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在文学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比较研究在文学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日本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也许有人会认为上述调查结果有管中窥豹之嫌吧。但是,正如著名 日本语言学家阪仓笃义所说的,文学教育之根本就在于指导学习者要关注一个问 题,即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运用句子与句子的搭配或措辞的选择这样的、经过锤 炼的表现方式而创作出来的,并使学习者有意识地去理解其效果[2]①。从中 可以看出,教师在文学教学中是占着主导地位的,因为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去品读、 引导学生去理解,正像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那样,“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那么,教师如何能够正确地指导或引导学生呢这就需要 在教学法、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多下工夫探究了。另一方面,日语专业的学生在 学习日本文学之前基本上也都接近于零基础。其实,这一结果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纵观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屡屡强调教育改革,但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仍然占据 着主流地位,特别是为了备战中、高考,学生们都是努力钻研课本知识的,除了 课本中选用的文学作品之外,根本无暇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据笔者所查,新课标 初中语文教材中没有一篇日本文学作品,而高中课本中涉及的日本文学作品似乎 也寥寥无几。等到升入大学之后,日语专业的学生又往往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轻 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因此,日本文学基础薄弱可见一斑。所以,归根到底,“一” 中所述问题在日本文学教学中同样存在。
比较研究应用于日本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发现问题之后就必须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老实说,就目前现状来 看,学生日本文学基础薄弱这一点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它既有社会因素、 教育因素,也有个人因素等,可以说,诸多因素制约着它。因此,笔者在此不加 以赘述。下面主要从教学法和教学内容上做以分析。
(一)教学法 教学工作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合作的活动。如何搞好教与学工 作,教学法至关重要。因此,有关教学法的研究比比皆是。目前,教学法通常有 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之分。所谓传统教学法,指的是讲授法、谈话法、讨论 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参观法。与此相对,20世纪中叶以来出现的 发现法、探究―研讨法、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和非指 导性教学法被通称为现代教学法。在教学中,日本文学隶属于语言类课程。虽然各类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程序与方法上具有相同的要求,但是每个领域各有其独具 的发展方式。所以,教学法的选择也要根据课程而定。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授 日本文学课时基本采取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实习作业法,也有部分教师辅 以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和范例教学法。除此之外,是否能够根据该 学科特点而采用其他的教学法呢众所周知,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是一种 重要的研究方法,现已受到众多学者、研究者们的重视,并得以广泛运用。试想 一下,比较研究是否能够运用到日本文学教学中去呢笔者认为是可以的。首先, 相对而言,学生的中国文学基础较为雄厚。据悉,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共收入 外国文学作品39篇,占所有课文的23%以上。换句话说,大约77%是中国文学。
所以,日语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中国文学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与掌握。
这就为运用比较研究奠下了基石。其次,中日两国文学之间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
公元607~894年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一个史证。还有,日本文学上有一个专业 术语“国风暗¥时代”,指的是日本本土文学的代表―和歌衰退、汉诗盛行。足可 见,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古代文学影响之深远。因此,运用比较研究,可以有益 于学生掌握深奥难懂的日本古代文学。比如说,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日本古代 社会影响深远,而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价值观概述为“礼、义、廉、耻、仁、 爱、忠、孝”。其中,“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一思想深受日本古代封建统 治者的重视,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体现,比如《落j物语》、《平家物语》、《南 总里见八犬传》等。通过对中日古典文学作品的比较,了解儒家思想在日本古代 社会的发展、演变及对当代日本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反思中国当今社会。最后, 中日两国近现(当)代文学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近现代中日两国的社会、经济的 发展轨迹有很多不可否定的相似之处,这一时期的两国文学又都处在传统与现实, 东西方文化相撞击的历史文化环境中,两国文坛上都先后出现了政治与文学、文 学的主体性、西化与民族性等类似的文艺思潮和论争。比如说,在讲授日本近现 代文学时,一大难点亦为重点的知识就是文艺思潮,所以,通过比较研究,学生 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总之,要改善当前日本文学的教学现状,就需要 新的教学思路,打破旧有的教学常规。通过比较研究,既可以让学生对中国文学 温故知新,又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可谓“双赢”。不仅如此,也 能使学生对中国社会和日本社会有一定了解,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 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坛和社会进行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教学内容设计 说到教学内容设计,首先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教材的选定。所谓“巧 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好的教材,教师上课才能得心应手,侃侃道来。但是,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日语专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日本文学史课程教材 建设的严重滞后并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很多学生对日本文学不感兴趣 的现状。[3]26-35换言之,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学好日本文 学课。日语中有一句谚语“好きこそ物の上手なれ(好者能精)”,强调的就是任何 事情先要喜欢它,进而才能做好它。因此,通过一部好的教材来提高学生对日本 文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结合我国日语教育现状及日语专业学生学习特 点等,在参照原版日本文学方面书籍的基础上,编写出适合中国特色的日本文学 相关教材是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和使命。但是,仅仅是好的教材还是不够的。工 作在教学第一线上的教师都知道,好的教材纵然重要,但是无法灵活驾驭它也达 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照本宣科是教学上一大忌讳,老师念得昏天暗地,学生听 得昏昏欲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文学课教 学的主要目标来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在这一方面,比较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要分清主次问题,突出重点、难点,划分出精讲、细讲部分与粗讲、略讲部分, 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点。比如,笔者在讲授《日本近现代文学史》 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以选择、填空、连线、判断正误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重 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关于文学家生平介绍部分,由于课时所限,此部分不宜精 讲、细讲,因此,笔者在讲授时抓住几条主线制作成图表,使学生一目了然,既 能了解又能快速掌握。通过“学期末的学生网上评教结果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这 种教学的肯定与认可。当然,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是吸引学生学好日本 文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兴趣所在。新的 问题又产生了,如何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呢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适宜的方法。比如说,笔者在讲授《日本近现代文学史》课程时,通过开课 之初的问卷调查“你为什么选择《日本近现代文学史》这门课”“在《日本近现代 文学史》这门课中想要学到什么样的知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兴趣所在。
之后,在保证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在原有的教案基础上,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取 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法中一直强调要因材施教,我想这也是进行因材施教 的一个体现吧。
作者:
韩春红 甄琦 单位:黑龙江大学 东语学院 日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