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鸡腿菇作为一种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的食用菌类,具“美味和保健”两大特点,了解它的栽培,药用价值,经济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从一些著作和文献中和对鸡腿菇的探究我们将对其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药用价值,经济价值,食用方法。
绪论:鸡腿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又称毛头鬼伞,毛鬼伞,鸡腿菇,刺蘑菇。其子实体群生,菌盖圆柱形,在低温时菇体生长缓慢,菌柄上短下大,形似鸡腿,因此称为鸡腿菇。鸡腿菇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土生菌、草腐菌、粪生菌,能够利用相当广的碳源、硝态氮可以利用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作原料,成本低。鸡腿菇含有20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鸡腿菇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经常食用有助于消化和增加食欲。鸡腿菇还有降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子实体较大。菌盖(4~6)cm*(6~11)cm,圆筒形后钟形至近平展,初期白色,顶部淡土黄色,光滑,后渐变深色,边缘具条纹。菌肉白色,较薄。菌柄(7~24.5)cm*(1~1.7)cm,白色,光滑,圆柱形,中空,基部渐粗。菌环白色,膜质,后期可上下移动,易脱落。孢子光滑,椭圆形。
子实体单生,群生或丛生,菌褶初期白色,随生长变为灰色至黑色,后期与菌盖边缘一同溶为墨汁状。
(二)生长条件:
1、营养:鸡腿菇属草腐和土生菌,适应性强,农作物秸秆,皮壳等均可作为鸡腿菇的培养料,玉米芯,麦秸,稻草等是栽培鸡腿菇较好的原料。
2、环境条件:
温度:鸡腿菇属于中温性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35度,最适温度为22~28度。菌丝体在低温环境下可存活很长时间。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0度,最适温度为15~24度,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发生越多且生长快;温度低,子实体生长慢,但个体大。温度在20度以上时,菌柄易伸长,菌盖变薄,品质降低,极易开伞自溶。
水分及空气相对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发菌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子实体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低于60%菌盖表面鳞片反卷,湿度达95%以上时,菌盖上易得斑点病。
光线: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菇蕾分化及生长发育阶段需要200~1000lx的光照。光照弱时,菇体色泽白,鳞片少;光照强时,鳞片色泽深。
空气: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新鲜空气,所以人工栽培时,应保持菇房空气新鲜。
pH值:在pH2~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6.5~7.5。
二、栽培技术
鸡腿菇栽培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