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素质教育论文:浅谈素质教育论文

计算机素质教育论文

计算机素质教育论文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 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 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 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改 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加大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学校办学 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加之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都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 基础。美国Intel公司前总裁葛鲁夫所说“在当今世界上,一切能做到的,终将做 成。技术的力量不可阻挡,无论人们在它的前进路上设置何种阻碍,它仍然继续 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已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计算机教育本身也是一项重要而有力的支持。因此,我认为,难得的机遇已悄 然到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进一步坚定信念,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需要从课程 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建设、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学生能 力素质培养、评估等方面作出整体性改革,并结合“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 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思想,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 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1世纪世界预测》一书提到“迅猛惊人的变化震撼着今天的社会,它迫 使课堂内的教师无法回避这样的一个事实: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化知识,出口之间 也许就已过时;
那些需要一套解读术(注释)的艰涩的古书和出了学校一辈子也 不会去用的冷僻刁钻的数学难题,在徒然耗损着年轻人的生命和热情,面对未来 的压力,学生有权利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还需了解各种未 来社会的真实图景”。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 就变化中的问题因材施教。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 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不得不与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思路有关。

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省区中学计算机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充积着过 多的计算机术语,缺乏形象直观的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负 担过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目前学生负担已很重的情况下,学校 计算机课时安排也不可能太多。因此,计算机课程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

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初一、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由劳动技术课程逐步发展成为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渗透,重视学生文 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编排上注意遵循由浅入深,年级之间课程内容 的衔接,做到知识趣味性强和科学性严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同时,我 们也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 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等,效果较好。例如上学期高二1班学 生自发组织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他们自己的一本诗集,题为《荷叶尖尖》,很有 创意。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 造性的劳动。我校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辅导,对全面发 展学生能力和培养拔尖人才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此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和学生特点,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做到主动具体落实,基本 适应当今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 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 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 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 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我校计算机课程 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 操作。初一年级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发展史、键盘指法强化训练、磁 盘操作系统以及UCDOS汉字系统等。考虑到我校高中学生有来自市区的也有从 各县区农村学校来的,水平层次不同。高一年级我们在初中课程基础上增加了 QBASIC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的能力。高二年级主要选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各 种命令的操作,学会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课题。此外, 我们还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课程内容,如WINDOS95、Internet通信等, 注重学生实践训练,以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 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
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 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 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 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 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 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 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 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在 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 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计算机第二课堂、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

这一做法在我校学生计算机竞赛中有了很好例证。这两年来,我校学生参加计算 机竞赛,有2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

四、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 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 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 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 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 质量中找到出路。我认为,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明智之举。

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 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 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 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 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真正实现,从而体现教学互 动性。这样,教育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 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都获得与科学家们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去挖掘考古,去探索 星体奥秘等过程的喜悦。我们的经验也表明,这样得来的结果比耳提面命的讲授 深刻得多、鲜明得多,更多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在 塑造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劳动者。学校应该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教 学改革试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大力宣 传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师们都认识到, 普及计算机教育已刻不容缓,培养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献,是国家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师一方面要朝一 专多能方面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另 一方面,教师也应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己教育现代化的意识, 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撰写论文的水平,利用现 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

我校十分重视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或不定期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 门组织的学习参观活动。几年来,我校计算机教师参加过由广东省电教馆举办的 “现代教育技术研讨班”的专题学习。先后多次组织教师参观深圳、广州、珠海、 广西等地的计算机教学情况。今年初,我校又颁发了《关于全校行政领导、教师、 职工计算机培训试行方案》,组织了3次计算机知识培训活动,至今全校已有120 多人接受培训,学校出现了“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学校领导科技意识进一步 明确提高,广大教职工对计算机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明显增强。

六、加强学科德育目标渗透,注重学生实践。

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他们都“应 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 学精神”,人才的质量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