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工作理念【中小学管理革新的理念和策略】

中小学管理革新的理念和策略

中小学管理革新的理念和策略 校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实施的新型学校管理制度。作为一种 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它已被许多国家所认同和接受,并成为当前学校管理体制改 革的世界潮流。受“外控型”学校管理体制的长期规约,我国中小学校对校本管理 的理念和模式比较陌生。随着我国教育管理责权的下移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的深化,中小学校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本文在探析我国学校管理现状的 基础上,试就中小学借鉴校本管理的策略、路径和态度进行简要探讨。

一、中小学借鉴校本管理的现实基础 1.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 学校管理包括政府的教育行政和学校的自我管理。“以学校为本位或基础” 的校本管理的推行,必须以政府教育行政管理责权的下移为前提,以学校管理由 “外控”到“内控”的理念更新为基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学校管理长期以来是 在政府的控制下运行的,中小学只是上级政策的忠实执行看,但在市场经济的宏观 环境下,随着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各级政府对于学校的管理方式实现了了由“集 权”向“分权”的转移,学校管理体制由“高度集中”到“向下分散”的转换和学校管理 理念由“外控”到“内控”的更新。这使得我国中小学校获得了一定的办学自主权, 学校的命运和前途也由原来完全掌握在上级政府手中而变为在一定程度上由自 己来把握。

2.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革新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校管理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不仅表现为教 育宏观体制走向“多级权责共享”,且表现为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变革。1985年中 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 制”,1999年全国第三次全教会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提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以“校长 责权”为核心内容的结构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 民主决策过程,因此,校长负责制的提出与实施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校本 管理的推行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校本课程的推行,不仅提出了校本管理的制度 要求,而且为校本管理累积了实践经验。

3.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中小学的办学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不仅涌现出一 些民办学校,而且民办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办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并取得了 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民办学校不仅拥有办学自主权,可以自主聘任校长、 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自主决定学校财产的使用,而且能够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家 长和社区的需要,能够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办学形 式较灵活。随着民办学校办学经验的丰富及其优势的凸显,我国出现了介于公立 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学校。可见,多年来我国办学体制 改革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也为校本管理在我国的“生长”提供了“土壤”。

4.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 随着知识经济和 二、中小学借鉴校本管理的理念建构 1.增加决策意识,建构学校发展理念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校长视为学校管理者和上级政策的执行者,一些校 长也固守管理者和执行者的角色而忽视其自身决策者的形象。管理学家西蒙认为,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校长作为一校之长离不开决策 活动,校长必须增强决策意识,不能只把决策看作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校长不仅 是学校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决策者、计划者;校长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 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结合本校的办学实际,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的发展方案。

2.增强开发意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开发利用、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学校的各种办学资源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 务之一。在学校的各种办学资源中,人力资源占主导地位。人力资源使用合理,配 置得当,不仅可以创造价值,而且自身可以增值,成为更加宝贵和有用的高级资源。

因此,校本管理论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管理者要根据每个教师 特有的禀赋、兴趣、专长和个人的发展领域,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使其各显其 能、各尽其才。

3.增强目标意识,力求学校管理精致化学校管理精致化就是根据校本管理的理念,追求学校管理最理想的目标和 最优化的状态。学校要建构一流的办学思想,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和管理者,创设 一流的教学设备和条件,力争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整 体功能。追求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高质量,让学生得到最科学,最合理的教育和管理, 获得最好、最全面的发展,是学校管理精致化的根本要求。

4.增强教学中心意识,走学校质量内涵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校长强化了营意识.淡化了育人意识;强 化了公关意识,淡化了教学为主意识;强化了学校社会化意识,淡化了校本意识。不 可否认,现代社会的校长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由单一角色转化为多重角色, 但是多重角色并不能改变校长的主导角色,即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校长角 色的本质没有改变。校长的主导角色要求校长强化教学为主意识,坚持以教学为 中心,遵循教学规律,承担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的职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走学校 质量内涵发展的道路。

三、中小学借鉴校本管理的基本策略 1.加强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校本管理的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近30年的发展史,在实践中也取得了 明显成效。而我国的教育专家、学者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关注校本管理,对其研究 才刚刚起步,因此校本管理理念尚不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所熟 知。这不仅需要教育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校本管理理论,并向广大教育工作者作 系统介绍,还需要他们吸取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研究与实 践探索。

2.进行校本管理的传播与培训 校本管理的理念刚刚兴起,为了能在学校中更好地运作,提高教育质量,有 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全员培训。这不仅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校本管理的理念,深 刻认识校本管理的意义,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而且使他们能够在学校管 理具体运作中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共同改进学校的工作,以满足社会,学校、学生及 家长和社区的需要。

3.开展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达 其中包含把办学自主权下放给学校。权力下放的目的是使学校成为办学主体,以 使整个教育体系更为灵活,更能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但权力下放亦有可能会引 起混乱,如我国过去的教育改革曾历经数次“放一乱一收一死”的循环。因此,我国 的教育体制改革必须结合具体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进 行试验,然后再推广。

4.用法律保障校本管理的实施 实施校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障社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 制定国家、地方、学校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规定社区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权利的 范围和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权利的范围不应 局限于某个学校,而应扩大到地方甚至国家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颁布等方面,以对 教育发展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四、中小学借鉴校本管理的正确态度 1.校本管理不是照搬某个管理模式 校本管理设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可以遵从,需要结合具体的国情创造性地 实施。在实施校本管理的过程中.不少国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管理模 式,如:加拿大的校本管理是财政权下放,英国是直接拨款让学校和地方管理,新西 兰是财政权下放和地方化管理,美国是自主选择和地方决策,澳大利亚是地方预算 和社区参与,等等。可是,那种以国外的某种模式来解决国内学校一切问题的企图, 本身就是与校本管理所倡导的学校管理个性化思想相背离的。

2.校本管理不是否定原有的管理体制 校本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新的理念与模式.但实施校本管理并不意 味着要抛弃原有一切管理理论和方法去重新构建一套“全新”的管理体制,它只是 在原有管理体制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用以学校为基础的基本理念来组织本校管 理资源,调动本校的管理力量,进行有效的学校管理。因此,校本管理既不是对原有 管理体制的全盘否定,也不是简单修补,而是对原有管理体制的丰富和发展。

3.校本管理不是单一改革管理方式 校本管理改革是一项结构性的整体改革,必定会对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如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政管理和学校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 关系、学校与社区外部环境的沟通等。校本管理作为校本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的保障,而校本研究的开展,校本培训,的实施、校 本课程的开发也是校本管理存在的基础。因此,校本管理的改革并不是单一的管 理方式的改革,它离不开整个校本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实施校本管理需要有配 套的制度保证。

4.校本管理不是只做表面文章 校本管理的实施关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教师、家长等多方的利益。

将权力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下放,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教育行政官员 和学校成员的行为、态度及观念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实施校本管理的过程 中,各级领导应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和承担风险,锐意改革;教师及其他成员应以主 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决策,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校本管理不是一阵风, 不能只做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