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探索】电子科学技术

余东杰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江西共青城 330006

【文章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电子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在高等院校逐渐展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电子信息科技人才,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教学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从培养电子信息科技应用型专业人才出发,参考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成功的办学教学思路措施,结合自身学校电子信息科技教学现状,探索并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电子信息科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措施;探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发展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兴专业,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正需要大量的具有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电子信息科技专业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我校开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已经有十多年,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存在者一定的缺陷。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在深入考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一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教学经验。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本世纪初期以来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为社会的建设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信息科技人才。但近几年出现了电子信息科技专业学生难就业的状况,主要原因为电子信息科技专业毕业人数增多,而缺乏实践应用能力的一部分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被淘汰[1]。在电子信息科技专业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在岗位工作期间动手实践应用能力较差,缺乏大胆实践与创新的精神,虽然掌握着较好的理论知识,但很难在职业场合中做出突出贡献。因此,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技专业教学团队应当重视这种现象,在今后的电子信息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为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此,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应当对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坚持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原则,秉持“改造、充实、发展、创新” 的教学思路,对课程进行科学调整,增加实践应用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为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电子信息科技人才。

2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措施

2.1 改革专业课教学体系,加强职业教学

首先应当加强电子信息科技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素养。改革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体系,可以设置专门的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知识面的延伸扩展,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适应性,可以通过开展课组体系使学生对通信原理、电子线路类型以及信号处理类型进行全面掌握。重点加强职业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树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联系职业的意识,通过与职业规划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过程的针对性[2]。

2.2 构建覆盖面较宽的教学大纲

在电子信息科技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限制在教材与基本的教学计划之中,应当构建起具有较大较宽覆盖面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主要环节设置为理论教学环节与操作技能训练环节,这两个教学环节应当环环紧扣,相辅相成。基础课程大纲和后续课程大纲要衔接自然,根据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更新大纲内容,更好地解决学科基础课程与新知识的关系,丰富并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

2.3 完善加强本专业师资力量

电子信息科技专业任课教师应当深切了解当下市场对电子信息科技人才需求的主要类型,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实践应用型电子信息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在吸取各种先进教学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锻炼开拓充分的教学空间[3]。另外, 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在校学习以及专业实习期间联系人才市场与企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锻炼的机会,最终保证学生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2.4 实行高效高质量的信息科技实践教学

加强课内的实验应用教学,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合理的课堂应用操作方案,充分运用学校的实验室及机房资源,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加强课外电子信息科技活动,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中心、专业课实验室为实践教学的基础,成立学生的创新实践基地。在班级之间或学校之间展开各种电子信息科技应用能力竞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自主学习与竞争学习的意识。

2.5 改革考核制度,重点考察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为了适应应用型电子信息科技专业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当合理设置相应的应用实践能力考核制度。考试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创意知识理论的书面考试。作为考试重点第二板块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察,可以让学生进行电子线路的创新性设计,考察创新能力,也可在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过程中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

3 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世纪,各项社会建设项目与经济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电子信息科技与技术人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电子信息科技人才的实践创新与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当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充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培养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电子信息科技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事业得到充分的人才保证,也促进学生本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华君, 程正富, 朱家富, 曾祥伦, 石东平.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26(01):73-75.

[2] 朱周华, 石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探索[J]. 新课程学习( 上) :信息技术,2014,10(09):186.

[3] 彭洋. 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邮电高校本科通信类人才培养为例 [D]. 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07,07.

【作者简介】

余东杰, 1984 年01 月出生,性别男, 民族汉,籍贯江西鄱阳,职称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