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论文4500字】 大一思修论文1000字

大一思修论文4500字

大一思修论文4500字 大一思修论文4500字篇一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教育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 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 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 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教育 民主和法治是现代国家组织社会、管理社会的政治体制和治国方式。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民主法治是一个国家摆脱偶然性、任意性和专制特权,保 证国家统治行为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合法性,使社会有序运行并保持和谐状态的 必然要求,是国家保障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 理性选择。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其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公民权利 保障和公共权力的有限性。民主与法治密不可分,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制度、经济制度与和谐的社会关系的保障。胡锦涛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基本含义时,把民主法治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要素中的首要地位。可 以说,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人类社会的变革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限权和特权 到维权和平权的发展轨迹。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实现方式和 保障,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说到底,就 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使民主法治化,法治民主化。民主政治的价值在于人民对政 府和国家广泛认同的基础上,通过对政治权力的控制和意志的表达,形成有效解 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机制,它实现了从权力的垄断到权力的共享,公共权力在公 众的监督与约束下运行,从而大大化解了政治不信任,让各个社会阶层都有渠道 反映利益需求和偏好,充分发挥民主政治在公共决策、公共管理、公共监督、政 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这就为创建和谐、有序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和社 会氛围。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方略。人治之下也有法制(法 律制度),但法律只不过是治民的工具,权力并不受法律约束。亚里士多德说过 法治应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了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可见法治要求制定良好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允许 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所有的行为和一切组织及个人都依法办事。在一国内如 果有组织或个人超越或凌驾于法律之上,就是人治而非法治。法律要得到社会成 员的普遍遵从和信任,必须是人民利益与意志的集中体现,即“民主之法”。法治 国家机制运作的各个环节,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都必须以民主 政治为基础,都必须贯穿民主政治的内在精神。没有民主思想及一系列贯彻民主 的制度和原则,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是要提升国民的民主法治素质,大学生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民主法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 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高校是对大学生民主法治宣传教育的主 阵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 略目标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增强民主法治观念;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在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客观地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这也导致了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一度进展不快甚至停滞不前。经过长期的探索, 理论界突破了这个问题上的许多禁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民主、法治、自由、 人权,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 价值观。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主、法治起源于西方,客观上 西方的贡献更多一些,但是,与市场经济一样,它们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结晶,属 于全人类所有。因此,“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当然,这并不意 味着我国的民主法治应照搬照抄西方模式。有专家指出,从西方民主发展史的角 度看,有两个因素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其一是市场经济,其二是西方文化。这 两个因素,为我们提供了区分民主和“西方民主”的基本尺度。我们可以将西方政 治文明分为三部分:其一,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这是我们坚决抵制的。其二, 西方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与中国相关文化难分伯仲,共同并存,没有必要 互相代替。其三,某些先进、合理的成分,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应当予 以大胆借鉴。有观点还指出,民主与专制、独裁相对立,从根本上否定贵族政治、 寡头政治和贤人政治,并在反对封建专制、独裁的实践中产生、发展。法治则是 人治的对立面,是改变人治社会、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二)明晰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 宗旨。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党的领导是人民 当家作主的组织表达,其执政过程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而人民 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的社会基础。同时,党的领导与法治也不可分离。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法律,使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从 法律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党也应当带头遵守宪法、法 律,在宪法与法律的范围中活动,坚持依法执政,实现权力的正确运用和领导活 动的科学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使民主法治化, 法治民主化。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 人民群众只有真正掌握国家权力,充分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 才能切实维护好自身利益,让广大人民充分参与政治,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必须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从本质上看,是高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新型民主。中国共 产党人经过长期反复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这种民主政治体 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 家作主的基本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三者紧密联系,不 可分割。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 体,它包括党内民主、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三 个子系统。党内民主是前提,国家民主是核心,社会民主是基础。国 家民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社会民主以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居民自 治为代表,党内民主以党代表直选、党代会常任制、党委委员票决制、党内民主 监督等改革为突破口。把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 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 法治的根本目的,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共产党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刻反映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内在规律性。有观点认为,要将党内民主作为重中之重,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 民民主。因为,党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核心,而且在党内先开展民主建设,有 利于避免风险和失误。(三)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认识 大学生应深刻认识我国民主与法治的历史和现状,懂得建设高度社会 主义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之一,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必须从 中国国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法制轨道循序渐进。有人提出,我国的民主有一个 基本的定位:制度起点高,基础比较低。制度起点高就是指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 义性质的民主。这种民主从立意上,比资本主义民主的层次要高。基础比较低, 就是指我国的民主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自治组织的结构 和能力、传统的文化、习惯和心理等,对我们的民主政治实现和发展有很强的制 约力。因此,目前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不可能孤立进行,它必须与国家和社会 发展的主题及任务统一起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说明,世界上 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道 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国情和国际环境。不能单纯、片面地 评价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好坏、优劣。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 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 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我国目前的政治制度 基本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民主法治是一个需要不断建设和发展的社会 历史进程。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客观规律,将其不断推向前进。

我国的民主法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建立在生产资料平等的基础上,改变了资 本主义国家里少数人对多数人统治的情况,使得我国的民主基础更稳固、更坚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不仅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阶级性本质,而且还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民主必 须做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与政体的统一。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国已经成功 地开辟了一条民主政治的新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

(四)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应当以培育民主精神为主线,社会主义法治教 育要培养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以养成法律信仰为核心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并将对未来社会发展进程产 生较大影响的群体。大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意识,确立了科学、先进、正确的 民主法治观念,必将成为法治观念的传播者,成为促进国家法治化进程的积极的 推动力量。中国是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开展民主教育尤为重要。邓小平同 志曾多次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对民主的具体形式、制度、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 共同的,这就是渗透其中的民主精神。我国宪法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参与国家管理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应当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民主素养,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体现。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有一名言:“法 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对法律的信仰,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信念和归属, 是发自深层情感对法律的信服、崇敬、敬畏和依从,只有思想上真正信奉法律的 人,才能自觉地接受法律的约束。守法精神是法律信仰的灵魂,它将守法内化为 道义上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它使被迫守法转化为自愿守法、使强制守法转化为良 心守法、使他律守法转化为自律守法,只有到达了这个境界,法治教育才算真正 成功。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当严格、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 法规和有关政策,形成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 度的好习惯,逐步形成依法办事的法治观念。

大一思修论文4500字篇二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人们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热度也是不断攀升,这些势必会导致人们心理上的 浮躁,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作为我国现在经济建设的储备力量,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更应该加强注重 对自身的理想信念的学习,让自己能够正确的应对未来发展中遇到的各种诱惑。

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格外关注,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路径探索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很多企业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济问 题,通过调查发现,很多这些企业的领导都是败在了各种各样的“糖衣炮弹”之下, 其原因就在于其心态的把握上面,没有控制好自己内心的欲望。高校大学生在走 入工作岗位之后,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底线,丧失 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高校大学生的理 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一、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1.大学生理想信念政治教育,社会发展需要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并依靠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人 民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所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问题直 接关系到我党的未来和命运,是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 是党的根本政治信仰。党的理想就是要带来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国家,并最终彻底实现共产主义。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重视理想信 念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关注的重点。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 领其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踏实完成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而 奋斗,就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政治、道德和心理等综合素质。而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使其树立正确 的理念,加强政治觉悟和责任感。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素养就是思想政治素养,思 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因此,只有建立起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 信念,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思想政治素养。由此可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对于 高校大学生来京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无法替代的职能。

3.高校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是高校大学生精神方面的支柱,指引着大学生们思 想发展道路。对于这个变化的世界,社会环境的复杂度很难让大学生深入理解, 以至于在其生理和心理均不稳定发展的时期,如何去从容应对,如何不受各种各 样的利益诱惑,能够在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稳住心神,始终坚守自己的立 场,执着的追求下去,走上人生的成才之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临这些问题的 困扰,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坚定不移的为自己的理想奋 斗下去。而坚强的意志不是人本身所具有的。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受到环境 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努力方向,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迫切需要德、智、体全面型人才。这也是判断一个人才的内在标准。如果没有“德” 的话,这个人就不会具有做人的道德底线,那么他就会为了达到其个人的目的而 不择手段,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人才”越多,对社会的危害性 就越大,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才”,即使他有很高的专业水平。所以说,“德”是 人才的根本。而这里需要的“德”主要就是指思想道德素质,它可以使人们找到正 确的政治方向,并对其他方面的素质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智”主要就是指知 识和技能,其是人才全面发展的前提,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 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体”指的是身体素质,只有好的体魄,才能有体力去增 长知识。这三者对于人才培养来讲,缺一不可。人没有“德”就会很危险,没有“智” 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没有了“体”就会成为一件废品。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理想 信念教育,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促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的 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早日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无论对于其个 人还是国家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要想使高校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人们的主观世界中理想信念占据着核心位置,具有引导和支配的作 用。因此,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

因此,要想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理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 理想信念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大学生理想信念 的基本原则。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科学性原则 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思 想。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人们认识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主 义是根据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建立起来的,所以,它是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的,必 然成为我们坚定的信仰,但是,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 需要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2.主体性教育原则 主体性教育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原则 之一。理想信念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将正确的理想信念“种植”到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中,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3.“三靠近”原则 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坚持“三靠近”原则,即靠近学生、靠 近实际和靠近生活。靠近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我 国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 点,做到尊重学生,注重其潜能的开发,营造民主、平等与合作的教学氛围。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知识资本化与网络信息化的形成, 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要对大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进行不断探索,组成高效的育人机制,更好的适应社会的 发展。

1.将网络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中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快速更新,全方位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已经完全 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大学生是一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网络已经 成为其生活与学习的一部分。据调查,截止到二零零四年,我国的中文网站高达 二十六点五万个,互联网的主页达到五十万个,网民的数量更是高达九千四百万 人,这其中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如果能够进行合 理利用的话,将会为高校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大学生可以通过 网络了解我国的政策方针,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但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上很多不良的思想,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恶劣 影响,使其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质疑,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机遇,正确的引导高校大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 资源,从而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具体的实施方法:一是开设社会 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专题网站,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网络阵营,占据社会主义理想 信念教育的关键点。二是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让大学生感受共产 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氛围。此外,我们还应努力提高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 能力,使其能够对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冲击进行正确的取舍,并且积极主动的抵 制我国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散布的虚假信息,不会陷入种种困惑。

2.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还是在政治理论课堂上,在其教学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即要 注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深入分析,同时, 在此基础上,还要在教学中达到用这些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并且还要注重思 想的时代特征。将学生周围的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进来,及时对知识进行更新, 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发展动态。使其具有更高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更加具有说服力。好的教学内容也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教学方法要不 断的进行优化与创新,积极调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主动性。并结合多种现代教 学设备,增强学生的可视度。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运用方法,针对当 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切忌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伤害,以 免其产生抵触情绪。这对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不利。

3.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当中 胡锦涛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这句话说明,理想信念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具有真实性和正确性,才能成 为人们的精神动力。并且,社会实践是理想信念的试验场,是大学生进行综合素 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认真 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密与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坏节, 大学生通过深入社会实践来认识社会和了解国情,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 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高校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 入社会,提高创新能力。社会实践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是不可 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将社会实践融入到学校教学之中,使社会主义理想信 念教育科学化、制度化。

4.扩大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校园中度过的,校园对其来讲,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 良好氛围,也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在理想 信念教育方面具有内在的导向功能,能够在不经意间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 观念、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 心理实际,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来适当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大学生校 园文化建设,是目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四、小结 通过以上关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相关方面的分析,我们知 道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灵魂,如果失去了理想和信念,就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丧 失奋斗的精神动力,就不会构成良好的精神面貌。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事业 的接班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社会的精神面貌。因此,树 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内容,符合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其 实施的过程中,要切实落实每一项具体工作,并开展多种教育渠道,力争培养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