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中职教育论文_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西部农村中职教育论文

西部农村中职教育论文 一、课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低下,山区农业受气候的影响,仍以“吃饱” 为目的,致使经济欠发达,文化相对落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的普及程度 和多元化教育发展状况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增大,一部分西部地区学生过早地进入社会,再加之中职 教育的发展明显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在办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创新上、在专 业开设和实训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明显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教育质量 低下让西部地区的中职教育陷入困境。为此,寻求西部地区中职教育的出路,提 高公民的职业素质,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家校合作” 成为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家校合作”在中职教育中重要性的实践与认识, 本课题组以甘肃省定西市辖区内的几所中职学校为调研对象,对“家校合作”现状、 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旨在为中职教育在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寻求更有效的途径, 促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运用调查问卷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37份。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总结“家校合作”的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 目标不统一。学校及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层次,将学生按照成绩分为上、中、 差几等,其次是学生的实践能力;
家长关注的是学生的在校表现,因为一般中职 类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突出,家长最怕的是孩子不遵守纪律或惹是生非;
学 生关注的是所学专业是不是有用,能不能找到适合又理想的就业岗位。很显然, 调查三方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很大差距,没有统一目标,让中职教育形成有效凝聚 力。2.教育形式观念分歧。就“家校合作”这一教育形式,调查三方观念分歧,意 见不一。71%的教师赞同“家校合作”教育形式,主要是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对 学生成长进行有效监督和帮助;
52%的家长认为“家校合作”的作用不大,原因有 二:一方面学生在校主要由学校管理,家长只起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家长忙于操 持家务或外出打工基本无法与学校及时取得联系。63%的学生不赞同“家校合作”, 其中34%的学生甚至认为“家校合作”没有必要。很多学生认为“家校合作”只能给 学生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因此,教育形式上观念的分歧,使中职教育无法形成 强大的教育合力。3.合作内容理解各异。学校及教师认为“家校合作”是对学生的 学业、思想、就业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督导与提升;
家长则认为“家校合作”就是监督孩子“听话”或者“长大”,只有27%的家长希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为将 来就业做准备,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是学校为了减轻管理负担;
81%的 学生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家长与学校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对学生出现的问 题及时得到处理。这种对于“家校合作”内容理解上的差异,致使“家校合作”形同 虚设,相互脱节,有名无实。

三、“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家长方面。首先,家长对中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 读书与毕业的低层次上,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职教育的职业技能特点,往往造成“家 校合作”中我行我素现象,无法与学校形成合力。其次,家长对“家校合作”中家 庭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对在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学校的 事”,家长不是学校组成成员,对学校的管理指手画脚,岂不是多此一举,乱点 鸳鸯谱?因此,造成许多家长不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即便参加一些会议或活动, 也只是交差应付,走过场。也有一些家长虽然有好的想法、建议,但不乐意提出 来。再次,家长与学校合作意识不强。在“家校合作”中,家校联系工作往往主要 由学校和老师承担,家长参与意识薄弱,处于被动状态,除非学校邀请,很少有 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家校教育活动。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是普通高中升学的 失败者,一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已经处于失望或放弃状态,因此,对中职教育 并不抱很大希望,从而对学校教学管理漠不关心,无法与学校配合。2.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教育目标存在片面性。往往学校教育把精力全部致力于学生的知识、 技能培养上,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这种功利性教育恰恰使一部分本来基 础较差的学生更厌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难度有增无减。面对中职教育 实际,中职学校教育不能急于从学业上求成,而要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 生学习兴趣入手。其次,“家校合作”的引领作用缺乏实效。“家校合作”关键在学 校,在于学校的深刻认识,在于学校的主动出击,在于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调查 发现,学校对职业教育对孩子、社会的意义宣传不到位,对“家校合作”的目的、 任务、方法并没有与家长、学生取得认识上的统一,大多数学校都是校方说了算, 造成“家校合作”中地位失衡,家长合作意识缺失。再次,“家校合作”机制机构不 健全。虽然目前很多学校设有“家校合作”机构,但实际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发挥出 应有的作用。“家校合作”机制中家长代表比例偏少,家长联系制度操作性较差, 家校合作制度没有常态化,而是以一些阶段性、形式化的会议、活动为主要方式, 因而只是一种短期效应,缺乏长期性管理机制。3.学生方面。首先,对“家校合 作”的意义理解不到位。学生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家长和学校配合要管住自己, 对自己的行为、活动进行约束和限制,而缺乏“家校合作”给自己的成长带来的有利因素的正确理解。其次,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一方面对自己走向社会的生存 能力缺乏足够认识和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认识不清。通过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持“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还有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职业 理想,“打工”是他们就业的代名词,可是当问“打工”要具体干什么时,很多学生 不知道该干什么。

总之,通过调查分析,西部地区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由 于“家校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明显制约西部地区中职教育质量,以及职业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作者:张晓霞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职教中心