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药价的成因及对策】 成因分析与对策

论文摘要:“看病难、看病贵”作为一个广受关注的民生问题,已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主要通过对高药价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认为“以药养医”的政策导向和政府财政补贴的不足是导致个人承担昂贵医疗费用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实施医药分离政策以及完善监管等探索性建议,为国家医疗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论文关键词:高药价;以医养医;医药分离;加强监管
 
   经济师论文发表 经济学论文发表 会计论文发表 财会论文发表 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 经济论文发表网站
  1 引言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民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福利的重要作用,历来备受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中国的医疗制度改革自建国以来就已经开始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三十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三级跳“基本完成了从公费医疗及劳保医疗到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性转变”。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长久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我国医疗改革中的顽瘤,是一个重要的民生福利问题,也关系着我国的健康稳定发展。其中,“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国家不断地对医疗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解决,但目前仍然有许多民众因为“看病贵”而不敢走进医院。如何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2 高药价的原因分析
  “看病贵”主要体现在药品价格昂贵,导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很大比重,药品收入成为了医院最主要的收入,笔者认为高药价的原因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
  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在医疗事业上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增长幅度较小,占GDP的比重依然很低。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卫生总费用逐年增长的幅度明显大于政府的卫生支出增长幅度,从而也说明了政府投入力度的不足。
  2.2 以药养医和加价率的客观存在
  “以药养医”指医疗机构通过药品价格增加收入,用以弥补政府财政对医疗机构投入不足和医疗服务价格过低的缺口,它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背景下。
  (1)“以药养医”政策的实施给予了医院通过药价加成来获得高额利润的权力,以弥补财政补贴的不足,使得药品收入成为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公立医院逐渐变得“姓公行私”,并利用这一政策追逐利润最大化,造成了药品价格的进一步攀升。
  (2)医院工资改革制度的落后,使得奖金成为医生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甚至实行科室预算,医疗收入尤其是药品收入直接跟奖金挂钩,加剧了医生违背职业道德逐利行为的发生,导致了开贵药、乱开药的情况频发,恶化了医患关系。
  (3)医疗机构没有严格的成本控制体系,导致流通费用、管理储存费用相对较高,为了维持医院的经营,必须采取高药价的策略。申银万国2010年6月医药月报显示从2008年到2010年第一季度整个医药行业毛利率高达29.67%,而净利润只有6.72%。可见医疗行业的成本费用之大。
  2.3 医疗机构的双向垄断导致的药品费用的虚高
  医疗机构与药品的供应、管理、定价、买卖紧密联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向垄断结构: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即对药品供应渠道的垄断以及对药品技术、信息的垄断。
  (1)医疗机构作为买方,对药品供应渠道形成垄断。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药品零售的终端市场,医疗机构的份额占到了80%,剩下的留给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仅仅只有20%。这样的现实状况,造就了医疗机构对医药厂商的垄断型买家地位。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垄断买家,在采取价格招标的政策下,医药厂商要想中标,需要一大笔“营销”费用(引起“回扣”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笔“营销”费用自然被医药厂商计入了药品成本之中,造成最终的投标价格高出初始投标价格数十倍之多。
  (2)医疗机构作为卖方,对药品技术、信息形成垄断。由于民众在医药方面专业知识的欠缺,大部分医患消费者与医师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并不知道该如何用药,更不知道药品的价格。一切专业技术知识和信息完全由医师垄断,开什么样的处方用什么样的药完全由医师决定,将医患消费者置于极其被动的地位。3 高药价的对策分析
  从前文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高药价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解决高药价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3.1 从“以药养医”到“以医养医”
  (1)加大政府投入。首先,医疗卫生事业是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益事业,承担着为人们提供医疗和卫生保健服务的社会责任。虽然医院不是企业,但其仍然是以盈利为目的,要让其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必须给予财政补贴,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
  (2)加大社会支出。可以主要从两方面加大社会支出,
  第一,扩大保险的覆盖范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二五”规划演讲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二,加大保险的保障程度,扩大保障范围和加强保障力度。
  (3)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医院的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补贴、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相对较低。医疗服务价格的提高不仅可以缓解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严重依赖这一不合理现象,还可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服务质量。但是医疗服务价格的提高要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能出现以高医疗收入取代高药品收入的不合理现象。
  3.2 医药分离,发展药品零售商,打破医疗机构垄断
  “以药养医”政策是有特定历史背景,在我国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形下,要发展医疗事业必须采取的措施,如今这种特殊的国情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政策也必须作相应的变动。
  要解决药品价格过高,必须打破“以药养医”的模式,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之间的利益关系,将医生排除在药品经济利益受益者之外。一方面,减少医院和制药企业之间的暗箱操作和通过“回扣”抬高药品价格等不合理行为,另一方面,如果不切断医药关系,必然会引发医生为了自身利益而带来的道德风险。因此,要做到“医者务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药价这一现实难题。前文提到的加大政府投入、社会支出和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都是解决医药分离的有效措施。
  建立多渠道的药品销售模式,充分发展药品零售商。发展零售商有利于打破医院在药品销售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既可以削弱医院对于药品价格的卖家垄断地位,也能降低医院作为最大的买家对制药企业的买家垄断地位,从而使得药品的定价更加市场化,合理化。
  3.3 整合并优化制药产业
  药品的价值链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研发”,“生产”,“配送”以及“营销和销售”。药品价格构成的四要素中刚性成分是研发和生产,弹性成分是营销销售和配送。针对当前我国药品市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的现状,应鼓励有实力的药企通过兼并等途径扩大自身实力,达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改变药企过度竞争和基本药物无序供应的现状,提高制药工业集中度,达到“促进基本药物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效果。
  3.4 加强药品监管,保证药品质量,规范药品价格,重树药品消费信心
  针对部分消费者的“贵的才是好的”药品消费态度,需要各方的努力,通过各种手段规范药品质量,从根本上树立起消费者对市场上流通药品的信心,而不仅仅抱着一种“只有买贵药才能买到好药”的心态去盲目追逐高价药品。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建立消费者的信心,有助于多渠道的流通模式的顺利实现。
  药品价格居高不下,频频攀升,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有政府补贴的不足,流通环节的层层回扣,医院的双向垄断和患者的错误认识等。要解决高药价需要各方面的协同作用,政府和社会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各个环节打破高药价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