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分析】 民族融入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分析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分析 民族的灿烂文化需要广泛传播,需要得到传承,这样可以使人们对于民族 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因为国家产生深深的自豪感,最后达到让民族文化 深深的影响着世界文化的目的。优等的民族会对自身的文化进行不断的改革和传 承,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音乐文化加以宣 传和发扬,发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千变万化的形式和内涵。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来看,学生学习的时间比较短,普 通高校学习声乐的时间是两年,每个学年共有36个学时,采取的教学形式是一对 一或者是一对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演唱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学生只能完成 大纲要求的教学曲目。从这一情况来看,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受到限制的, 在课上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少数民族的声乐文化,更别说练习民族演 唱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学校的声乐教学模式是单一的,内容不够丰富,缺少民族 音乐对于学生的熏陶,没有让民族声乐得到较好的传承。从教学的师资力量来看, 老师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了解较少。例如广西某高校的声乐老师,他们大多 是从高等音乐学校毕业,学习的唱法都是西洋美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西 洋美声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多见,大多使用美声唱法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唱法训 练,而在民族唱法方面,老师自身少数民族知识储备较少。从教材的编写来看, 是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基础上,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演唱的曲目大多是国 外的作品,针对少数民族的唱法练习较少或是没有练习。

二、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培养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在高等院校中,学生本身具备一定 的音乐鉴赏和学习的能力,他们的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知识 储备丰富,在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时,凭借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学会民族声 乐的唱法,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现如今,我国优秀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实际上 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非专业人士十分热爱,他们通过心授口传的方式进行传承。

经过调查和走访,发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人实际上对于音乐的基本歌唱技巧和基本 乐谱知识了解的很少,更别说精通。这样的情况使得民族音乐的传承遇到一定的 困难,在口传心授的过程中,对音乐的传承不准确,方法不快速,久而久之,民 族声乐会得不到广泛的传承。而在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运用音 乐分析技巧,加上学生一定的识记能力,学起来较轻松,传承效果也会很好。通过上述内容,在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素养。高等学校声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面的优秀的音 乐人才。在岁月的漫长过程中,我国创造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同时我国是一个具 有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声乐资源也非常的丰富多彩、瑰丽无比,将民歌、 戏曲等音乐资源融入到我国高等学校的声乐教育中非常的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的 民族文化素养,能够扩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就学生自身而言,深入了解作品 所蕴含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并不难,学生能够把握住民族音乐蕴含的民族特色, 演唱好民族音乐作品也会让学生充满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高等院 校的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能够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目的。民 族声乐蕴含民族文化,富有民族特色,展现民族风情。当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 充分了解其中所表达的感情,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同时,学生吸收了民族的优秀 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发挥声乐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优势。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的标志, 表达了一个民族对于世界对于生活的认知,同时通过民族的声乐文化,也能让人 民对民族产生深刻的认识。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领略民族声乐 所表达的内涵,深入了解民族文化。首先要从意境美入手。民族声乐歌词通俗易 懂,但是却耐人寻味,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有的歌词是诗歌,传达出很美的意 境,老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这种意境美。其次要从歌曲的韵律美入手,了解声乐作 品的民族文化内涵。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风韵和神韵,也就是民族文化的风格和 精神。律指的是歌曲音乐的节奏,其中包括声乐路线和起落的规律。老师可以激 发学生创新的思维,让学生在课上对各种类型的民族音乐进行“框上加花”“框上 润腔”的创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深刻理解民族文化 的风格和神韵,并对其进行再创造。最后是从民族音乐的精神美入手。民族音乐 大多运用故事讲述的方式进行创作,其中包含丰富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发展 情节,这些内容凸显出人物的高尚风格,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性格塑造影响,能 够陶冶学生人格情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弘扬民族精神。(二)在 歌唱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歌唱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必不 可少的,这是传播民族音乐方式中最核心内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民族音乐 文化得到传承,进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发展。在引入歌唱教学时,要侧重于发 音方式的应用,因为民族歌曲最大的区别就是与美声唱法具有很大的不同。发声 的技巧有多种,例如壮族、苗族的歌曲,保留了多声部的发音方式,学生学习这 种发音方式,在演唱歌曲时能够表现较高的艺术性,表演能够更具感染力。在歌唱教学中,学校要让老师们加强研究少数民族的唱法,在课上教授学生前准备详 细的少数民族歌曲内容,教会学生少数民族歌曲的演唱,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的 音乐素养得到提高,也让民族声乐文化的到了传播和发扬。同时可以通过民族化 回归的方式将在歌唱教学中引入民族文化,回到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活动中,将 教学与民俗活动相结合,例如举办赶歌会、斗牛竹等民族化活动。(三)在器乐 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器乐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是考虑到二者在 本质上是相同的,共同构建完整的民族声乐文化。学生学习民族器乐,是深入了 解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甚至逐渐爱上民族声 乐文化,所以引入器乐教学能够为民族音乐的学习开辟新道路。我国少数民族的 乐器有很多种,例如在广西地区,民族乐器就有百余种,包括马骨胡、土胡。广 西地区地形凹凸不平,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当地树木生长茂盛,竹林面积广阔, 所以竹制乐器较多,例如状笛、竹筒琴。由此可见,增加器乐教学这一部分,帮 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生活条件,了解民族生活的乐趣,会在整体的少数民族声乐 教学部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四)侧重民族歌曲唱法的教学。气息运用是歌 唱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的基础,西方的美声唱法,在西方的歌剧中运用广泛, 在艺术歌曲中经常出现。同样在中国的少数民族歌曲演唱中,气息的运用较明显 的体现在戏曲、曲艺、民歌中,在其它众多种类的唱法中气息运用也是基础。气 息运用的正确方式使得演唱发音准确,音质优美,音色变化绝伦,进而表达演唱 者的浓厚情感。在美声唱法中,普遍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就是调动胸腔、 腹肌的整体力量,共同控制气息机能。同时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老师经常会使 用这种呼吸唱法去教导学生。而民族音乐的唱法有很大的不同,讲究的是“气沉 丹田”,就是在演唱时注意让膈肌下沉、胸部肌肉收缩上提,这样胸腔得到压迫, 使人感觉气息到了肚和腹中。运用这种演唱方法是因为少数民族的同胞经常需要 劳作,在劳作的过程他们发现如果用气息唱歌,就能唱出不同高难度的民歌。例 如壮族和瑶族的同胞,他们会在上山挑担子的时候唱歌,这时候他们的气息就很 容易下沉到丹田,所以他们的歌声都是高亢而嘹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满足国家对于民 族文化传承的需求,同样也满足了民族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承需求,促进学生的音 乐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表演更有感染力。通过在声乐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文化, 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的对待声乐体系中的民族声乐部分,同样对于教学体系来说, 少数民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注入了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