的各个层面、 各个角落,就像一张网,如果有一点缺乏,那么这张网也不会发挥网的作用。和 谐是大家的事,那么就应该由大家来做,和谐就是大家都来说话,只有共同建设, 才能够建设和谐的事业。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容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有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作支撑。校园文化应包括以学 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在内的物质文化,以学校各种规 章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以及学校的师生员工共有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道德情 感、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在内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一 个学校的内在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可以折射出一个学校的传统、个性、意 志,对外则体现一个学校的气质、形象,形成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校 园文化除了继续抓好以建章立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不断充实、提升制度文化外, 还应该从生态校园、教学校园、健康校园等几项工程来继续加以深化物质文化和 精神文化的建设。生态校园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数字校园体现的是先进技 术,健康校园体现的是以人为本。要用文明、自然、先进、健康构成校园文化的 主旋律。
(一)生态校园 与地方政府共建学校环境绿化、美化工程,既能成为专业学科的科研 与实习基地,又能成为地方政府的生态示范工程。一举三得,集约化投资,少花 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高校作为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的生产者、传播者, 也应是示范者,推广者。
生态校园建设内容包括:①节能、环保材料使用。②废水、垃圾处理 与应用。③自然能源利用。④人工湿地,营造小气候环境。⑤生物多样性。⑥环 境意识培养。⑦绿色办公。
(二)数字校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过程中新技 术的应用范围程度及水平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文化。学校应在硬件基础配备, 信息建设及推广应用上下功夫。数字校园代表着学校管理者的追求、理念,只有 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不断超越别人,走在时代的前面,代表着先进、代表着文明, 以身示范、推动潮流。
(三)健康校园 健康校园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失去健康的校园是永远不会和谐的。
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青年学生的体育工作和健康问题,并提出要把 健康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来对待,这是涉及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大问题。四、建设和谐校园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有关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贯穿指导和谐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 要形成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领导作风;勤勉向学、志存高远的学风;
德高学厚、爱生敬业的教风。将依法治校与民主办学相结合,树立校兴我荣、校 衰我耻的荣辱意识;倡导敬业、向上、团结、互助、知校、爱校、荣校的风尚;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平等互敬、尊师爱生、扶弱济困、谦和宽容的人际关系;
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倡勤俭节约;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养成优良的工作作 风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内部环境;大力宣传、普及、输出先进科 学知识、先进文化、先进技术,服务社会,反哺人民,与当地政府和人民、与企 业鱼水交融,休戚与共,形成和谐的外部环境。
(二)在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要塑造出与校园和谐相适应的人本精 神,那就是以“实”为魂 1、学生“五实” (1)品德上唯实。不唯上,不唯书,有主见,有志气,有人格。
(2)作风上踏实。认真,不张扬,一步一个脚印。
(3)为人上诚实。言必信,行必果。诚恳实在,不矫言枉语,不哗众 取宠。
(4)事业上厚实。宽口径、厚基础,知识面广,技能扎实。
(5)体魄上壮实。体质好,强壮、结实,心理健康,吃苦耐劳,有毅 力,有韧劲。
2、教师“四实” (1)坚实的事业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决心、有志向,守得住清 贫,耐得住寂寞。
(2)求实的科学观。学问上严谨,实事求是,不急功近利,不浮躁, 远离学术不端行为。(3)扎实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归纳总结、口头文字 表达能力。
(4)充实的知识储备。愿意学习,会学习,不断充电,对新知识总是 有兴趣,求知欲强,并能不断更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3、干部“三实” (1)忠实。忠于职守,忠诚于事业,为了学校的利益、为了全体师生 的利益有甘心奉献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务实。工作作风务实,不搞花架子,不推诿扯皮,不高高挂起, 不得过且过。办事高效,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3)朴实。服务真诚热情,待人纯朴、实在。表里如一,上下一致, 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踏实做事,真实做人。
(三)不断探索和谐校园的发展机制 对大学运行状态进行即时调节,有效协调各种关系,促进各种力量良 性互动。
1、动力机制 通过深化学校的一系列改革,不断增强学校办学活力,重点是要尊重 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与工作激情,使 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全力的支持,创 造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创造成果得到充分的肯定,以创造促和谐、以和谐促创 造。
2、利益均衡机制 民不患贫而患不均。当利益分配不均衡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群体, 有群体差异就会有消除差异的诉求,就会有矛盾,就会产生不和谐。所以,应该 抓住广大师生的共同利益,减少群体之间的差异,同时要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得 到保证,千方百计让全体师生员工都能享受学校建设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3、公平机制 只有公平才能服众,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产生效率。高校中的 成员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较强,所以应该保证校园内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 配公平。只有在公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各类群体中消除隔阂与障碍,才能形 成向心力与合力。
毛概论文范文4000字篇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学解读》 摘 要: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 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首先,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这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次,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后,要把“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去。
关键词: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 群众路线 落实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 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 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早在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就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提了出来;2004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总结为55年来我党 执政的主要经验,并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使党始终成 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6年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一次在《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总结为我们党在执政60年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号 召全党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公”即 “公众”,“民”即“人民”,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我们党来说就是要贯 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 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始终领导全国人民为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人民的解放和幸 福、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进行百折不挠的奋斗。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执政 62年、领导改革开放32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 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综 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1989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支持 不支持、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是检验党的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重 要标准。在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面前,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个党员 就是一面鲜艳旗帜。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组织、党员领导干 部和广大共产党员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
危难来临,从未压弯共产党人的民族脊梁;风险考验,不能摧毁共产党人的钢铁 意志。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广大党员干部要豁得出去、冲得上去。哪里有危 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一次次向人 们昭示着: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不追求特殊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始终保持党和 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这个有着90年历史、7600多万党员,在13亿人口的 大国执政62年,目前正领导着空前伟大而深刻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的执政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实践证 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 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此相反,从上世纪后期 开始,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失去了执政地位,究其原因,关键 就在于党的内部出了问题,背民情、违民意、失民心,最终成了凌驾于群众之上 的特权阶层。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共产党的垮台就是明证。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这里的“新形势”指的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 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 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 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 战略机遇期,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 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 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 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既是历史性的课 题,又是历史性的考验,更是当今时代对执政党提出的挑战。
这一挑战首先表现为我党如何提高执政能力,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守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真正做到“权为民 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 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 命是一致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 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了党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必须 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以防止滥用职权对党的侵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 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的冲击,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地位观和义利观,构筑起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思想防线,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其次表现为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我党如何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 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 性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 众的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利益构成的,市场经济越发展,利益协调的难度就越大。
对于执政党来说,所有的政策措施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妥善协调各方 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 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建立健全 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
其中,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这就要求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处理好现阶段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
最后表现为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 题,发扬人民民主,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坚持“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民主政治的主体。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宪法赋予人 民参与选举、决策、社会管理、监督的权利。在一党专政的条件下,政治参与有 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 要求,便于党和政府及时整合、协调各方利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利于克 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保证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总而言之,“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呼唤,是我们党加强和改善自身建 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在新的形势下,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在上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呢 首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经济、政治和文 化发展水平。“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群关系最终要以群众的利益为 纽带,群众的利益既包括经济的,又包括政治的、文化的。因而,新一代领导集 体强调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提 高生产力水平,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使群众得到切切实实的并不断增长的 物质利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 群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从而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 根本保证。其次,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贯彻群众路线,要 求全党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 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 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决策、定 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 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要我们党正确使用手中的 权力,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 众就会发自内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坚如 磐石。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贯彻科学发 展观的行动中去。千难万难,落实可谓天下第一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 表明,党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 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在今天的中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日益成为党的领导干部和广 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在解决关乎群众利益问题的过程中,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 能听到、看到共产党人情系人民的声音和身影――我们不会忘记,“非典”肆虐,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轻车简从,下基层、进医院,和人民“零距离”接触;淮 河洪灾,温风尘仆仆走上大堤,向灾民嘘寒问暖,同吃一锅饭。人民不会忘记, 岁末年关,为民妇追讨工钱;新世纪以来,连续8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专为农民增收而发。我们不会忘记,春节临近,中国领导人身先士卒抗雪灾,国 家主席寒冬下矿井,国务院冒险“闯”灾区;汶川地震、世界性金融危机、舟曲泥 石流……一次次灾难、一次次危机,我们党经受了一次次新的严峻考验。以胡锦 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党中央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让民族精神得到充分展现,更让党心、 民心空前凝聚。实践一次次告诉中国,也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患难 与共、心手相连,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愧为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桩桩亲民、为民、富民、爱民的感人往事,无不彰显出我 们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无不印证着中央领导集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庄严承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90年的风雨砥 砺,我们的党更加坚强伟大,党的机体更加生机勃发;90年的风险考验,我们党 更加成熟自信,党的事业更加灿烂辉煌。90年艰辛探索,90载风雨辉煌,不管是 “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之一”,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经济革命的主角”,中 国共产党这90年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 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0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告别屈辱落后的历史,迎 着民族复兴的曙光顽强奋进的90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走 向现代化的90年;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 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90年。
马克思说:“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我们党坚持“立党 为公”,公众就会支持我们党;我们党“执政为民”,人民就会拥护我们党执政。党 ――人民,人民――党,这种鱼水相依、血肉相随、声气相通的关系,将产生一 种伟力,把中华民族推向到伟大复兴的辉煌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