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很好地实行工学结合,是高职会计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探索建立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目标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任务。
一、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1.高职高专的发展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尚未形成。没有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2.会计人才培养突出时代特色、行业特色不够。课程设置上反映信息化的课程还开得不多,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大。实验室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特别是高职教育,过去国内尚无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加上传统观念中又比较重理论轻实践,直接影响着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高职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但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队伍与要求相差较远,表现为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不强,大部分教师没有亲自参加过会计实践,“双师型”教师寥寥无几。
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校企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因此,应按照“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中小企业的各会计岗位专门人才。例如构建一个能够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与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成立由校内外专家、会计师及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社会需求、行业特点及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进行调整,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特别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建立综合实习基地,寻求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与人才优势,服务于合作企业,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共赢机制。例如,为合作单位提供职工培训、承接科研课题、建立人才交流机制等。
3.创新队伍建设,向“双师型”方向培养教师队伍。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一支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技巧,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安排会计教师到企业第一线顶岗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实施“双证书”制度。“双证书”制度是指学生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取一份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对确保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双证书”制度的实现,可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内容等融合于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中,通过适当取舍和模块组合,改革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使其基本涵盖各种证书考试的范围。“双证书”制度对会计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增强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彤 王巧云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会计之友,2007,(3)。
[2]李敏 等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