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真实管理论文】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真实管理论文

电视新闻真实管理论文 摘要: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灵魂。电视新闻应该如何表现真实是 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本文从电视内容的真实、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 和电视新闻音响的真实等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表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
真实性;
表现 一、电视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要体现电视新闻真实原则,首要的就是内容的真实。新闻内容的真实, 是第一位的真实。新闻的真实性具体要求做到:报道中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原因、过程)必须真实准确;
新闻背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 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
情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思想 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张,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实;
不能以偏概全,以 点代面,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 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做到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 一,杜绝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报道;
新闻解释要合乎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

在中外新闻史上,新闻失实现象不乏其例。近年来,随着各地新兴报道杂 志的纷纷创刊,传统媒体的争相扩版,乃至“第四媒体”网络新闻传播容量上的巨 大扩充,使稿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类虚假新闻的出笼也有了可乘之机。人民 日报所办的网站《人民网》和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等,每年都要在年初评出 上一年的“十大假新闻”,搜集了全国各媒体出现的虚假新闻。仔细分析,这些失 实的新闻主要有三种类型:非故意失实,主要属于业务性,由于编辑、记者、通 讯员等工作作风不踏实,造成失实;
编造性失实,基本是通篇捏造,纯属子属乌 有;
片面性失实,新闻报道的事实并不是假的,但是只报道了客观事实的一面, 而隐去了另一面。虽然从这些年涌现的假新闻中来看,90%集中于平面媒体(报 纸、杂志),很少有电视新闻,但这并不能证明,电视屏幕上没有出现过假新闻, 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放弃或松懈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的坚守。

如何防止假新闻的出现?从新闻史上大部分情况及当前的电视新闻的实 践来看,搞好新闻及防止假新闻的主要保证还是品格端正、具有良知、新闻素质 高的新闻工作队伍。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乃是杜绝假 新闻的关键。在全球媒体的道德准则中一般都会有这样的规定:真诚、真实、准 确、客观;
并认为对读者、观众笃诚守信是一切名符其实的新闻工作的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和新闻从业者追求的最终目标;新闻工作者必须公平待人;
新闻 工作者必须对公众利益负责,必须尊重礼仪,具有高雅情趣等。这些原则有些是 从新闻理论派生出来的,有些是随着新闻工具的不断发展变化而进化的,而有些 则来自整个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但这只是条文,要印到从业者的脑海中还需要 对其进行新闻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同时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之一。在我 们社会已有的新闻规则和新闻道德准则中,对假新闻及有悖于新闻准则的行为都 已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我们对付假新闻的规定不是不多,而是不够深入人心。

新闻从业者中除了一部分人是对新闻准则缺少了解之外,大部份人是因为缺少职 业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可使新闻工作者不致被社会压力和个人私利弄得东倒西 歪,站不稳脚跟,也可使他们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而且只有这样才会使自由不 致变成放肆,才会使事情做得合情合理。所以说我们要对新闻从业人士进行新闻 专业主义教育的时候,就意味着不仅是对其进行业务素质的教育、业务技能的培 养,还要对其进行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并最终在专业主义的潜移默化中使其自 觉的把新闻道德准则付诸实践。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新闻立法的问题可能还要等各方面的条件更加成 熟的时候才可以考虑了。事实上,如果新闻工作一旦丧失道德价值,新闻一旦变 成不真实的信息,它即刻便变成一种对社会无用的东西,就会失去任何存在的理 由。但新闻评论体系的建立、各种新闻批评自由的出现、读者意见调查制度的建 立,以及新闻道德核心原则(即以充分而真实的新闻报道来为大众服务)的魅力 加上更具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教育,都使得我们有信心看到一切都会好起来,对 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新闻工作今后会继续得到改进,人们依然可以依靠新闻报道 来获得关于不断变化的周围世界的真实情况。

二、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性 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相比,电视新闻的手段最丰富,语言最多样,其中 最大的也是独特的优势就是图像。电视新闻运用图像、解说、音响、文字等声画 符号,融形声于一体,图文并茂。传播学研究的成果指出:阅读文字能记住10%, 收听语言能记住20%,观看图画能记住30%,边听边看能记住50%。由此可见,“图 像”是电视新闻最大的竞争优势。一是“图像”的独特性,使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更 强。以前曾出现过已经入围推荐参加全国“好新闻”评比的一篇通讯《百元钞票被 风吹走以后》,后经查实,却是作者编造出来的。这篇发表在报纸上的通讯,描 述了在街道上一位粗心的市民的几十张百元钞票不小心被大风刮走散落一地而 在钞票面前出现的众生态,拾金不昧的,偷偷捡走的,冒名来领的……,这篇情节十分巧合的文章,能骗过许多编辑、总编、评委、读者的“火眼金睛”,过五关 斩六将,入围全国好新闻评选,自然有许多原因,而文学语言的无法证实性肯定 是原因之一。报纸新闻除了书面语言与少量的图片之外,便没有太多可以利用的 工具,受众只能从这些书面语言或图片上获取信息,而不像他从电视新闻中可以 看到生动、确实的画面,了解来自现场的第一手信息。同样一个题材,有一家电 视台播出了一条电视新闻短消息《9400元人民币飘落之后》,报道了一名家住五 楼的居民不慎将藏在棉被中的钞票抖落,楼下的行人与附近居民纷纷追捡,几乎 将全部的钞票都交还给了失主,反映市民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当时正在居民楼 对面的电视记者反应迅速,拿起摄像机,抓拍下了这一过程。由于有十分真实而 珍贵的现场画面,使这条新闻有着十分的可信度,也使这条新闻在全国新闻年度 评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电视奖消息类三等奖。通俗地说,电视是用画面讲 话,很难造假,也就是说,电视新闻图像真实,为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体现起到了 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自然应该努力提供最真实、最鲜活、最有 说明力、最有信息量的图像。这也是优秀的与平庸的电视新闻记者的区别所在。

二是技术的发展,使电视画面的可信度减弱。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 每个记者当然包括电视记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但在一些利益的驱使下,如金钱的 承诺、评奖的诱惑……一些电视记者也借助日益发达的电视技术,炮制假图像、 假新闻。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 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令人愤怒。6月初,北京电视台临时记者訾北佳 在《透明度》栏目组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映“包子有掺碎纸”的问 题,引起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此后訾北佳先后在北京四环 路一带进行调查。十几天里,他每天早晨都买包子吃,从西四环到东四环,走访 了许多卖包子的场所,每到一处,就购买一元钱的包子,但始终没有发现包子的 质量问题。由于选题已上报,压力很大,加之刚到北京电视台,既想出名,又想 挣钱,而他本人调查的结果令其十分失望。期间,栏目主编以时限为由,催促其 抓紧拍摄专题节目。于是,他化名“胡月”,找到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 并以为民工购买早点的名义,要求来自陕西省华阴市的卫全峰、赵晓彦、赵江波、 杨春玲等人为其制作包子。6月底的一天,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邀请其朋友、 无业人员张V江假扮工地老板,在朝阳区康家沟市场购买了肉馅、面粉等物后前 往13号院,要求卫全峰等四人做包子。拍摄过程中,訾北佳要求卫全峰等人将其 捡来的纸箱经水浸泡剁碎掺入肉馅中,制成包子喂狗。因效果不佳,便随机找到 一名农民工,授意其编造了有关“肉和纸比例关系”的谎话,并编造使用火碱的台 词,以增加视觉、听觉效果。电视技术的发达,电视表现手法的日益丰富,只能用于创作更好的电视节 目,而不能违反真实性原则,用于造假制假,模糊真实与想象的界限,破坏电视 新闻画面的真实性。电视新闻之“真”不容利用高科技技术所作的任何造假的站污。

三、电视新闻音响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中的音响包括同期声、采访声、音乐等,它们也是电视新闻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音响的成功运用,可以营造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提高 观众对于新闻传播的参与性。

如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现场直播节目《钱塘江潮》, 多次采用现场转播的大段大段的气势磅礴的潮声,与气势恢宏的涌潮画面相呼应, 十分具有冲击力。如果不用这些现场音响,而是节目从头到尾“灌”上主持人的解 说词,节目的真实性、现场感和感染力都要大打折扣。又如,1986年美国“挑战 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过程在电视上播出,世界各地的电视观众无不为之震动。

宇宙飞船耸立、待发、发射、观者欢呼,突如其来一声爆炸过后碎片坠落。观看 者(包括宇航员的亲友和学生)刹那间不知所措,目瞪口呆,失声痛哭。短短的4 分4秒的电视新闻中,欢呼声、爆炸声、哭泣声,连续出现,使每个电视机前的 观众的情感和心理无不为之牵引,这样的真实的完整的音响,是任何美妙和细致 的文字都无法代替的,它能传递给受众更多真实的新闻信息。

电视新闻贵在声画同步,真实的音响也是它优于报纸新闻的特长所在。追 求真实的音响效果,也是电视新闻记者捕捉新闻的要求之一,因为真实的音响也 是真实和重要的新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