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与健康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3000字

大学生心理与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与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与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 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 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 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 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 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 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 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 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 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 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 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 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 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 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 和锻炼。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 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 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 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 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 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 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 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 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 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 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 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 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 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 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 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 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3) 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 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我们对 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 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 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

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 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自我认识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 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 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 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 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 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 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 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 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 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 生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五、对大学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 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 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 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 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 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 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 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 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 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 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 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 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 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 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 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 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 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 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 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 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 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 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 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 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 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 展的实现。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 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大学生心理与健康论文篇二: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 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因此,笔者结 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 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 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 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 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 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 12.6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 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 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 要原因之一。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 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 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环境巨变引起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出身于独身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 能力。一旦脱离原来由家长进行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 要开始自行处理。此时,如果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自卑、 困惑、茫然无措、无助等心理障碍。此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远离家乡来 到喧嚣和繁华的新环境,往往会由于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 产生恐慌、惧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环境来说,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大家齐聚一堂,交际 圈子变广、变复杂,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心理会 容易受到挫伤,感到孤立无援,而且这张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最大,伴随时间最 长,解除的难度也最大。

(二)个性缺陷 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心理教育往往被人忽 视,难免会造成学生心理和个性上的多样化。大学阶段,群体生活和交际成为日 常学习生活中的重点之一。个性的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交际和集体生活中的摩擦。

有个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计较、胸怀狭窄、贪恋虚荣等个性缺陷的人在大学 生活中比那些个性开朗、内心阳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三)自我逃避 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很 多学生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使得他们由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对 现在的专业学习产生了懈怠和逃避,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还 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长远的规划,使得学习和人生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标性,感情容易变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弃,长此以往,会 对学习和人生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四)求职就业问题 高校的迅猛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也使得大学生 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 的日益加重,使很多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对自我、对人生产生怀疑, 变得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心理发展阶段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正处在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是人一生 中心理逐步塑造成型的时期。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 理智与情感、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得到 疏导和解决,长久郁积在心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二)社会转型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这使得整个社会的 意识观念、价值观、利益格局等发生重要转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 之发生重要的变化。大学生虽然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行为准则,但是情感上和心智 上毕竟并未完全走向成熟,其日益觉醒的民主、科学、公平等一时在面对社会现 实尤其是负面现实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失衡,变得激进或者与世同浊。此外,社会 竞争的日益加剧、人际关系的日益负责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进而滋 生负面心理,产生心理障碍。

(三)学校心理教育缺失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成为单纯成绩、升学率等数字符号的机构,导致了 对学生社会认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三观”教育的缺失。这使得一些大学生 道德信念缺失、以自我为中心、“三观’’不正、抗挫折能力差等。从大学生群体校 园文化塑造来看,当前学校普遍缺乏应对多样化的大学生文化群体的准备,使得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无法通过一个普遍共识的文化平台来加以交流和疏导,从而加 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的摩擦。(四)家庭因素 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和家庭的和谐、幸福等对学生的心理塑造的影响 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在学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现状下,家庭因素是形成大 学生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和以自我为 中心的人格的形成;家庭的贫困导致学生的高度自卑,家庭不和谐导致学生没有 安全感、感情脆弱等,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家庭因素的作 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主要成因,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相 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它在 注重学生思维、智力、知识、技能等系统性的知识认知学习之外,还注重对学生 兴趣、情感、信念、决断、价值观等心理认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实追求学生德智 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当前大学生教育要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 实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实培 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倾听学生心理诉求,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夯实牢固的心理基 础。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个体化差异明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 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在积极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 径。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等够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陶冶情 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减少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 当前大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 播、校报、学生社团的文化宣传和塑造的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紧密结合起来。

(三)构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训练一支由 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 题。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 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为此,我们还 要紧紧抓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积极、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的新苗头、新趋势、新内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长期 工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大学生心理与健康论文篇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 贫困生的比例也在明显加大。由于贫困生的困难,主要是经济贫困,因此他们承 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日益凸显出来。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要认真分析贫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救助,从而 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概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教育多元化格局也已经形成, 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正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不同背景下的贫困生问题都 有着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了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一 道难题。

近几年来,很多学者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细致的分析。

研究后发现,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贫困生比非贫困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容易 产生自卑心理。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要解决好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就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引导,并不断地 完善心理咨询机制,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一)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困扰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因预感到困难将要到 来或有祸事降临,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解决,这 样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贫困大学生要为学费、生活费担忧,同时也要为父 母的身体担心,害怕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正是这些原因使贫困生的精神压力过 大,形成紧张、忧虑、恐惧的情绪状态,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抑郁是 一种能感受到自己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还经常会伴有:厌恶、 痛苦、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很多贫困大学生都是来自于偏远的贫困地区,他们 尝试着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 作。但是,他们毕业后又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就业难的问题使他们感到痛苦。

(二)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冲突 自卑是一种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羞怯、惭愧,甚至 是心灰意冷的情绪。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自卑,这也是贫困生产生心理 问题的主要根源。一般来说,自卑感比较强的学生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劣势,而 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容易低估自己,自我认识不到位,形成了一种消极评 价。此外,有的贫困生自尊心又极强,宁愿贷款、勤工俭学,也不愿接受社会、 个人的资助,不愿欠人情债。

(三)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人际关系状况 如何始终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贫困大学生常常因家境贫穷而自卑, 被动地独立于群体之外,但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贫困大学生渴望人际交往, 并且能在校园生活中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但是贫困学生省吃俭用,经常会产生失 落感,使他们不敢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在一起。贫困大学生们羞于交际,将自己 包裹起来,给今后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四)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由于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各个学校始终忽视了对学生健康人格 的培养,从而给贫困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以应试教育 为主,将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忽视了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

很多贫困生在心理上先天不足,社会、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起来。进入大学后,衡 量学生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学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人才,而大学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多元的,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能力及未来的发展。贫困大学生有的除 了学习之外,在知识面、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 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二、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经济助学体制,建立多元的资助体系 学校应该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会同有关行政部门,研究和制定资助 贫困生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体制。逐步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 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特别困难生活补助、勤工助学基金、学费减免在内的多 元助困政策体系。事实证明,国家助学贷款不仅能解决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而 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诚信的意识。此外,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不仅 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而且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 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利桥梁,对贫困大学生安心完成学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资金资助的同时,也要加强能力资助,提高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 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辅导与训练,针对他们存在的心 理问题,开展团体训练和个案咨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帮助贫困大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 首先,引导和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困难观。教育贫困大学生 理性地对待贫穷,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以积极乐观 的心态去面对经济贫困的现象。还可以定期的邀请一些校友或校外的、一些在生 活经历或创业经历上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成功人士来学校进行现身说法,从而教 育和引导贫困大学生调整心态。

其次,大力宣传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以便消除贫困大学生的思 想疑虑和不满情绪。通过有效的宣传,促使贫困大学生能充分的认识到高校招生 并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深对国家经济状况及贫困现象产生 的原因、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和学校对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等方 面的理解。引导学生正视困难,提高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能力。

(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校要经常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欢 迎贫困大学生参加,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会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广泛的培养兴趣和爱好。通过开展活动,使贫困大学生们减少自卑心理,最大限度地 消除因经济困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结束语 总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 问题。高校必须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断发挥出 校园建设特色。利用起社会资源,将自救与他救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贫 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