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怎样督促学生的学习
新课程教学中怎样督促学生的学习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靠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完全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 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化为“探究式学习”。那么怎 样才能搞好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指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 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 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 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其次,恰当地运用幽默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它 能引起学生注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另外,要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最大的优势是生生之间信息交流迅速 快捷,实现优势互补,在课堂权益的保护下,学生可以自主地发表见解,可以跟 老师和同学说“不”,也可以让瞬间萌发的智慧火花得以展现。同时,还可以增进 同学之间的感情,锻炼他们的口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心理自由。建立和谐、 民主的学习氛围,便是为学生营造探求知识的快乐天地,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 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好的动力。只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将自己 对数学的探究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的内驱力。孔子说过:“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的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的课 堂应借助开放、互助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浓厚兴趣。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三、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要善于诱发学生产:生 自我实现的需求,多给他们一些思维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设师生交往共 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人的创新意识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 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知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 主体去发现真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 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 喻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不是平铺直叙地把平形四边)臣的性质讲给学生, 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适当地给以鼓励和补充。又如在讲完三 角形的中位线时我给了学生这样一道习题:有一位老人,他有四个儿子,老人希 望把他仅有的一块三角形的地分给他的儿子,为了公平起见,老人希望每个儿子 分得的土地的大小,形状都一样。你能帮帮这位老人吗?这样一来把课本中的知 识、问题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情境,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 性、趣味性或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或作业;
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问 题情境的设置,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张扬个性 在新课堂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让老师异常惊讶却又不得不佩 服他的独特思维能力。特别在初三的教学中,有很多的证明题,其证明方法多种 多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解放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 自由飞翔,而不是总是沿着老师的思路走。在我的课堂上,经常有学生举手说:
“老师,我有其它的方法。”“老师,我的方法比他的简单。”此时,我总是尽量给 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和学生一起分析各 种方法的优劣。这样既可开发学生的潜力,又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学会想像和创造,也可 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他们创造的灵性。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
我看见了,就领会了;
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表明了亲身经历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去亲身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 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将知识、技能、情感、内化为他们 生命中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