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文化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工程文化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工程文化教育相关概念 1.工程、文化、教育概念。科学领域有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 应用(工程)。将科学规律加以物化叫技术,将技术付诸应用叫工程[1]。因此, 就狭义而言,工程是以某种设想的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某个现有实体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 过程。工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2]。2.工程教育与工程文化教育。工程教育是 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由工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全面系统的影响,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社会活动过程,是培 养工程人才的社会活动和学校教育[3]。而工程文化教育是指在实施工程教育的 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进行工程文化知识与内涵的渗透,培养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 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进行工程教育的同时,更重 要的是促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标准和思维方式的完善与提高,逐渐从 注重外在因素转变为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实现工程文化教育的“内化于心、 固化于行”的育人目的[4]。二、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建设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还有思维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精神教育 (杨叔子院士语)。工程文化教育的内化包含六个方面:知识、思维、方法、制 度、精神和实践。知识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基础;
思维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关键,是 发动机,是创新之源;
方法是工程文化教育的根本,是通向实践的桥梁;
制度是 工程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规范,是一种行为约束;
精神是工程文化建设 的灵魂;
实践则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创新之根[2]。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工程文化 教育的内涵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应结合高校自身长期形成的文 化特点和学科发展特色,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反复积淀、提炼和升华,而成为广 大师生认同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信念等。其要素包括:工程理念教育、专业 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文化修养教育、人际环境教育。各要素之间相互衔接、 互相影响。
三、工程文化教育育人模式的相关要素分析及实践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别敦荣教授认为,高等学校教育模式分为宏观、中观、 微观三种维度,其中中观维度形成多种教育要素,主要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课程系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等[4]。本文以电子信息 工程专业为例,从中观维度,对工程文化教育育人模式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就如 何在现有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等方面加入工程文化因素进行探讨。教 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先导,引导着办学定位及办学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是精髓, 指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课程系统是核心,是人才培养的载体;
实践环节是保 障,是强化工程能力的落脚点。各要素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 成闭环系统,共同构建工程文化育人模式。1.教育理念。受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教育实践强调“学以致用”,重视对专业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 训练,相对弱化了对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达, 社会对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多元的价值选择,工科大学 生的思想误区,市场经济对他们价值观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使得他们更不会 “说话、办事”[5]。因此,工程文化教育的理念应当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融合。科学与人文一直是相互影响、互动、融合中辩证发展的,科学精神越来越 多地包含人文情怀,人文精神也越来越多地以科学态度为前提。转变教育理念是 人才培养的先导。2.培养目标。在工程文化教育理念下,应将工程文化融入到人 才培养目标中,在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因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使学生获得工程技术或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同时, 培养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使学生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有创新精神、有电子 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工程文化素质,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高级专 门人才。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以及 结合借鉴国际合作办学经验,吸取教学改革成果,形成文化育人培养特色。3. 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实 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的载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专业建 设过程中,要结合学校核军工与核文化特色。时时处处体现学校核文化特色,在 学生思想中渗透、在专业教育中深入、在教师身教中感悟、在实践教学中强化, 使其思想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培养合格的电子工程师这 个目标来设计、组织课程体系。其中一个突出的核心问题就是造就掌握工程科学 技术的“人”。这就要求所开设的课程不仅要有自然科学课程与专业课程,还要有 传统的经典文化素质课程,并开设新兴的如工程哲学、工程生态、工程美学等工 程文化教育课程[6]。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办学经验,开设工程项目中需要用 到的项目管理课程、经济技术基础、电子工程师职业规范教育等课程,在大工程 观教育理念下,体现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个性发展。
4.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工程实践的保障,在大工程观指导下,应将文化融入到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中。工程实践教学包含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设计实践、 社会实践及课外活动实践,培养学生实践理念、实践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及创业能力。可从如下方面,结合实践活动,进行工程文化教育。(1)营造工 程文化校园氛围。在实验中心建立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历程历览,如标志性产品展 示、行业名人画像、行业优秀企业介绍等,营造工业文化氛围。并在新生入学专 业教育时,带学生到展厅现场感受行业工程文化气氛,直面感观专业工程文化。
(2)校企联合,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校企合作, 在校园中建立企业工作室,使教师熟悉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优秀企业 的用人标准、文化制度等。(3)校企联合,合作开发课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符合先进工业文化特征的课程,实现企业文化进课堂。鼓励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 开发课程,或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讲授部分课程,使得课程的内容设置更符合实际。
(4)校企联合,学生顶岗实习。与电子信息行业优秀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 地,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优秀企业文化,回校后组织学生 进行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工程文化教育的意义。
本文作者:邓文娟 邹继军 工作单位:东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