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论文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论文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论文篇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思考》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是小学阶 段教育的重要任务。牡丹区第五小学针对因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偏低与文化生活贫 乏、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有针对性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设置课程 内容,构建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与机制,力 图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培养儿童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的心灵,依据儿童的心理成长阶段的规 律进行科学教学变得越发重要,因此,目前国家把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至 课程的高度。但是,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儿童科学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个学 校不断思考的问题。牡丹区第五小学(以下简称第五小学)根据学校学生的特殊情 况,构建了特色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 著的效果。
一、现实诉求:现时代背景下学生健康发展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黄金期,而在现实的生活与学习中,儿童 在认知方式、思维发展、情绪调适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 心理困扰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的 心理压力更为巨大。这需要学校对儿童进行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在家庭之 外,学校是对儿童发展影响最大的正式机构,它影响着儿童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
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是 每所学校的重要工作。另外,第五小学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家庭处境较为不 利,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那么,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 为迫切。
(一)儿童社会化需要积极品质教育 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 康和正常的社会交往。然而,如今中国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社会化的正常发展,其中不容忽视的是所谓的“小大人”现象,儿童整 天与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为伴,封闭的环境里接触的都是大人。另外,儿童从电视、 网络等媒体中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头脑中充斥着许多与年龄不相称的的复杂内 容,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社会技能,承受了很多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心理压力,这 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社会化发展,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儿 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如智慧与知识、勇气、爱与人性、正义、节制、灵性与超越 等,是儿童社会化顺利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只有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得到提升, 才能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除了传 授知识,帮助儿童为日后的工作和经济独立做好准备外,还影响着儿童社会性和 情绪发展,因此,学校就更应该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加强儿童的积极品 质教育,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使命,也是学校所必须要担负的责任。
(二)学校学生发展特殊性更需要积极品质教育 牡丹区第五小学位于城乡结合处,学校的小学生半数以上为农村学生, 其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和生活贫困家庭的学生约占学生家庭的百分之十五,且 多数家庭父母双方文化程度较低,约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家长仅有初中以下的文化 水平。处在这种家庭条件的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常常会遇到更多的挫折与困难。
而且很多儿童的心理保健能力较差,表现得较为自卑。可见,相对于其他学校学 生来说,牡丹区第五小学的学生发展状况更为复杂,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部分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有些学生有自卑心理等;二是存 在心理发展问题的学生,这类群体较多,如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或对 学习缺乏兴趣的一类学生,相对于第一类学生而言,这类群体较多;三是其他发 展较为良好,但仍需进行其他诸如乐观、积极向上等良好品质塑造的学生。
(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把握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中小学的核心任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 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在教师层面,如何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就需要教师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与发展需 求,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合的教育。牡丹区第五小学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深切感受到学校以往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诸多原因不是在于教师付出的努力少, 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致使教学内容高于或低 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相符,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 此,学校将对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把握作为对教师的重要任务,学校试图通过 全体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学生的发展状况,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同时,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改进,有助于 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而学生学习态度的改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学校 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由此可见,提升教育质量,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这一途径来实现。
二、理论支撑:积极心理学指导学校明确发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是于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 其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Seligmen)提出并倡导。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 应研究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与生活,如何使人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等 方面的问题。[1]其作为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将心理学研究从以往的仅仅关注 心理疾病和障碍的研究,转向关注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状态方面的研究,为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指引了目标方向。
(一)积极心理学的新鲜理念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立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使命不仅是治疗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培养 人们积极的心理品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这一观念成为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确立、内容设置、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五小学在早期也进行过心理 健康教育,但主要是偏向问题取向的,针对心理障碍的个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牡丹区第五小学根据学校学生大致处于的三种心理发展状 况,确立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潜 能开发和心理素质培养的一级目标;针对普遍问题进行辅导,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的二级目标;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的三级目标。最终 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以积极的 心态,享受快乐的教育、快乐的生活。有了这一明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心理品质 包含的内容必然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培养学生的品质内容 有: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 活;增强学生调控情绪、承受挫折、自主自强的能力;培养学生集体观念、良好的 人际意识;培养开朗、乐观、合群、自立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分 析、解决能力。
(二)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选 择 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问题取向转向全面素质提升取向,必然带来教育内容、途径和教育形式的改变。问题取向引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侧重于学生 出现的一些具体心理问题,如意志力薄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 等,仅仅关注到了学生负面发展的方面。并且,问题取向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方 式也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忽视了学生成长的潜能。在教学方式上往 往也限于单调的说教。有了积极心理学的指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 发生了变化。积极心理学关注到人身上积极的心理潜能,看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而非像传统心理学那样,仅仅关注到个体身上的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积极心理 学相信,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建构,学生的潜能会得以发挥,健康品质得以 形成。为此,积极心理学不把个体看作病态的、被动的、等待治疗的个体,而是 主动建构、学习的个体。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应是单一地灌输、说教, 还要注意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成长状况,教师进行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主动 地建构认知,进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品质与能力。
三、体系构建:大课程观引导学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层面也在不断提 出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尚未设立明确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及其配套 的评价体系,以致很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处在一种边缘化、形式化的境地。不过, 这也给很多小学带来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化探索的契机。第五小学利用这样的契 机,结合学校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相对比较雄厚的条件,创造性地进行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牡丹区第五小学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 广义的健康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而非仅仅限于狭义的心理咨 询、心理辅导等。并且,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通过狭义的具体心理健康课程来实 现,也需要通过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以及社团活动、学校文化等隐性课程的影响 来实现。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学校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也是针对全体学生的, 着眼于发展学生积极品质的。
(一)设置全校学生必修的特色心理健康课程 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积极学习、乐观 生活的重要载体。新世纪以来我国确立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赋 予了地方、学校的课程建设自主权,牡丹区第五小学积极利用课程开发自主权, 把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与校本特色选修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了面向不 同年级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班学生间周1课时,教师为专职的心理 教师,并且具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或“国家三 级心理咨询员”资格,保障了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专业性。另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学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常见 心理问题,灵活设计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些特色化、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体现在学校的校本教材上,有:《红星照我心》、《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 理活动辅导设计》、《适合小学生心理的学习策略》、《心灵语》等。除了间周 1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外,牡丹区第五小学积极利用隐形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 康教育。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之初都会设计好本学期本学年不同年级的德育主题月 系列活动。每月一个大主题,大主题下又分列4个小主题。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性,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 科之中。小学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其中情感意志培养非常关键。在各科教学 中,要求老师把对学生的关爱注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多方面引发学生积极的 情感反映,使学生从教师的鼓励中体验快乐、树立自信、走向成功,使学习过程 变成快乐的发现之旅,从而达到寓教于乐、乐中求美、美中育人的目的。如语文、 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科学可以进行科学思 维的训练,培养严谨的思维逻辑;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 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 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另外,在学科教学中,学校也注重利用案例中的榜样 教育,达到对学生品质教育的作用。一方面注重教材中榜样人物教育,利用书本 中的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即时教育。另一方面,用各种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 事,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或互相进行讨论,通过借助分析榜样人 物的成功经验对学生进行正向强化,使其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并落 实到行动中去。
(三)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相结合的灵活辅导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特征,第五小学采用团体辅导和 个体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第五小学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提升心理健 康教育的专业水平,修建了高标准的个体咨询室、团体活动室和心理拓展室,并 且配备师德高尚,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从事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对学生 共同面临的成长问题进行团体辅导,从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 育。如专门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团体教育,以及专门针对高年级小学 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另外,即使在同一年级,不同学生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不同 的,学校采用差异式教育的方式,对特殊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心理健康教 育的场所也会随着教育的对象与内容不同而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四)文化建设中弥散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牡丹区第五小学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在学校的校 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重视“硬环境”———学校物质设施方面的建 设,也重视学校“软环境”———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方面的创造。在物质文化建 设方面,学校注重学生舒适环境的创设,尽力给孩子提供一种人性化的快乐学习 的空间。橱窗、黑板报、走廊、校报、校刊等,以及开设的具有特色的心育专栏, 都成为学生随时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园地。在精神文化方面,学校将心理健康教 育作为一种大教育,一种每位老师都参与的教育,并且学校注重强化在校老师的 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帮助教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的观念。教师间、学生 间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另外,在校风、班风建设上,学校工作者都用 心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内容渗透进来,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制度文 化方面,一方面,学校注重平等、民主、合作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的创建;另 一方面,学校制订一系列活动方案从制度层面保障教师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只 有教师的心理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他才能给学生带来明亮的、快乐的教育。
牡丹区第五小学也重视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载体。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周一升旗、阳光体育活动、慈善一日捐、 义卖义捐活动、寻找最美少年活动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 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学会团结协作,从而健康成长。其中阳光体育 活动方面,每天让学生上好三操———广播操、武术操和心理健康教育手语操。
广播体操的欢快、家乡武术操的铿锵和心理健康手语操的舒缓让孩子们的身心得 到了锻炼,性情得到了陶冶,并感悟到人生哲理的启迪。而且,学校有组织地开 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磨砺了学生的意 志。社团是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信、从容面对未来的理想场所,因此,学 校依据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如军鼓队、舞蹈团等,这 些社团活动促进了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也提升了儿童的艺术鉴赏力。
四、机制保障: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除了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体系外,也需要创设保障其有效落实的制度体系。牡丹区第五小学从以下几方面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建设专业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心理教师队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专业性的有力 保障。为了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学校着力采取了以下措 施:首先,为防止心理教师在学校的边缘化存在,学校从制度上来努力保障心理 教师的地位。学校专设心理教师岗位,职称评定也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其 次,学校以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素材,利用课题研究为载体,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这一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 工作,因此,培养一支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的心理辅导技 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程顺利实施至关 重要的环节。对此,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 以及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培训方式较为多样。目前,学校拥有了 一支比较规范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二)建立科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与督导制度 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地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多由中小学自行探索。为了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与有效性, 牡丹区第五小学基于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室, 负责组织、指导与监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确定、教材的编写、课程的 实施与评价。课程研究室以文本的形式,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明确的规 定,并且学校基于实际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课程标准设置,各年级具体的 心理健康教育标准设置,以及校本教材内容的编写,任课教师教案的设计等方面 进行了专业化要求。另外,为了检查与督促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学校独立 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室之外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小组,隶属于学校政教处, 以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地监督与评价,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的顺利进行。
(三)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环境 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不是学校单方面工作所能实现的,它需要学校、 家庭、社区的共同努力。牡丹区第五小学针对学生家长文化落后、教育意识淡薄 等现实,注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的疏通,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 强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 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家庭、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局面。除了调动家长的力 量,牡丹区第五小学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不定期地邀请知名专家、社区的一些专 家到学校做专题报告。这些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新的血液,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