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现状【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研究】

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研究

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研究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 强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教育部在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 2000年1月17日制定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意 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和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状况,提出 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是今后一 段时期内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指出今后一段 时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 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力 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 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以后,美育和艺术教育才逐步得到重视。1988 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1993年《中国教 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美育(艺术教育)”作了专门论述;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 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 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李岚清同志在1995年全国 各省市教委主任美育学习班上强调:“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和 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 径之一。”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中十分明确地把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其纳 入到了素质教育的大范畴,表明了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这就从根 本上解决了美育、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问题。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 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一2010年)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大力 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通过艺术课程 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应纳入教学计划,进入第一课堂,并进行考试或考 查。”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公共艺术课程 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的选修课程,对 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这些纲领性文件,都高度统一地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全社会的大关注,它对塑造人的品格、提高人 的修养、培养人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特殊功能越来越凸显。高职高专教育是教育 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育部对高职 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下,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 是社会适应能力非常强的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重视艺术教育, 大力发展艺术教育,提高人才的整体素养。但目前据笔者调查不少高职高专院校 却极其不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其现状令人堪忧。以下就是笔者通过调查对高职高 专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具体分析。

一、学生职业方向模糊 很多学生在报考高职高专时,只注重学校的选择,对于自己以后要从事的 职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客观的分析,对自己以后要从事的工作也缺乏相应 的热情,因此对职业的选择相对主观,甚至盲目。在入学后,真正学习此专业的 课程时,发现与自己的想象相距甚远,从而对专业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 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公共艺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树 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和体会美的心灵, 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快乐、热情的心。

二、生源艺术素质滞后,审美鉴赏力低 我国现在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美育和艺术教育,但由于地域、 师资、设备设施有限等许多客观原因的影响,目前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是艺术教 育还比较缺乏。对于河南这个教育大省来说,我们更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相 对于北京、上海和沿海等发达城市来说,在艺术教育方面确实差距较大,一定程 度上忽视了素质教育。学生之间普遍流传着“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口 头禅,家长和老师也一味的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甚至品评一个学生的 好坏。经过近几年素质教育的改革,我省小学素质教育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学 生评价机制进行了改革,出现了评价机制的多元化,音乐、美术等成绩与活动也 慢慢开始进入到学生评价体系中。但中学,初中和高中的评价机制仍以考试分数 为主,甚至只看考试分数。据调查,作为省会的郑州还较为重视美育与艺术教育, 但其三线、四线的小城市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缓之又缓,甚至停滞不前。初中还开 设的有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等,但高中只有一年级开设这些美育课程,高中 二年级和三年级直接取消了音乐课和美术课,只保留了形同虚设的体育课。这样 大的课业压力从早到晚压在学生身上,对其身心发展极其不利,极易造成学生心 理压力大,焦虑,自闭、烦躁,抑郁甚至厌世的危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开展艺术实践与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 动性,培养其创作能力,开发其想象力,最终要的是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和人 格的健全。

三、重视职业培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普遍缺乏美感 笔者在针对三个高职院校的近两百名各专业的学生进行调研时发现,如机 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财经系等这些理科院系中的不少于七个专业的学生都表 示,他们专业并未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也没有音乐、美术、影视、舞蹈等的选修 课;
中文系、外语系等文科院系的学生表示,他们仅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了一门 必修的艺术课程――《音乐欣赏》,之后就在没有类似的艺术课程了。学生们普 遍表示,即使是这门《音乐欣赏》课,在上之前对其兴趣浓厚,期望值也颇高, 但上了几节课后,就没有兴趣了,主要因为这门课不是他们的专业课程,系部与 任课教师都不太重视,仅仅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讲解一下课本知识,然后按照教 材上的要求听几首歌曲,仅此而已,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一学期的《音乐欣赏》 课上下来,只是听了不少歌曲而已,但对于听的是什么,怎样欣赏仍是一头雾水, 甚至课堂上听过的歌曲,课下就已经忘记了,并没有达到公共艺术课程培养学生 健康的审美观,高尚的情操与文化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更没有提高学生的审美与艺术鉴赏能力,基本上可以 说形同虚设。但笔者在调研时充分感受到了学生们对艺术的喜爱,特别是对音乐 的喜爱,98%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学校能够开设艺术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 且能够形式多样化,课程种类多样化,甚至可以只是定期的开展一些艺术讲座来 满足其学习兴趣。

四、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化,对公共艺术教育不够重视 多年来,高职高专院校一直被视为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也就是走上社会岗 位后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也一直非常明确,甚 至单一化,只重视学生职业技术理论与操作的学习和培养,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 的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忽视了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的培养,使 高职高专院校走出来的学生相对本科院校来讲,全面发展的程度不高。国家需要 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对公共艺术教育不够重视, 导致培养的人才只专一门,缺乏创新精神、创造力、组织能力、团体协作能力, 更缺乏活力。

五、公共艺术教育师资不足,缺乏统一的管理笔者对五个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显示,五个高职高专院校 中只有一所学院有独立的公共艺术教学部,共有教师13名,其中专职任教于此教 学部的老师仅有5名,其余的8名教师均来自艺术系,只是兼职在公共艺术教学部 任教而已。其余的四所院校没有设置独立的公共艺术教学部,只有公共基础教学 部,其中担任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同样是音乐系或美术系的专职教师。笔者对其 中的12名艺术专业的教师进行了调查,他们普遍表示不太愿意兼职其他院系的公 共艺术课程,认为外系学生不好带,艺术素养较差,欣赏水平较低,课程开展较 难,课程设计较为麻烦,不如带自己系的艺术类学生省力。

六、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 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和课程体系是密切相关的,由师资建设的缺陷就 可以看出课程体系的不完备。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艺术课只开设了一门课程 ――《艺术鉴赏》或《音乐欣赏》,并且由美术系的专业教师或者是音乐系的专 业教师担任,当教材涉及到不是教师本专业的课程时,教师往往避而不谈,这样 就导致了学生鉴赏的片面性。并且这门课程是学生们的必修课,除此之外,并没 有因材施教,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学校认为只要开设了这门公共艺术课程,便 完成了美育的任务,这种教育思想是极其片面和不负责任的。

七、结语 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道路是曲折的,前途 是光明的,希望公共艺术教育能够引起高职高专院校的足够重视,找出更多解决 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有端正了态度,才能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样指引轮船在茫茫 大海中的正确航向。祝愿我们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不远的将来能在国 家“大美育”的灌溉下开出灿烂美丽的花! 作者:韩苏 工作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