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审美教育论文:关于审美教育论文

古诗审美教育论文

古诗审美教育论文 一、读懂诗句,感知美 语言是古诗中表现美的载体,学生要想领略古诗中的美,首先要读懂诗句。

在诗歌学习中,读出问题是诗歌鉴赏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一眼就能看懂诗歌, 没有任何发现,没有任何问题,鉴赏就没有意义。心中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主动 去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所收获。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发现疑难之处, 而且要多疑多思,能在无疑处见疑,于似知似解处见疑。疑的范围可以是诗词中 的一字一词,也可以针对诗歌感情、诗歌的写作技巧等。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 上初步了解诗歌的意境,初步感受诗句所表现的美,为进一步鉴赏奠定基础。

二、进入意境,领悟美 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把握诗中美的实质,进行美 的鉴赏。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诱发学生审美的动因,使审美教育达到 理想的效果。

1.赏析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古诗中往往有一些感情色彩浓、形象鲜明、有深刻意义的词语,要抓住这 些被称为“诗眼”的词语,反复推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如在教学《泊船瓜 洲》时,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换词对比,就能从一个侧面感受到这首诗的 意境。

2.以图配诗,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以图配诗,可以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这对帮助学生 把美的感受上升为美的认识有很大作用,也可以促使学生想象作者产生某种思想 感情的原因,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当我们把一幅生机勃勃、一片新绿的江南 春色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去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学生一定能很快体会 到作者对景物的欣赏之情,更能领悟“绿”字的神韵。故事教学中,我常常先启发 学生说一说诗中描绘的画面,然后在口述和深入理解诗文的基础上,把诗文的内 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写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 这一时间段里的两幅优美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下、晚霞映江的暮景,一幅是弯 月初升、露珠晶莹的夜色。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夕阳照射在江面上,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呢?这是因为夕阳西下,几乎是贴着地平线照射过来,斜射 在水面上,确像“铺”在江面上一般。学生明白后,可让其画出夕阳下江面的美景。

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下江水缓缓流动,受光照多的地方,由于光反射 呈现出一片红色,受光照少的地方则呈现江水本身的深碧色。这时可以让学生通 过画笔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第四句“露似真 珠月似弓”,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 辉下,露珠闪烁着光泽。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 的弓。学生的画作未必精美,但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深深体会到诗人写景奇 丽的特点以及作者赞颂祖国山河壮丽的情感。通过绘画,学生既理解了诗意,又 受到“诗中有画”的语言美的熏陶。

3.反复吟诵,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情感体验的基础是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作者 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而了解诗文的意境。古诗语言高度精练,讲究琅 琅上口、声韵和谐,只有反复朗读、吟诵,才能把文字转化成鲜活生动的画面。

不仅要多读古诗,还要不断创新,用翻译解说内容,用描述再现意境,用吟诵沟 通情感,用抒情表达感受。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形式要不拘一格,通过范读、 跟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听同学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 韵味、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新奇。朗读时可以口中念念有词,轻声自读, 边读边想;
也可以大声诵读,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 不管以哪种形式读,都要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轻重音、停顿、语调、 语速的变化,读出节奏感。古诗平仄错落,朗朗上口,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出韵 律美。还可以根据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边 读边辅以动作、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增强表现力,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 中,感同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

三、说写训练,表达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美的感受。

古诗特有的语言形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于美的感受。只要教师充 分调动学生表达美的主观愿望,并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就能在表达美的过 程中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例如,教学中曾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 表达“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的诗意,学生有的运用了感叹句:“明月啊,你什么时 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有的加入了修饰语:“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 照着我回到我日夜思念的故乡?”还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月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回到我的家乡?”句子一个比一个美,可见,学生已经进入了诗 的意境,能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总之,我们要通过古诗教学活动,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受到美的感化和陶冶,并把这种美的意识转化为美 的行为,无论在何进何地,都要做心灵美的人,做行为美的事,在生活中以实际 行动弘扬美的风尚,谱写美的篇章。

作者:邹丽娟 单位:五大连池风景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