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体现论文]

中国特色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体现论文

中国特色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体现论文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 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养分。

胡锦涛总书记鲜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 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 色。”这个重要论断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要坚持立足 中国国情,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养分。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 结合 民族特点是指_个民族的民族特征和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 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点。它是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马克思 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 科学把握。但是,马克思主义要付诸实践则只有同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具体 实际相结合才是可能的。在这种结合中,普遍的真理被具体化,具体的实践经验 和民族文化优秀成果被概括和提升,融合为一种体现着普遍和特殊相结合的理论 成果,并成为该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 打上民族性的烙印。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马克思和恩格斯面对 的是欧洲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想文化关系和发展进程,回答的是当时的经济、社会、 历史发展和阶级斗争提出的重大问题,制定的是当时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战略和 策略。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必然是带有历史特点的,同时又是具有民族 形式的。当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时候,就有一个同当时 历史条件、发展过程和民族特点相适应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要 与民族特点相结合。

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强调,脱离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进程来谈论他 们的理论,没有任何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各国的工人政党要胜利地领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必须从自己国家的历史条件出发,制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与民族特点相结合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 言)187z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宣言》 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他们明确强调,这些 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段重要论述,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其一,不管情况发生多大变化,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永远坚持,决不能背离和丢弃。其二,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革命实践的产物,坚持和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必须以当时具体 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必须与民族特点相结合。列宁认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 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 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 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 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 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共产党人在运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时,不是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而是要求把这 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 别,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 胡锦涛同志鲜明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也都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确定党带领人民推进事业发展的正确的路线方针 和战略策略,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 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重要论断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同中国革 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密切关联的重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坚持立 足中国国情。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就肩负着 如何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历史任务。这要 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又要结合中国国情加以灵活运用,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 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 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与理论。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 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 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 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亟待 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悱这一科学的认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土 地上发挥指导作用的关键前提,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并初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 新道路的重要保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邓小平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的词句和个别结论,而是紧紧抓住 “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 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 民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考察了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科 技信息化的新形势,依据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 时期。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在新形势下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社会建设理论 同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光辉典范。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养分 胡锦涛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 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 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 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而且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任何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正确指导实践,而任何理论只有与文化相结合才 能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 中国传统文化,使之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注意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 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体 现时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原则。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化、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上的一元化。第二,对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科学的态 度,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三,坚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不同 学术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毛泽东很早就意识到,来自国外的思想理论要在中国发挥作用,必须与中 国本土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他明确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 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坚持 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活泼的民族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 成了许多富有新意、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概念和思想。邓小平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伟大成果,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结果。

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体现了中 国传统的哲学智慧。邓小平理论中的富民强国方略,巧妙处理复杂矛盾、统筹把 握全局形势的斗争艺术及其伟大的凝聚力感召力,无不深刻体现了其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渊源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又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发展变化”、“民本”和“自强不息” 等重要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 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统筹协调、与时俱进、社会和谐等重要理念,都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汲取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养分。

综上所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必 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同时,又要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要注意汲取中国 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养分,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