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焕发创造的活力_

让数学学习焕发创造的活力

让数学学习焕发创造的活力 让数学学习焕发创造的活力 【摘要】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

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数 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紧紧的围绕这一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能体现学生创造能力 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发展学生 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造思维的培养创造灵感的激发创造能力的形成 【正文】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再创造、体验再创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在有限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焕发创造的活力呢? 一、动手“做数学”,体验创造的乐趣 “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困惑,自主进行旧知检索,新知探索的过程, 学生不仅能触发思维的灵感,而且能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因而“做数学” 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教学时,教师应相信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 者,为他们创设“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出来。如在 教七年级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 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体图像有了 感性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 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的多。又如“正方体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 有多种可能性,因此,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 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寇名权”的方式激励学 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 信心,而且课堂上学习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 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性课题探究,营造创造氛围 在开放性课题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思考、探究和交流的过程。如讲“水位变化”这一节时,在引导 学生探讨完例题后,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寻找与例题相似的数据处理问题, 像股票的涨跌,潜艇的沉浮等。由学生自行设计的数据表格,提出问题,利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给出评价,做成一个小型的数学报告或数学论文。通过这种开 放性课题的探究,学生既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能从实 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没有对常规问题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问题的挑战,第一步,就 是提出问题。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 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 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 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如讲到“可能性” 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彩票中奖率进行研究,比较各种形式的彩 票中奖率的高低。

三、运用多种思维,激发创造灵感 从思维活动的过程来看,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智操作方式, 是多种认识能力、多种思维方式共同的结果。它不仅需要聚合思维,也需要发散 思维;
不仅需要分析思考,也需要直觉思维;
不仅需要抽象思维,也需要形象思 维。它还离不开奔放的想象力。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思维,从而激发创 造灵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一 概念或性质不要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猜测,直观想像,充分 发挥学生的直觉思维。然后加以理论或验证。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思维。从而诱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当然在学生 的直观猜测中,很可能出现错误,甚至于结论恰恰相反,但不需要批评、挖苦学 生、要给以鼓励,要对正确的地方给以肯定。支持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探索并 加以引导,使学生充分发挥直觉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思维的目的。如在讲“三 角形三边关系“时,要让学生画图,直观想象,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任意两 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大小关系。这样学生首先通过直观猜测出结论,再通过动手操 作验证结论。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经常要学习一些 抽象概念、定理、公式,如直接给出这些概念让学生死记,效果肯定不好。如果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理论,这样不仅使学生能获得 知识,同时学生的能力也获得了发展。如在“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中,有“幂的变 化速度要比和、差、积、商的变化速度都快”这一抽象结论,通过叠纸,折纸的 次数与折后的纸的厚度的计算,使学生抽象出幂的变化速度特别快。这样既能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 维。

再次,要对学生进行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一 些概念、公式、法则的教学,如果都从正面教学如从正面看、正面想、正面用, 往往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势和束缚,在处理问题上也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或者麻 烦,所以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在处理 问题时,“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计算(2a+3b)2-(2a -3b)2时,若正向计算,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计算非常 麻烦,若逆向思考,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起来就比较简便,由此学生体会到按照 逆向思维处理问题的好处,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形成个性化学习,开发创新潜能 不同的学生由于经验背景、认知水平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导致他们对 同一数学现象做出不同的认识、理解与分析,从而表现出数学学习上鲜明的个性 化色彩。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 思想,并不断鼓励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 导学生充分的想象,要训练他们一题多解的能力,通过课堂上处理一些具体的习 题,鼓励他们只要敢想,都能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由此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 到了很大的鼓励。

五、培养数学好奇心,养成创新习惯 好奇心是保证人探索未知世界最强大的动力,是创新的萌芽,是创新的潜 在能力。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是否有对数学的好奇心,是否能以数学的眼光来看 待周围的事物。在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一条直线把一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 三条直线把一个平面分成几个部分?”时。很多同学都用画图的方法找到了答案, 这是教师可以提示,要用100条直线可以把一个平面分成几个部分呢?你还能用 画图的得出结论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追根究底的好奇心,就会不断 地去探索、钻研,由好奇心转化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趣。科学家的发明往 往是从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心开始的。我们每位同学在学习数学时也要经常提出“假如这样,会……呢?”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 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从“磁卡打电话、买彩票、家 庭装修”中学生就会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一次次的鼓励、培养,学生就会渐渐具 有对数学事物的好奇心,也会渐渐地养成创新的习 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