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分析】文化素质教育

医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分析

医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分析 1对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再认识 定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对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认 知不同,导致在国家所倡导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出现很多误区。笔者认 为,探讨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必须从对其内涵的理解入手,而 要正确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就必须分析其与相关素质教育的关系,对文化 素质教育概念做出科学界定。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素质以人的生理和心理为基 础,内在地、综合地体现了人的身心特点。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 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 心发展的基本品质。”[1]国内学者认为:“素质可分为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 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的基础。” [2]文化素质是指人所掌握的人类文化、文明成果的程度,并将这些成果内化 到个人身上,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个人发展的动力。正确把握文化素 质教育的内涵,应厘清其与以下概念的关系。第一,文化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的 关系。文化素质是人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做人方式等品质;
而思想品德素质是人 所具有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政治倾向等品质。因此,两者不是并 列关系,文化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

第二,文化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关系。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及其反映 在人身上的气质和修养。“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 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3]而文化素质教育既包括人文教育,又包括科学教育,是二者的统一。第三, 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关系。首先,两者相互补充。大学生除了要掌握 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学习非专业的文化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其次,两者互 相促进。这是高校把握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文化素质教育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4]因此,高校 必须同时抓好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第四,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 关系。两者都注重培养人文精神,都以培养“完整的人”为追求目标。但两者有关 键的不同之处。首先,文化素质教育比通识教育的内容丰富。通识教育的方式主 要是开设一定相关的课程,而文化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还 涉及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5]。其次,通识教育要求整个教育过程 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通识教育追求的不是知识的广博性,而是知识的文 化意蕴及由此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陶冶作用。”[6]通识教育的目的明确,更 注重对受教育者的文化熏陶。由此可见,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其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 两个方面。因此,笔者认为,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融合的教育,它以培养“完整的人”为宗旨。

2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对这一概念存在着许多片面化 的理解,从而导致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出现了些许偏差。

2.1对文化素质概念完整性的认识有误 近年来,由于专业分工细化,一些人将文化素质教育片面地理解和归类, 存在着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替代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对文化素质基础性地位的 认识不足,从而引起了几类素质本身之间的此消彼长乃至相互制约。”[7]一 些医学院校将专业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硬性指标,极力塑造其“特色教育”, 而把文化素质教育视为专业教育的一种附加。这就极大地制约了文化素质教育的 发展。

2.2片面强调医学本身的科学性,忽视其人文性 医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研究对象的性 质决定了医学必然具有人文属性,医学发展的历程,积累和蕴涵了丰富的人文精 神。”[8]一些医学院校将人文素质教育视为单纯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术讲座、 学生社团活动和各种文化艺术节等,甚至认为这些活动就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全部 内容,从而造成文化素质教育的边缘化和弱化。虽然很多医学院校有全国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实验区等建设项目,但是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规划性。

2.3管理者的意识和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目前医学院校以科研为主要发展导向,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大都未引起 学校的重视,所以一些管理者缺乏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建设的意识。有的医学院 校不重视人文学科领导班子的建设,在任命人文学科干部时,不注重其开拓精神, 不注重考察其学历学位和学术水平,未将本单位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提拔上 来。人文学科是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主体和龙头,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文化 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2.4教育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体制结构是依据学术领域的分工原则设置院系。“教师 以进行专业教学为主要工作,而将参加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视为时间和精力上的一 种负担。”[9]一些院校不注重实施人文学科人才的引进,生搬硬套地实施医 学人才的引进政策,也不注意自身人文学科人才的培养,造成人文学科教师队伍 整体水平不高,缺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对于医学专业教师来讲,由于学校各项 政策的导向,他们往往过分关注自身科研和专业的发展,从而导致自身缺乏人文 素养。

2.5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设置不规范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深入开展医学人文学科研究,设计了一系列文化素 质教育类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并未真正实施。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的文化素 质课程体系呈现出散、乱、杂的状况,缺乏精心设计和整体规划。”[10]目 前国内各医学院校都很难增加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即使一些院校开设了较多的文 化素质教育课程,但这些课程并未形成一个科学体系。各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课程的差别更是很大,不利于国家从总体上推进医学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3关于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发展新途径的思考 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正确的思路与方法,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只有真正适应文化素质教育特性的途径与方法,才能有 效地解决目前的困境。笔者认为,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背景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人 文精神的专门人才,应该成为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 体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教育质量观。”[11]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切实将文 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发展战略,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努力开创文化素质 教育建设新局面。

3.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力推进 医学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涉及到全校的各个部门,这就需要从机关部门到 各院系,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工都要形成共识。“在这里强调学校领导的作用,因为许多工作的开展需要物质保障,没有物质保障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大多会流于形 式。”[12]学校应设立由校长或主管副校长(副书记)为组长的文化素质教 育指导委员会;
任命一个强有力的人文学科领导班子;
组建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所 (中心);
院系可设立兼职教研室,定期组织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3.3文化素质教育为学校整体建设服务 首先,正确处理文化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 强化其中的一方,而削弱另一方,“要把‘单一型’的专业知识的教育转变为培养全 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13]其次,构建与医学院校发展相关的文化 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笔者认为,目前医学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应该划分为四 个模块,即人文基本素质、道德伦理素质、人格艺术修养、交往沟通能力。各个 模块的课程设置都应与医学专业有关。

3.4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 实践是医学生将所学理论的具体应用,是提高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水平的 重要形式,是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教育过程中,实践教育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文化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激活知识、激活 思维、体悟人生。”[14]医学院校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医疗服务、医院实习 等实践活动,充实和提高医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锻炼和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15]。

3.5提高教师文化素质教育的水平 师资水平是决定文化素质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医学院校应加大文化素质 教育类人才引进力度,专门制定文化素质教育人才的引进政策,给予他们相应的 经费及政策支持。对于专业教师,学校应规定他们参加一定量的学校文化建设, 并在其考核指标中增加若干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内容,培育和鼓励广大教师研究 和承担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4结语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除了做好上述工作外, 还要注意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构筑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体系、校园网络 文化育人体系等。医学院校唯有重视并认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文化素质教育 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作者:苏振兴 工作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