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业发展的近况与策略
旅游文化业发展的近况与策略 一、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以大型节会促进旅游发展。举办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和旅游节庆活动, 展示通城特色,提升通城形象。随着中国通城(云溪)首届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 通过摄影大奖赛、书法美术大奖赛、征文大奖赛、体育舞蹈比赛、美食节等一系 列活动推动了我县旅游文化事业发展,扩大了通城知名度和影响力,彰显了“生 态云溪、大美通城”的主题,向中外游客呈现一个“自然、健康、绿色、环保”的 生态旅游目的地,打响“楚风瑶韵、大美通城”的城市名片。2、旅游招商有突破。在2012年,通城县旅游局陆续接洽襄樊大枫集团、 东莞时运佳公司负责人,并于2013年初成功签约黄龙山、云溪湖整体开发项目, 项目总投资5亿元,分五大景区―――以“黄龙瑶池天街”为中心的高山避暑休闲 区、以云溪和云溪湖为中心的水文化体验区、以天岳关和麦市老街为核心的历史 文化缅思区、以只角楼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游赏区、以凤凰池高山湿地为核心的健 身康乐区,力争4年内创通城县首个4A级景区。
二、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县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旅游景点,不仅没 有门票收入,就是餐饮、住宿、交通等收入也是微乎其微,如黄龙避暑山庄年接 待游客2.3万人次,锡山风景区每晚到景区内休闲、健身的居民数千人,每年3月 3日登高观光人数达数万人次,其门票收入为零,使景区的日常维护难以维持, 导致有旅游无效益。通往药姑山、黄龙山、及黄袍等主要旅游景区的公路窄,路 况差,大型车辆无法进入,游客不方便进出,无法满足未来景区发展的需要。
2、旅游服务水平低。目前,我县旅游开发率低,基础设施不完备,休闲 度假产品匮乏,游客消费链条短。主要表现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
在“吃”的方面,地方有名小吃开发不够;
在“住”的方面,能够接待旅游团队住宿 的宾馆少,接待能力有限;
在“行”的方面,无旅游车队,无县城到各景区景点的 旅游专线,景区内无旅游车辆,不利于游客游览观光;
在“游”的方面,旅游景点 没有上档次,对品质要求高的游客无处可去;
在“购”的方面,独具通城特色的旅 游产品少;
在“娱”的方面,缺少上档次的娱乐场所,没有形成能够反映通城文化 特色的拳头性文娱节目。3、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产品都需包装、策划、 宣传和推介,作为旅游产品更需要策划和宣传。长期以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 没有从整体角度包装、策划和推介,没有树立叫得响的旅游品牌,对外宣传广告 几乎为空白,造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同时,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严重不足。
4、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一是总量偏少、规模偏小。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 占GDP的比重不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二是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实力不强。全 县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其支撑地位、 拉动作用没有凸显。三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缺乏技术性、融合性,资 源优势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较低。四是文 化旅游产业人才缺乏。从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都 缺乏相应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1、推进部门融合,营造发展环境。建立领导分包制度,加强与文化旅游 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要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全镇城 乡一体化的范畴,统一安排、统一部署。交通、国土、林业、文化、文联等部门 要发挥行业优势和自身职能,形成多领域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文化旅游发展新 局面。
2、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 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3、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
一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引导旅游文 化产业的品牌培育、项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发展基金,作为 导向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 扶持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带动社会资金注入。
4、创新旅游品牌。以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知名品牌为重点,充分挖掘地 域文化内涵,体现地方鲜明特色,千方百计把“楚风瑶韵、大美通城”的旅游品牌 打响叫亮。一是通过节庆活动开拓市场。今年,我们将举办第二届中国通城(云 溪)生态文化旅游节,通过办节激活旅游市场,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打造通城旅游品牌。二是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
5、广纳人才,强化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对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选拔任 用和管理工作,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用人环境;
聘请高水平旅游专家, 提升现有人才队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创业;
加强对现有 人才的培训力度,注重培养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强化激励机制,完 善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各类文化旅游人才的积极性,培养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活力。
作者:周静 单位:通城县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