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育学术研究论文
初中美术教育学术研究论文 初中美术教育学术研究论文范文一:对初中美术教育目的的思考 内容提要 本文从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初中美术学科的存在价值,初中学生学 习美术的 心理特点,初中美术学科的课时设置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诸 方面,对初中美术教育 的目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不同于现行《教学大纲》中关 于教育目的的观点,认为对初中美术 教育应作全面实际的了解,对初中美术教 育目的应作科学准确的定位,并设想了一些根据教 育目的的调整而改变的方法。教育目的,或曰教学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问题,是这 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教育目的一旦确定,必将制约、影响着所有教育、教 学行为的实施操作。本文论述的 是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论述该目的之前, 让我们对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受众进行一番了 解。
美术教育的涉及面相当广泛。如以年龄分段,有学前美术教育,小学 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 育,大学美术教育,直至老年美术教育等等;如以教育场 所的不同来区别,则可分为学校美 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等等。
应该承认,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场所的美术 教育目的的定是各不相同。本文 涉及的美术教育的受众是: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 中的全体学生,年龄 在十二岁至十五岁之间,学习形式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
初中美术教育要达到怎么样的目的九二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 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 用》是如此表述的:"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 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 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 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 育学》又作了如此诠释:美术教育的目的分为一般目 的和具体目的,一般目的 中包括智育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具体目的则包括:提高学 生 美术"双基 "水平,提高学生美术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教育部体育 卫生与艺 术教育司组编《美术教学学》,P49~52,高等教育出版社。
看了以上这些文字,一个基本感觉就是:上述教育目的内容繁杂,目 标繁多,多头平行,条 理不清。可以想象,有关专家学者在制定初中美术教育目的时,太想面面俱到,恨不能穷尽 有 史以来出现过的所有的关于美术的教育 目的。于是乎,这个教育目的的字里行间,处处与历 史 上曾有过的如技能教育、 审美教育、情操教育、能力教育、个性教育、创造教育等教育目的 论一一暗合, 真不愧为集美术教育目的之大成。遗憾的是,这教育目的只是出自一些人的想 当 然耳,它并没有真正反映出初中阶段美术学科的特点,与学校的美术教学实际情 况尚有不 少差距。
教育目的应该体现学科特点,联系实际,准确明了,切实可行。本文 认为,初中美术教育应 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说来, 就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 别美等能力为主要目的。
原因如下:
应该看到,初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 所认同。这从近年来国 家对有关美术教育的师资培训、设施添置的投入不断加 大可得到印证,这也令从事美术教育 的教师感到些许的欣慰。但是,在当前的 教育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 育作为首选,语、数、外等 应试学科可谓是重中之重,是学生竭尽全力学习的内容。可以断 定,此种状况 在相当的时间里不会改变。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 少 人视作"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在这些人眼内,所谓美术教育的价值、功 用,仅 仅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甚至连这样的程度都尚未达到。当然,也有极 少数初中学校的极少 数班把美术学科作为"特色",但其办学目的直指升学,其 教学目的与正常意义上的初中美 术教育目的不可同日而语,此应另当别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就在学校美术教育遭遇冷落的同时,整个社会对 美的追求却是日甚一日 ,这种追求已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冷热相对, 形成强烈反差,而初中美术教育就在 这样的无奈和夹缝中自得其乐地生存。
面对尴尬境况,要实施、完成《大纲》中提出的如此众多的教育目的,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 是学生的学,都很难与实际情况合拍。与其泛泛而谈地广 提目的,不如实实在在地明确主要 方向,增强教与学的可操作性。
现行的教育模式,在西方已延续了数百年,在我国亦有百年以上历史, 其间,各门学科的设 立,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都能体 现三学科独特的存在价值。那么, 美术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它与 其他学科的区别又在哪里这是决定教育目的的 一个重要问题。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认为,美术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并可锻炼、培养种种 非智力因素。这些 人通常会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为例,说他既是艺术大师 ,又在 物理、医学方面有所建树;并还会把爱因斯坦擅拉小提琴作为佐证。殊不知,此 说已 步入误区,其错误就在于忽略了美术学科的特点,用各门学科的共性来取 代美术学科的个性 。试问,现代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哪一门学科不能培养、提 高学生的智力有哪一门学科不 需要具备非智力因素 相信每一位从事初中美术教育实践的教师都有如此经验;绝大多数主 课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 ,其美术学习成绩也不错;反之,一些美术学习成绩较好 的学生,却不一定是全面发展的学 生。我们大家还都知道,各级各类美术院校 及美术专业每年在招收学生时,其文化考试分数 线之低,总能令人瞠目结舌。
这种局面的形成已非一年半载,以至于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某学生学习成 绩不佳,报考理想学校无望,便在临考之前求助于美术教师,看能否帮忙突 击 辅导一下,且到美术门类的学校试试,觉得那里是可以投机一把地方。
以上种种现象从不同的侧面说明:美术学科对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 素的开发和培养并没有 什么超乎寻常的作用,事实上,这也是美术学科的主要 价值所在。
据说,在美术专业入学文化考试的分数线问题上曾有过争论,结果大 概不了了之。不管怎么 说,为了开发大脑的左半球,却导致大脑右半球的萎缩, 总是令人遗憾的事。
自有美术教育以来,中外学者在研究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 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儿 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从涂鸦期到写实期的 转变。研究表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 少年儿童,由于心理发育的原因,绝大多 数人会进入一个被称之为"高原期"的阶段,在这 个阶段,儿童对自己的绘画自 惭形秽,不断产生抑制情绪,进而丧失了动手作画的兴趣。这 时候,学生对美 术作业取的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很少有积极的参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甚至 不 能完成作业,更有极个别学生出现抵触、厌恶的情绪。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实践工 作的教师 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这等情况,不少教师经过努力,想改变或者改善这 样的局面,但总是收效 甚 微,究其原因,就是违背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规律。
规律之所以叫规律,就是不以人的主观 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一定要初中学 生完成相当数量的美术作业,特别是绘画作业,非但 不能达到目的,相反,只 会增加教师和学生彼此的痛苦,得不偿失。顺应规律,才是明智的选择。根据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整个初中阶段从六年级至九年 级,四年共有一百四十 四节课时可用于美术科目的学习。对应《大纲》规定的 各种目的,极其有限的课时愈显微不 足道。面对众多教育目的,其他姑且不论, 仅"双基"教学而言,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何为基础知识何为基本技能"双基 "要达到何种程度《大纲》没有明确界定。从我们所 能看到的教材中,都包括有 绘画、工艺设计与雕塑三大板块,具体区分,各板块又都包含了 大量内容。就 以基本技能而言,视觉艺术的不同种类何止数十种。倘若有位精通各种技法的 教 师,光是将这些技能讲解,演示一遍,一百多课时不知够用否更惶论让学生"较 熟练地 "掌握某一种技能了。美术课上,比比皆是的状况往往是学生将教材工具 铺陈开来,还没动 手涂抹几下,下课铃声已响,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操作 的连贯性或多或少地打了折扣。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这是素质教育的初衷,也是现 代教育的目标。曾几何 时,家长热衷于送孩子参加各类美术学习班,潜意识中 或许还希望孩子能出息成美术专门人 才。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清醒地认识到, 社会不可能、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专职画家。在物质 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 要求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能培养出具有审美意识和能 力的社会成员。
哪怕他们画不好一根线条,涂不好一块颜色。
在新的世纪,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必然会越来越多 地融入审美的要素,可 以这样讲,感受美,鉴赏美,审视美的能力,是现代人 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育应以培 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为主要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目标指向审美能力,并不排斥诸如"双基"、 "观察"、想象、创 造"等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理顺其中的主从关系。在众多关 系中,审美能力是纲!其他能力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审美能力是皮,其他能力是 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论是 绘画、工艺或雕塑的教学,只不过是提高审 美能力的载体,诸等能力的培养应当视为达到审 美目的的手段和媒介。其实, 仔细想想,即使在专业性极强的美术院校,学生在具备了一定 的美术能力后, 他们制作出来的各类美术作品,还不是为了表达其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 美 价值么 教育目的的调整当会增强美术教学的可操作性。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应向欣赏部分 倾斜,要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美的规律 的基础知识、在八、九年级,可以完 整地学习史外美术史,结合欣赏古今中外 的经典艺术作品,必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当前的美术评价,过多地看重学生的技能,其实应该淡化技能方面的 要求。教育以审美为目 的,令美术成绩的评定也有了一个抓手,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的绘画作业不再是评价的唯一 依据,考核可以更多地以试卷形式进行。
不可否认的一个问题是,确有一些学生对学习美术有强烈的兴趣。那 么,对这些学生美术能 力的培养,应该通过美术兴趣小组实施,或通过社会教 育、家庭教育等途径进行。
历史进入崭新世纪,时代的发展呼唤着素质教育,教育以人为本的理 念已深入人心。作为基 础教育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亦担负着培养全面人才的 重任。"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 ",是初中美术教育发挥其价值的基本方式, 这就更加要求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耐 得住寂寞,"但求耕耘,不问收获 ",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努力工作,积极探索,为美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
初中美术教育学术研究论文范文二:中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 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1堂课都成为学生对 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使学生全面、和谐、 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 新课程标准 体验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1次历史性的变化。
每1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 ·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 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 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1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 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1、注重各学科的渗透性美术不是1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有特色,但不孤立,它与许多学科都有 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许多理念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的内容,了解事物的本质 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是难以表达清楚的,如运用图像符号则1目了然,而且图像 从视觉上、意识上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 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科教学,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是拓宽审美教育的1条良好方法。
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美术教师也大多固守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千 篇1律的上课,这与教师的教法有关。对于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随之走进不同以往 的课堂氛围,美术教师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变而重新寻找自己的教学方法。所 以在上课过程中,我结合了许多其他课程,涉及到音乐,文学,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 识,让学生能在美术这1学科里学到除了画画以外的东西。
2、注重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协调性 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 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课程标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积极性是人的1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它包括认 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 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 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 动。在这1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所以, 学生个体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基于这 几个方面,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力的调动。3、注重 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 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 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
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1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 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 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 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谁画的鱼最大”教学中,创设学生捉鱼的机 会,体验鱼的活力与手感;通过观看海洋热带鱼的视听体验,丰富了学生对各种美 丽的热带鱼的认识;通过动手绘画漂亮的大鱼的体验,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
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1体,在主客体的交融 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1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 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 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 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滚动乐园”教学中,学生在把玩、抚摸水果的过程中,通 过手的触觉,体验到水果圆的实体,果皮的细嫩、光滑、舒服;通过鼻子对水果的嗅 觉体验,闻到了水果的清秀与芬芳;通过滚动水果的观察、视觉体验,不但认识了圆, 而且发现滚动的水果与静止的水果的区别;通过动手绘画体验,才发现平面上的圆 与生活中的圆有很大的差别,但又互相联系。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 验认识的基础上,进1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五、 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按人体的功能 可分为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象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按 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媒材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 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 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 验等等。学习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 体验感悟和认知。如“让我的飞机上蓝天”的教学,教师利用送1件看不见、摸不着 的礼物给学生的悬念,吸引学生,创设了听声音猜礼物的体验,学生从声音中辨别 是飞机,于是进行了动手制作飞机的体验,最后让自己做的飞机在蓝天上飞翔。在 和谐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制作飞机成功 的喜悦,当飞机在蓝天翱翔时,也放飞了孩子们的理想。身心愉悦,神物交融,这是多 么鲜活的生命体验。
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互相联系,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1个 利用视觉、听觉、手感触觉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各个器官的学习 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无法割裂分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 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 每1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 体验。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使原先存在的1系列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将会有1些困难,我相信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将在新课改中谱 写更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