薹干是涡阳县特色蔬菜种类之一,已具有近300余年的栽培历史,以“清、脆、嫩、绿”而驰名,产品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种植面积1.07万hm2,总产1.6万t,产值3.2亿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薹干产业已成为涡阳县名副其实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1薹干产地耕地地力状况
医学职称论文发表
涡阳县薹干主产区义门、陈大、牌坊等乡镇,土质为砂壤至两合土,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排水良好,适宜薹干生产。产地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4.64g/kg,pH值为7.82,全氮1.17g/kg、有效磷16.94mg/kg、速效钾188.40mg/kg、有效硫23.87 mg/kg、有效铁9.46mg/kg、有效铜0.80mg/kg、有效锰6.73 mg/kg、有效锌0.57mg/kg、有效硼0.51mg/kg。总体看,有效钾属较高水平,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中等偏低,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属中等水平,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属较低水平。
2薹干生产存在的问题
2.1种植品种多、乱、杂
薹干生产面积大,但用种量少。薹农实行分散经营,多数农户自留种子,在种子紧缺年份,又进行大引大调,导致目前生产用种多、乱、杂,主导品种不明确,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严重影响了薹干的产量和品质。
2.2施肥不合理
一是有机肥施用少。由于大牲畜饲料量减少,加之农村大部分劳力外出打工,无人积肥。有机肥尤其是优质有机肥施用量少,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不能满足优质薹干生长的要求。二是盲目过量施用化肥。据调查,平均施纯素600 kg/hm2以上,尤其是氮、磷肥偏多,平均施纯氮375kg/hm2,五氧化二磷180kg/hm2,造成肥料浪费。三是肥料配比不合理,重视氮、磷肥,忽视钾肥和微肥,致使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调,微量元素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影响了薹干的外观品质和食用风味。
2.3加工技术有待提高
薹农在生产上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涡阳县薹干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工期间,一遇阴雨天难以晾晒时,薹农采用煤球烘烤,致使有害物质残留量高。在薹干出现白条、黑条时,部分不法商贩采用色素“搭色”等一系列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均限制了涡阳县薹干的内销和出口。2.4产业化程度不高
虽然目前薹干生产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但还是以分散的农户经营为基本生产单元,品种多、乱杂,种植随意性大;虽然建立了一些协会组织,吸纳会员仅局限于扩大种植面积方面,在种植加工技术推广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虽然建立起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但带动能力不强,订单农业比例小。涡阳薹干虽然在国内、国际享有较高知名度,但由于运作不规范,导致近年受到亳州市谯城、江苏邳州等地的冲击。
3发展对策
3.1加强栽培管理 医学职称论文发表
实行统一供种,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商品性好的涡青一号、涡紫一号、老来青等优良品种。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采取“稳氮、控磷、增钾、补微”的原则,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合理调整养分配比,改善施肥方法[1,2]。增施有机肥,尤其是要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畜水保肥能力。调整氮、磷、钾结构,稳施氮肥、增施钾肥。整个生育期施纯氮240.0~262.5kg/hm2、纯磷90~120kg/hm2、纯钾105~120kg/hm2,其中40%氮肥作基肥,60%作追肥。同时,适当配施硼、锌等微量元素肥料[3,4]。
3.2建立健全薹干生产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通过试验研究,探索适合涡阳地区的薹干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典型示范,积极向薹农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生产、加工薹干的技术素质。有关科研机构加快薹干加工机械的研制,减轻薹农加工薹干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要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薹干生产合作社,发挥专业合作组织上连市场、下连薹农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以利于其做大、做强薹干产业。加快发展薹干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产品增值。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生产需求,直接投资或通过合同形式建立配套生产基地。积极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创品牌,树形象,促进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参与薹干的开发,提升涡阳县薹干产业化的水平。
4参考文献
[1] 刘永文,樊燕,刘洪斌.丘陵山地耕地地力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18):420-425.
[2] 谢金学,郑网宇,谭和芳.丹阳市耕地地力评价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报告[J].农业装备技术,2009(2):41-44.
[3] 桑杰,王桂霞,贺金龙,等.苔干菜种植技术简介[J].新疆农业科技,2003(3):30.
[4] 郭同君,袁云侠.苔干栽培与加工[J].蔬菜,2000(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